佛說清淨心經 (共一集) 1992/1 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檔名:15-03
(佛說清淨心經15-03-01a)
(佛說清淨心經15-03-01b)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有機會在大覺蓮社來講一部小經,這是前幾天葉居士給我打了個電話,要我到這邊來跟同修們講一部經,結結法緣。我說時間很匆促,這次各地方講經時間都已經安排好了,我說只有今天下午有一點時間,大概兩個小時,他說兩個小時也好。
兩個小時講一部經,正好這幾天,我一部《大藏經》從洛杉矶運過來,翻翻經題翻到一部《佛說清淨心經》,我看這個經文很短,兩小時很合適,就采取了這部小經,我們共同來讀誦。這個題目非常的清楚,內容也不難懂,這是佛教給我們怎樣才能夠得到清淨心,教給我們一個方法。在此地的同修多半都是修淨土的,淨土法門我們都知道,心淨則土淨。由此可知,清淨心對修淨土是特別的重要。翻譯是「施護」,施護是北印度人,他在北宋時代到中國來弘法。我們看經文:
【佛世尊。一時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苾刍眾俱。】
這段文上面缺少「如是我聞」的字樣,這是早期翻經沒有依照正規的體例,但是六種成就在這邊同樣的具足。「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佛世尊』是主成就,『一時』是時成就。『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是處成就,這個地方我們很熟悉,《彌陀經》是在這兒翻的。『與苾刍眾俱』是眾成就。所以在此地這六種成就具足。
第二段是本經的正宗分,正宗分第一句話是佛說的,這在翻經體例上來講,經題就冠上「佛說」。凡是經題冠上「佛說」,就是正宗分第一句話是佛自己說的,不是別人啟請的。這部經我們一看,是無問自說,跟《阿彌陀經》完全一樣,沒有人啟請,佛自己說的。凡是沒有人啟請,佛自己說的,這經都相當重要。
在整個佛法的教學當中,實在說清淨心是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可以說無論是哪一宗、哪一個法門,我們只可以說它的方法、手段不相同,它修學的目標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要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淨土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也就是禅家所講的禅定,教下所講的止觀,乃至於密教裡面所講的三密相應,全都是清淨心的別名而已。所以縱然沒有人來啟請,佛也特別提出來教導。
【佛告諸苾刍言。】
這是對出家眾說的。
【汝等谛聽。】
『谛聽』就是仔細的聽、認真的聽。
【若諸聲聞修習正行。欲得清淨心者。】
這是把教學的題目宣說出來了。『諸聲聞』是小乘的學者,從初果到四果,統統包括在其中。『修習正行』,我們知道小乘人的「正行」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的重心是八正道,這是小乘人的成就。實在說,三十七道品不限於小乘,大乘人也不例外。天台大師所著《四念處》是依據藏、通、別、圓四教來講,藏教的四念處是小乘,通教、別教、圓教就是大乘。小乘有四念處,大乘也有四念處;小乘有八正道,大乘何嘗沒有八正道?由此可知,三十七道品通一切佛法,不僅是大、小乘,宗門、教下、顯、密統統圓滿具足。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佛的這個開示既深又廣,不限於小乘的聲聞,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到。
『欲得清淨心』,這是這部經的重點,怎樣才能得「清淨心」?我們的修學也是希望得清淨心,今天這番開示對我們來說就非常的重要。
【當斷五法。修習七法。而令圓滿。】
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而令圓滿』,如果到圓滿了,這個教義就達到圓教,就不是純粹的聲聞法了,要達到圓滿。『當斷五法』,佛教我們這個「五法」要斷。什麼叫『五法』?
【一貪欲。二瞋恚。三昏沈睡眠。四掉悔。五疑。此五蓋障應當除斷。】
『蓋』是蓋覆,『障』是障礙。換句話說,這五樣東西把我們的清淨心蓋覆住了,好像茶碗有蓋,蓋住了。清淨心不能現前是被它障礙住了,這五樣東西一定要把它斷掉,我們一一的來說明。第一個『貪欲』,「貪」大多是對順境來說的,在稱心如意的時候,無論是人事環境,無論是物質環境,順自己的意思就起貪愛之心。「欲」是欲望,佛家講的五欲,世間講的七情,七情五欲,世間人誰不貪愛?正因為貪愛七情五欲,這就出不了輪回,學佛也不能成就,學禅不能得定,念佛不要說一心不亂了,連功夫成片也不能成功,學教不能開悟,原因在哪裡?就是因為七情五欲放不下。
性德是本性的顯露,本性的起用就叫做性德。本性是圓滿的,性德也是圓滿的,性德裡面的布施供養,性德裡面的戒定慧三學,戒學就是樣樣都如法。所以大乘法門裡面講的戒定慧三學,諸位要知道,說到戒,絕對不是只拘束在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那個范圍太小了。圓滿的戒學是什麼?佛對我們所有的教訓都是戒學,我們都要遵守,那是性德的流露,換句話說,處事待人接物如理如法。貪欲就不如理、不如法,為什麼?他有私心,有私心就不能守法,性德就不能現前,因為這個原因,佛教給我們要把它斷除,這一條說起來滿有道理的。想想佛教給我們很有道理,應當要斷,能不能斷得掉?很難。為什麼斷不掉?我執沒有打破。起心動念為「我」,我貪、我癡,我就迷在欲望上。
『斷』是放下,放下的憑依是看破,先要看破,然後自然就放下了。所以學佛,大抵是兩種人決定有成就,一種是非常聰明的人,佛門講的上根利智。這種人一聽佛說,他馬上就覺悟,覺悟之後,他真正能夠依教奉行,這種人能成就,上上根人。另外一種是善根深厚的人,他對於佛菩薩的教訓必然會認真的去奉行。你問他理論,他不見得懂理論,佛教我這樣做,我就這麼做,這就很老實,老實人,這種人能成就。老實人不簡單,往往上上根人都比不上老實人。老實人何以有那樣殊勝的成就?我們念了大經大論才明了,原來這些人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無量的善根,在這一生遇到緣成熟了,對於佛菩薩的話是不折不扣的依教奉行,他怎麼會不成就?上上根人我們學不來,絕頂聰明智慧不是一般人學得來的,這老實人我們應該學學,可以學得到的。他為什麼那麼聽話,我們為什麼不聽話?我們聽了佛在經上的教訓,總是要打很大的折扣,這個就不能成就了。人家能夠完全依教奉行,這一點我們要記住,我們要認真去學習。
所以貪欲,我們生生世世被這個東西害苦了、害慘了,這一生如果還不能把它捨棄,我們求生淨土必定受障礙。一個人要真正成就,對於世出世間法決定沒有貪心,少欲知足。那個欲望少到什麼程度?不要說世間東西我們沒有貪求,人在這個世間,我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夠了,這就足了。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只取一個法門,一切經典我只學一部經典,這叫少欲。你看蓮池大師到晚年,就一本《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其他都不要了,少欲知足真做到圓滿了,他才能成功。
法門、經典很多,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這不行,那就太苦了。我再告訴諸位同修,給你定定心,我給你做證明,我們常聽佛門講一經通一切經通,只聽說這麼一句話,沒見過這個人。一部經真行嗎?真行。我今天來給你做證明,我也是今年才入這個境界。你看我以前不管在哪裡講經,自己要帶一個經本,經本上有些自己的小注,今年沒有了,今年不要了。所以你們找我講經,《大藏經》上隨便抽一本出來,我就可以跟你講了,我也不要看,也不要預備。這證明古人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了,這真的不是假的。你要學得很多,那就苦了,恐怕你這一生一部經也通不了,為什麼不把精力集中起來學一樣?一樣通了,樣樣都通了,我現在講的,膽子是愈講愈大了,為什麼?我證實了,確實如此。古聖先賢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不當貪欲。
第二『瞋恚』,「瞋恚」是對於逆境,就是對於不如意的境界,人事也好,環境也好,不喜歡的、不如意的事情,心裡就不高興了。瞋恚不但障礙性德當中大圓滿的慈悲、忍辱,這是本性的性德,而且是地獄道的業因。貪欲是餓鬼道的業因,捨掉貪欲,本性裡面大圓滿的布施、供養、持戒統統現前。如果不能捨棄,不但性德不能現前,還要到餓鬼道裡面去做餓鬼。這個果報實在講,差距沒有辦法去比的,不止天上、地下。斷除了瞋恚,大圓滿性德裡面的慈悲、忍辱自然流露現前,不至於再墮三途惡道。
第三『睡眠』,這個「睡眠」就是懶惰、貪睡、精神提不起來,所謂是意識昏沈,精神不能振作,眼耳鼻舌身,這五根的作用自自然然的衰退。眼見,見能力衰退,耳聽也衰退,這五根的能力都衰退,障礙性德大圓滿的精進。在我們凡夫位,睡眠不能沒有,而且還非常重要,比飲食都重要,一餐飯不吃還沒有什麼,睡眠不好,精神就不振了,沒有精神做事情。睡眠要好,睡眠時間要短,不要太長。
怎樣才能離開睡眠?實在說修行人在修行功夫不得力,得不到法喜,他就懈怠、就懶惰,就有這個障礙。我們俗話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是遇到高興的事情,你把睡眠都忘了。我們今天學佛、念佛、修行得不到法喜,覺得修行很痛苦,愈修愈困難,愈學愈覺得苦悶,那他怎麼不墮落?這是一定的道理。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就是剛才講的,沒有得到法喜。換句話說,你用的功夫不如法,功夫不得力,道理在此地。就以念佛來講,念佛功夫得力是愈念愈歡喜,如果你很疲倦,念幾聲佛號,精神就振作起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它裡頭有義味。義是義理,味是法味,他得到義理,得到法味,這是最高的營養。
上供念的供養咒,「禅悅為食」,禅悅是禅定裡面得到的法喜,那是最好的養分。清淨心是養分,是最好的營養,得到這個,其他什麼都可以不要了,你的精神飽滿,體力充沛。一個人學佛,實在講,要學得一年比一年年輕,一年比一年強壯,這個學佛功夫得力了,這個如法,這個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如果眼前這種利益都得不到,說將來要得什麼好的果報,這很難叫人相信。佛法裡面叫花報、果報,現前得到的是花報,將來是果報。花開得不好,果怎麼會結得好?果好,現前的花一定好。今天這個問題,怎麼樣如理如法?這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我在台北,有一位開計程車的同修常常來聽經,許秋雄居士,他得的好像是肝癌,年歲大概四十歲左右。得病之後,他就發願念佛,常常跑到杭州南路那個小佛堂。他一念,初念的時候是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念一段時期,現在他一念是二天二夜,四十八小時,他跟我講念得精神飽滿。念了二天二夜,再出去開車做生意,他說只需要休息兩個小時;精神飽滿,駕車做生意,這是得法喜。如果不得法喜,決定做不到,念二、三個小時就累了,就想睡覺,那怎麼能談得上精進?
所以我們能夠離開睡眠,現在我們要把睡眠減少,愈少愈好。佛當年在世,這是對出家人說的這部經,出家人的睡眠是四個小時,就是中夜。古印度一天是六個時辰,分為晝三時、夜三時,中夜就是夜晚十點鐘到兩點鐘,這是他們睡眠的時間,兩點鐘起來就做早課,一天只睡眠四個小時。我們現在業障重,西洋人提倡的是八小時,超過八小時就不如法,如果能夠減少一、二個小時,我想六小時應該很夠了。一分光陰是一分命光,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把握寶貴的光陰,認真的來念佛,來修行。
第四是『掉悔』,「掉、悔」是兩樁事情。掉是掉舉,就是心不安,心裡面妄想很多,七上八下的念頭,有這個現象。通常坐禅的人,這是兩大障礙。我們念佛人打佛七,一止靜,大家坐在那裡,不是心裡七上八下,就是打瞌睡,打瞌睡是昏沈,心裡定不下來,妄念紛飛,這是掉舉,就這兩種現象。
悔是悔過,就是後悔,如果對於過失後悔,這是好事情,假如你做了些好事情也後悔,那就不是好事情,何況佛教給我們不要後悔,為什麼?後悔一次,實際上你又造了一次。我們要想消罪業,自己把那個罪業又想一遍,想一遍是意業在造,就又多造一遍,這哪裡能消得掉?悔是障礙我們的清淨心,心裡七上八下,這個也後悔,那個也後悔,你的心怎能得清淨?清淨心就是禅定,在六波羅蜜裡面障礙禅定。
凡是學佛的同修,無論是初學、是老修,別的事情總沒有比要求消業障、消災免難這個問題看得嚴重。我有很多業障,我要想盡方法消業障,這個願望是好的,但往往做的是錯誤的。你所用的那些方法是消不了業障,有時候還搞錯了,不但消不了業障,還增加業障,我們要是追根究柢的問一句,原因何在?愚癡、迷惑,沒有找到正法。
所有一切經法皆是消業障的。如果業障很重,所有一切經法都失效了,消不了,干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說過,一切消不了的罪障,最後只有念阿彌陀佛可以真正消除。這句話在《觀無量壽佛經》注解裡面講的,《觀經直指》,慈雲灌頂法師作的。我們才真正了解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知道的人很少。
這些年來,我講《無量壽經》,偶爾也看看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的注解很好,他的注解是《無量壽經》大辭典,裡面所解釋的,可以說是古來中國、外國這些祖師大德們所說的。我看到他引用隋唐時代的高僧大德們對於整個佛法的觀察,他的結論說,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做個比較,哪一部經是第一?比來比去,大家公認《華嚴經》第一。《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大家承認《無量壽經》第一,這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無量壽經》是第一?因為《華嚴經》到最後的圓滿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不能到極樂世界,《華嚴經》就不圓滿;《無量壽經》就是極樂世界,是《華嚴》的歸宿,這才知道這個第一。古人只比到這裡。
我們接著再追,《無量壽經》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願,是淨土宗根本的依據,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全經這一品最重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第一?古德公開承認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八願是執持名號。這一比出來才曉得,原來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第一。這一下才知道,為什麼所有經論消不了的罪,滅不了的障礙,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滅、能消,這麼個拐彎抹角才把它找到,也把慈雲灌頂法師所講的這句話證實了,他這句話講得沒錯。所以真正念佛人,尤其在這個時代,業障深重,不用這個法門,你用什麼法門?
要知道一句阿彌陀佛涵蓋無量無邊一切法門,宗門、教下、顯教、密宗,統統包括在裡面。這句佛號是大圓滿、大總持的法門,所以它真的有效果。受持的人依照這個方法要死心塌地,決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個效果非常快。你用功得力的話,三個月就看到效果,什麼效果?面孔不一樣了,用現代的話來講,體質改變了,你的言行、舉止、身體、面貌,統統會改變,快的三個月,慢的半年就見效。
睡眠是可以減少的,不要認為睡眠不夠,身體不好。有這個念頭,你睡眠不夠,身體一定不好。什麼原因?一切法從心想生。人為什麼老?年歲一年比一年大了,老了,他天天在想老,在念老,他一定會老。天天在想死,在念死,他非死不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裡為什麼不想健康?為什麼不想清淨?諸佛菩薩、天人都不要睡眠,精神那麼飽滿,我們為什麼不想他們?首先我們把這個觀念換過來。
第五是『疑』,就是疑惑,疑惑裡面最大的是對於諸佛菩薩的教訓懷疑,不能夠深信,不能夠決定信,這是障礙智慧。所以佛跟我們講這五樣東西,障礙自性大圓滿的布施持戒,這第一個(貪欲),第二個(瞋恚)是障礙自性大圓滿的慈悲忍辱,睡眠是障礙自性大圓滿的精進,掉悔是障礙禅定,疑是障礙智慧。我們要想得到圓滿的六波羅蜜,你有這五樣東西存在,六波羅蜜是沒分,所以佛跟我們講應當斷除,非去掉不可。我們修行從哪裡修?就從這個地方修,這是要斷的。另外有七個是要我們學習的,要我們修,要我們習。
【何等七法。一擇法覺支。二念覺支。三精進覺支。四喜覺支。五輕安覺支。六定覺支。七捨覺支。如是七法應當修習。】
『修』是修學,『習』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把它做到。「習」是實習,叫我們要修習、修學,叫我們要實習,要認真把它做到。這個就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七菩提分」,在此地不是跟三十七道品連起來講的,所以它的意思也就非常的圓滿了,非常的廣大。
首先講『擇法』,「擇」是選擇,「法」是法門。我們今天學佛,學佛的目標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身心健康、家庭美滿,那選擇能夠達到這些目標的法門。但是這些法門裡面,你要注意,要選擇正法你才能達到,你選擇的是邪法就達不到。特別在末法時期,《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我們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世間人我看十之八九,他學佛什麼目的?發財。於是有很多法師大德教給你修發財的法門,修學的結果怎麼樣?破財,沒有發財。聽說傳法都要錢的,傳你一個法要收費的,所以傳法的那個人發財,大家破財。
我一個月以前在邁阿密,曾憲炜居士告訴我,他說還有法師,不是密教的,密教法師灌頂收錢,這是大家已經知道的。顯教的法師到那裡傳授三皈,五十塊,都有價錢的,受五戒一百塊,他們來問我,他說:法師,你到此地來傳授三皈五戒,價錢如何?我說:我的價錢比他高多了,不然不值錢。這成什麼話!顛倒了。花五十塊錢買皈依就真皈依了嗎?花一百塊錢買五戒,五戒真得到了嗎?我看不見得,破了財也消不了災,冤不冤枉?世法常說破財消災,財破了,災消不掉。
選擇法門,邪正要特別注意,不要選錯了。通常一般的求自己的功德利益,目標更遠大的,我想來生生天,人間福報我不願意享受,我要去享天福,那在經典裡面有專門教給你生天的法門。天有二十八層天,每一層天有每一層天修學的方法。眼光更遠大一點的人,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還是出不了輪回,天福享盡了,還要搞輪回,還要墮落,這個事情不干,不干就出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法門、方法,凡是一切大乘經典都是叫我們超越三界、了生死的法門,但是這許多法門決定是平等的,是可以達到同樣目標、效果的。但是我們的根性不相同,假如不對根性,這個法門我們修起來覺得有困難,在這一生當中就不見得會有成就,因此要選擇法門。這一生當中修行成敗關鍵所在,就看你選擇的法門恰不恰當,適不適合自己修學。如果要求生西方淨土,你就選擇淨宗法門。每個法門在今日之下都有邪正、都有真假、都有半滿,有的是得一半利益,有的是得圓滿利益,這是不能不注意的,你要懂得這些方法。
第二個是『念』,這個「念」是指的用功夫,用功的時候要懂得調心,要懂得調身。每個人的身心狀況都不一樣,你遇到高明的老師,老師、師父就好像大夫,我們是病人,他給我們診斷,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調養身心,使我們得到真正健康,得到強壯,我們修行才有本錢。你沒有好的身體,你修行就沒有本錢。念佛一天一夜,假如我們沒有這個精神,這個修行法就辦不到。所以嚴格來講,修行要靠年輕,年輕人有體力、有精神,那是真正好本錢的時候。年歲大了,體力衰了,比起年輕人總要差一些,這是真的。
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會集的《無量壽經》,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確實做到了精簡的集大成,這個難得。他的傳人是黃念祖老居士,時時提示後學,今天真正修行,同修貴精不貴多,我們假如要想真正有成就,你要記住這個話。如果說打個佛七念佛,我以前親近李老師的時候,我還沒有出家,還做居士的時候,民國四十七年,李老師當時告訴我,精進佛七絕對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的精神照顧不過來。他說他在台中辦了兩次精進佛七都出了毛病,一次精進佛七是一位張老太太,出了事情,李老師自己主持的,第二次佛七就是朱斐的太太,兩個人都不在了,李老師告訴我,他用一年的時間才把她調整過來,這個我們講著魔,從此以後,他再不打精進佛七了。所以他那時候特別警告我,要我小心注意。
普通這種佛七沒有關系,連打七個七也不會出問題,為什麼?那叫佛七法會,熱熱鬧鬧,雜心閒話,不會著魔。真正用功的時候是很麻煩,不是一個過來人在那裡照顧就難,以李老師他自己那樣修行的功夫,照顧十個人還出麻煩,你就曉得這個事情不容易。所以今天我們念佛,念一日一夜大概沒有問題,二天二夜、三天三夜還可以,四天四夜恐怕就要出毛病了,我都不敢保障。我們在一起念佛念三天三夜,我很勉強,再多了我也不敢。所以要懂得調心、調身。
這個法門實在講,真正是方便,真正是簡單,不拘形式。你念佛,你經行念,經行就是散步、繞佛,繞佛是散步。你拜佛念,拜佛念不要出聲音,出聲音傷氣,心裡面默念。坐著念可以出聲音。用這個方法,身不容易疲勞。除這個方法之外,通常我們用七覺支後面的這六條來調心。心在昏沈的時候,要用什麼方法對治?昏沈的時候我選擇拜佛。昏沈時候坐在那裡會打瞌睡,我來拜佛,或者繞佛,精進,法喜充滿,精神就提起來了。如果心裡面妄念很多,我就要放下,把一切的事情暫時放下,什麼都不要想,專注在佛號上,或者坐在那個地方用觀想,觀佛也好,觀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都好,把妄念息掉,這就是調適身心。
我前幾年在屏東講幾天經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居士,他也八十多歲快九十歲,從前學禅、學密,鐘景德老居士,從前我在佛光山教書的時候,我們住在一起,他也在那邊上課。老居士來看我,我看他紅光滿面,身體很好,我說難得,這麼大年歲。他告訴我,他說:我現在知道了,我從前搞的禅、密,功夫完全不得力,我現在念佛。我說:好!難得。他說:我現在一天念三萬聲佛號。怎麼念?散步。屏東那個鄉下,他每天轉幾個大圈,我走一步念一聲佛號,一天要走三萬步,他身體怎麼不好?老年人運動量非常重要,老年人最好的運動就是散步。散步念佛,一步一聲佛號,每天念三萬聲佛號,走三萬步,我說:難怪你滿面紅光,精神那麼好。八十多歲快九十歲,聲音洪亮,不減當年,得力於念佛。
第三『精進』,在這個地方,我特別提醒同修們,要把這兩個字看得清楚,「進」是進步,「精」是精純,這樣進步才得力。我們一般人,學佛的人也天天在求進步,他不是精進,他是雜進,因為他學得很多、很雜,雜進、亂進,所以功夫不得力,光陰浪費了,很可惜,不懂得佛跟我們講的精進這兩個字是成功的秘訣。實在講,我很佩服鐘景德老居士,他每天也不要念經,他連經都放下了,真的是萬緣放下,他就一句佛號,一天保持三萬聲,走三萬步,真正名符其實的精進,他怎麼會不成就?他將來往生,我想他一定不會生病,一定預知時至,說走就走。
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記住的,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在專精。我們看西方這些大科學家,一生當中也是專攻一科,一點,所以他能夠突破,他有發明,他有發現。他要是學得很雜、很多,決定沒有這樣的成就。能夠成為一代的權威,無不是專攻一個科目。我們學佛也不例外,經論有那麼多,選擇之後就要懂得一門深入。
在中國歷史上,有成就的這些大師們,像清涼大師一生就在《華嚴》上,《華嚴經》他老人家一生講了五十遍,五十遍《華嚴經》怎麼講法?《華嚴》我過去講過十七年,十七年只講了一半,他那個五十遍怎麼講的?我過去講經的經驗,要依照鐘點來說,一部《華嚴經》從頭講到尾,八十卷的《華嚴》要三千個小時。三千個小時,如果每天講八小時,行,一年一部圓滿。從前講經確實是每天講八小時,他在寺廟裡面講,寺廟上課,上午四小時,下午四小時,他上課,一年一部,五十部就是五十年,清涼大師活了一百多歲,長壽,專。
他的學生宗密大師,這是跟他學《華嚴》的,自己不曉得哪一部經契合自己的根性,到《大藏經》面前去拈阄,求佛菩薩給他指引,結果他一抽,抽到《圓覺經》,他老人家一生就用在《圓覺》上,將《華嚴》用在《圓覺》上發揮。《圓覺經》的注解,《圓覺經大疏》、《略疏》、《大疏之鈔》、《略疏之鈔》,都是他一個人寫的。一直到今天,一千多年,後人講《圓覺經》的注解,都出不了他的注解,真正是權威。專,就是一個專精。
蓮池大師到晚年,我跟諸位報告很多次,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而且是念四個字不念六個字。《竹窗隨筆》上有記載,有人問他老人家,你教別人念佛怎麼教法?他說我教人家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自己怎麼念?我自己念阿彌陀佛,念四個字。就不一樣了,別人就問他什麼原因?他說別人未必真的有心在這一生當中求生淨土,所以加個「南無」客氣一點。南無是印度話,中文意思是皈依、禮敬,皈依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這說個客氣話。我自己發願這一生決定往生,所有一切客氣話都不要說了。《彌陀經》上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所以客氣話都不要講了。你就想到,愈是到晚年愈精,專精,所以他才有那樣殊勝的成就。
第四個『喜覺支』,「喜」是法喜,學佛最初得的利益就是這個境界,一定會覺得輕安、自在。平常我們因為煩惱很重,身體就很重,功夫一得力,身體就輕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身體輕了。身體輕了,走路都不累,特別是爬樓梯比別人快。過去我在台中,李老師辦慈光講座,寒暑假大專學生的佛學講座,結業的時候,老師都會辦一次郊游,像到八卦山去玩玩,帶著學生去。他那時候七十多歲,學生二十幾歲,上山,老師第一個爬上去,學生在後頭喘氣,比不上。什麼原因?老師身體輕。我那時候身體也很輕,能追得上老師,其他同學追不上,輕安。『輕安』、法喜,你一定會得到這樣的境界,但是要記住,得到這個境界不要生歡喜心,不要生傲慢心,覺得自己有點功夫,很了不起,那就壞了,這是特別要注意的。要真正覺悟,不可以顛倒,不能從這個地方再生煩惱,又墮落了,那就壞了。所以輕安跟法喜可以合起來看。
第六是『定』,「定覺支」,「支」是講的部分,「覺」是講的覺悟。我們這個道場叫大覺,這是覺的一部分,七個覺合起來就是圓滿的大覺,所以每一個法門都叫覺支,是覺的支分。定是修行的樞紐,戒定慧三學,戒學目的是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是目的,是我們真正要求的。慧從哪裡來?慧從定來,所以定才是樞紐;慧是學不到的。要用什麼方法得到定?要守法。你看世間人,一個規矩的人,守法的人,他心安定,他不犯法,他不做虧心事,他的心情是安定的。不守法的人心就不安定,為什麼?天天要想一些點子,如何能逃避法律制裁,他身心不安,佛法修學也離不開這個原理。
所以戒學是手段,很多戒持得很好的人得不到定,原因在哪裡?他戒持得很好,戒學裡面有過失,什麼過失?看到這個人沒有持戒,他很煩惱,看到心裡不痛快;看到那個人破戒,他也很煩惱。或者起貢高我慢的心,我修持比他好,他們這些人不如我,生了是非人我、貢高我慢,所以不能得定。怎樣持戒才能得定?六祖大師講得很好,因為禅宗,修學禅定是他主要的修學目標,六祖教誡學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那個持戒就能得定。為什麼?沒有看到世間人的過失,看到的是自己的過失。別人沒有過失,我自己一身的過失,這種修行人會得定。
如果看到自己沒有過失,樣樣都如法,很好,依教奉行,看到別人都是過失,他怎麼能得定?那個戒律修學的是人天福報,如果人天因緣沒修好,那到惡道裡面去得福報,福報是一定有的。你看美國的畜生就很享福,你看美國人養的小貓、小狗真有福報,照顧得無微不至,死了之後還有墳墓,還有公墓,常常還到墓上去插個花,這我都看過,真有福報。餓鬼道裡有福報,做這些鬼王,山神、土地,在台灣還有千歲宮、王爺宮,這都是有福報的鬼神,你看多少人去祭拜、供養他,那個福報修了的時候,將來就這樣去享受。這個我們要知道,才曉得如何修定真正能得定。
念佛人這個定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古大德幾乎共同承認是三昧中王。我們今天聽這個話不會懷疑,為什麼?因為我們曉得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是無比殊勝的法門,這個法門裡面的定功當然是三昧中之王。尤其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贊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贊歎的,所以念佛三昧是真正不可思議。
怎樣才能得到念佛三昧?念佛堂裡主七師常常有一句口頭禅,我們聽的耳熟,但是沒有真正去做,「放下萬緣,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號,你就可以做到。換句話說,身心世界什麼都不要去想,統統放下。今日之下,什麼對我們最重要?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除這句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這個世間一切是非人我與我統統不相干,我去管它干什麼?把你心裡面一切的分別、一切執著、一切憂慮、一切牽掛統統放下,念佛三昧對你就不難了。一定要這樣修學,自己才能得到大自在、大輕安、大法喜,這真正能得到。
念佛三昧以外的種種禅定三昧,實在講都不容易得到。就像過去倓虛老法師所說的,往年我在此地講經的時候,甘貴穗送我一個小的錄音帶,倓虛老法師在香港打佛七的開示。那個帶子我聽了五、六十遍,我現在沒事情還常常聽。這個帶子裡面,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他一生當中見到過學禅的人,他說得禅定的他見過,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他一個也沒見到。得禅定就相當不容易,盤腿面壁一入定,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幾個月不出定的,這個功夫就相當深了,他見過。他們將來結果在哪裡?老法師說,結果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色界天。色界天沒出三界,還要搞六道輪回,那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真正得初禅的人,諸位要曉得,初禅天是色界不是欲界,前面跟我們講的五蓋障,五欲這裡頭有不少條,財色名食睡,他確實不動念,心裡頭沒有這個念頭才能到色界天。假如他雖然有禅定功夫,能夠坐上一、二個星期,還有財色名食睡的意念,還沒有斷干淨,那麼他將來的結果是在欲界天,不在色界天。
欲界天上面四層都要有禅定的功夫,單單憑五戒十善只能夠到忉利天,欲界的第二天。再往上面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四層都要有禅定。得禅定,但是他的欲沒有斷干淨,還在這個境界裡頭,你就想這是多麼難的事情。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自己有沒有能力來修這個法門?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真的不動心了嗎?真的不起念頭了嗎?這一反省,才知道這個法門,我們學非常困難,回過頭來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是帶業往生,有這個念頭也能往生,這是我們真正可以修學的,真正可以依靠的,真正在這一生可以成就的,這才選擇這個法門。所以三昧有無量三昧,定有無量的禅定,你要有智慧,能夠辨別,能夠選擇,選擇了一門,要修精進,要一門精進,這個才行。
最後一條『捨覺支』,「捨」是什麼?當然世間法要捨,出世間法也要捨,我們自己修學得到的境界還是要捨。譬如你得到法喜,法喜要捨;你得到輕安,輕安要捨,為什麼?你如果不捨,在這裡就生貪愛、起執著,那就是麻煩。譬如我們上一個高樓,我們上到第一層了,你要捨掉,捨了怎麼樣?我才會上第二層;上了第二層,第二層捨掉,我才可以上第三層,就這個意思。等覺菩薩要不捨他證入的境界,他就不能圓滿成佛,所以佛跟我們講捨得。平常你們都說你捨得、捨不得,捨得是佛教的名詞。你捨就得了,捨了一層,一定得到上面一層,再捨一層又得上面一層。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功夫成片是最淺的念佛三昧。假如我們把念佛三昧分做九品來講,下下品的念佛三昧,這就決定往生,你只要得到,往生就有把握。功夫再稍微增進一點,往生就能自在,那個自在就真的了生死,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年絕不礙事。
凡聖同居土裡面,四土每一土都有九品,我們講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上三品就往生自在了,這就是說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修得到的。方便土、實報土,實在講我們未必有能力,我們這一生未必能成功,但是凡聖同居土我們是絕對有能力,絕對可以做得到。李老師以前教導我們、勉勵我們,他就跟我們說,他說:我可以做到,你們也可以做到。他說:我沒有學佛,跟你們完全一樣。他老人家現身說法,拿自己來給我們做證明,這就不是假的,也證明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的話句句真實。問題的症結就是我們今天能不能將萬緣放下,關鍵在此地。誰要能捨,誰就得到;誰要不肯捨,那就得不到。得到、得不到,這個權在自己手上,不在別人手上,不在佛菩薩手上,在我們自己手上。捨得愈干淨愈好,為什麼?愈干淨愈專、愈精,得到成功的成分就愈大。
抉擇之後絕不後悔,我今天選擇念佛法門,我就選擇這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不要了。假如佛來了,佛告訴你,我還有個法門比這個法門還要好、還要快,成就還要大,你見到佛也謝謝佛,我已經決定了,我就這個法門好了,再好的法門我也不要,要有這樣的信心才決定成功。能放下,絕不後悔,絕不追憶。
這個七法,佛教給我們應當修習。修,通常我們講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我們過去不會選擇,現在我們學到會選擇,把不會的變成會,把不能的變成能,這就是擇法。這就是修正我們這個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這叫修行。從今以後,依照正確的想法、看法、做法去實行,這叫習。所以讀經,讀誦大乘,這個在我們初學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科目。為什麼要讀誦大乘?因為我們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讀了佛經這才發現,自己對這樁事情也看錯了,那個事情也想錯了,這才發現自己的錯誤。所以你讀經會開悟,悟什麼?悟自己一身的錯誤,這個是開悟了。絕對不是見鬼見神叫開悟,見鬼見神就壞了,那就完了,沒救了。幾時見到自己想錯了、看錯了、做錯了,這開悟了,這是真正佛弟子。知道錯了就改,改就是修行,我把它改過來,修正,修正之後要保持,永遠不會再錯了,這叫修習。所以修習跟修持的意思完全相同。這是佛把修清淨心的方法全都說出來了。我們再看底下第三段:
【諸苾刍。所言清淨心者。】
這是佛跟我們講什麼叫『清淨心』。
【當知即是心解脫增語。慧解脫增語。】
這兩句話用最簡單、最淺顯的言詞來說,「清淨心」就是心裡解脫了,心解脫了,慧解脫了。心怎麼解脫?解脫是形容、是比喻,譬如我們一個人被重重繩索捆綁,這個不自在、不自由,現在有人把它解開,我們得自在了。你現在心不自在,心為什麼不自在?就好像有很多繩索把你捆綁起來,哪些繩索?妄想是一條繩索,煩惱是一條繩索,憂慮是繩索,牽掛是繩索,你這個心裡頭不曉得被多少繩索捆綁起來了,你的心怎麼會自在?慧是心的作用,心不自在,慧就沒有了,心得自在,慧就現前。
佛常常在大乘經裡面說到五濁惡世,今天的社會可以說濁惡到極處。《無量壽經》說,也是指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劇惡極苦」,是這麼一個世界。濁就是污染,我們的心,實在講今天所遭遇的,有史以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染濁,這個嚴重到了極處。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乃至於身體的污染,身體污染是從飲食上來的,這個世界有什麼樂趣!大家都在講環境保護,要環保,能達到目標嗎?我看是永遠達不到,為什麼達不到?佛在經上講「依報隨著正報轉」,環境是依報,人心是正報,人心不清淨,環境怎麼可能清淨?要想環境清淨,先要求人心清淨,要達到人心清淨,唯一的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是佛法。佛法確實能夠淨化身心,教我們心得解脫。清淨心就是『心解脫』的意思。『增語』拿現在話講就是「這個意思」。心清淨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真實智慧。下面講:
【由貪染污心不清淨。由無明染污慧不清淨。】
這是一語道破,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我們今天講環境保護,聰明人就知道應當從這裡下手。怎樣把心地的貪染洗干淨?怎樣把無明的染污去除?那就一定要依照佛前面給我們講的,應當斷除五蓋,應當修習七法,這個非常具體,句句話落實不落空。
【若諸苾刍斷除貪染即得心解脫。斷除無明即得慧解脫。】
前面在修學七法裡面,我給同修們推薦、介紹的是念佛法門,擇法我們擇念佛法門,因為這句佛號不但是斷除五種蓋障,同時也破無明。這句佛號,我專心念佛的時候,五種蓋障都不會現行,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不墮無明,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再看末後這一段:
【又諸苾刍。離貪染污得心解脫者。是名身作證。】
身怎麼作證?『身作證』這三個字怎麼講?健康、長壽、不老、不病,這就「身作證」,他真有效果,不需要用吃藥。什麼這東西補、那個東西有營養,給諸位說,都帶來染污,帶來疾病。什麼東西最有營養?什麼東西最補?清淨心最有營養,阿彌陀佛最補,你們老實念佛就是天天在進補,時時刻刻在進補。夏蓮居老居士,你看在《無量壽經》前面幾首偈子講,「佛說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真的一點都不假,沒人知道,擺在面前也不知道,你說這多可惜!
我今天到這兒來兩個鐘點沒有白來,給你們最好的補品,最好的營養。知道了,最好的營養是清淨心。心清淨、身清淨,身心清淨怎麼會衰老?怎麼會有病?所以淨土法門,我常常講不老、不病、不死,最後真的不死,因為你往生的時候,你看到阿彌陀佛來接,跟大家講拜拜,我跟阿彌陀佛走了,活著走的,不是死的走的。
前年華盛頓D.C.周廣大居士的往生,這次我又到D.C.去,遇到當時一批親眼看到的同修,助念的那些同修告訴我,這一點都不假。人家念多久的佛?三天。因為他從前不信佛,就是在臨命終的前三天才遇到龔振華居士勸他念佛,當時一聽,他就接受,叫他太太、兒子、女兒統統念佛求往生,不要求病好,這個是覺悟,真正覺悟。D.C.那邊同修也派了幾個人幫他助念,念到第三天見到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說從雲端裡面下降接他往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得的是血癌,三天往生。所以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這不死的法門,這叫身作證。
【斷除無明得慧解脫者。是名無學。】
『無學』就是沒有東西再學了,畢業了,圓滿了,智慧圓滿了,就是我們教下講的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畢業了,就叫「無學」了。小乘法裡面的無學是阿羅漢,大乘法裡面的無學是法雲地菩薩(十地菩薩),這叫無學,『慧解脫』了。這是給我們講的果報,修因證果。
【永離貪愛。了知真實正智。】
這句話很重要。『正智』是佛知佛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正知正見。現在知道了,什麼東西障礙正知正見?『貪愛』。離開「貪愛」,正知正見就現前。
【現前取證自果。盡苦邊際。】
『現前』是不要到來生,「現前」就證果,證的是圓滿之果。這個證果是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盡苦邊際』,「苦邊際」是指六道輪回,永脫輪回,不再輪回流轉,超越三界,成為法身大士。末後,佛在此地再勸勉我們:
【諸苾刍。如是所說。汝等應學。】
『如是所說』,前面所講的,如理如法,句句話是真實的,沒有一句是虛妄的。整個佛法跟我們說的什麼?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本人,就是說的我們本人,說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一切經就說這個。『汝等應學』,應當要好好的學習。《佛說清淨心經》,我們就講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