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法師《佛教的真理是什麼》之三:因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壹·何謂因果

幾千年來,存在中國人心中‘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善惡觀念,維系著我們社會的道德於不墜,這種具有‘懲惡勸善’之功的法則,就是因果觀。

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在佛教教義體系中,因果是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系的基本理論,是闡明‘緣起’法則,使明白易懂的一種道理。一切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將這種因果關系表現得最明顯,最易為人所知的,莫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所以,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得了因果的關系。因為,因果律是事物生滅變化的法則。

貳·外道的因果觀

自古以來,無論是宗教界、思想界或學術界,對於萬有的生滅現象多有探討,對於因果關系,也各有不同的論點。一般而言,可分為下列四類:

1.邪因邪果:主張萬物是由神所創造出來的。

2.無因有果:主張現存的現象世界為果,由於此果的‘因’難以探究,所以否定此果的起因。

3.有因無果:主張現存的現象世界為因,由於此因而結成的‘果’難以探究,所以否定此因的結果。

4.無因無果:否定因果二者的存在。

這些論點在講求因果邏輯的科學時代,已經不能解決人類心中的疑惑,因為萬物既是由神來創造,神又是從那裡來呢?至於其他否定因或果,或二者都否定的學說,自然更屬無稽之談了。

除此之外,在古印度的思想界,還有兩種因果論:

1.因中有果論:主張因中早已具有果性。例如:麥種能生麥子,是因為麥種中具有麥性。反對此說的則駁斥道:麥種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陽光、雨水、肥料、人工等條件,還是無法長出麥子。既是因中有果,應隨時可生果,又何必等待因緣條件具足呢?

2.因中無果論:主張果是由許多不具果性的‘因’和合產生。然而我們仔細想想,其中不無破綻之處。因為既是因中無果,因果二者毫無關聯,何能生果?這就好比泥中並無瓶盆瓦缽之法,按‘因中無果’之說,不應生起瓶盆瓦缽,但是事實上,卻非如此。

這兩種理論都將因果視為具有實在自性的物質,所以也禁不起邏輯推理的考驗。

參·佛教的因果觀

綜觀古今中外有關因果的各種理論學說,唯有佛教的因果觀才能洞徹宇宙萬有的實相。

佛教的因果觀,源自‘緣起性空’的道理,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仗因托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因,待緣聚又生他果,如是展轉相攝,乃成森羅萬象。所以,大至一個世界,小如一個微塵,都沒有實存的自性可言,而因緣不同,果報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因果的道理,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因果的相狀,有如蛛網,錯綜復雜。欲了解因果的脈絡,我們必須從因緣的四個方面來著手:

1.有因緣與無因緣:因緣不是知識上的問題,不是靠研究討論就能知道的,因緣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證悟,才能體會出來的。這種經由真實的修行、了悟而體會的因緣,是‘有因緣’,在這種因緣法裡,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這就是懂得因緣。如果只是滯留在抽象的理論上,表現在空洞的言語中,那就是‘無因緣’,是緣木求魚了。

2.白因緣與黑因緣:因緣,有善有惡,白因緣就是善的因緣,黑因緣就是惡的因緣。‘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一個人若不能明白生滅的終極究竟道理,對因緣只是膚淺的認知,就很容易隨外界環境的變遷而隨波逐流,陷溺在黑暗的、惡性的因緣裡無法自拔;反過來說,如果道心堅定,信念不變,那麼,所成就的因緣就會是光明的,所得的果報就是良善的。

3.內因緣與外因緣:因緣,有外在和內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緣是一般因緣,內在的因緣是價值因緣。外在的因緣就好像在同一塊田地,播下不同的種子,收成就不一樣,這個種子就是價值因緣。又如:一樣的父母,養出不一樣的兒女;一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程度也各有不同。外在的一般因緣,如父母、老師,可能相同,但內在的價值因緣,如資質、心力,卻是各有千秋。所以說:因緣有內外,外緣雖然具足,而內因不同,果報自然有異。

4.正因緣和邪因緣:因緣有正、邪,有的人生病了,知道是身心失調,接受對症下藥的醫療,病自然痊愈,這是‘正因緣’;有的人生病了,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為是神明的懲罰,到處求神問卜,畫符、吃香灰,結果病情反而加重,這就是‘邪因緣’。很多事情的順利或不順利,障礙困難的多或少,有時導因於對因緣的認識不夠正確。所以,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因緣,才能趨正避邪,才有好的果報。

肆·對於因果應有的正確認識

佛教所說的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實相,不僅僅是勸人行善的說辭,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觀點來解釋因果,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聽到因果,便斥為迷信,殊為遺憾!我們對因果應有如下的正確認識:

一、因果非宿命論

因果觀並不是宿命論,宿命論認為:一切得失成敗,由命運之神掌握,努力是沒有用的。而因果的觀念則認為:所有的果報,不管善惡,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譬如有人一出生就住在繁華的都市裡,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荒山野地、窮鄉僻壤營生,日月窮勞,這不是命運不公平,而是因緣果報不同。經上說:‘有衣有食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采花供佛前。’

‘因果十來偈’說: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悭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喑痖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

從這些偈語中,可以知道,人間的貧富貴賤、生命的長壽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有因有果,並非憑空碰運氣而來,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縱,而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由於行為能決定自己的幸與不幸,因此對於過去的不幸,也可以靠不斷的努力,使它轉變為幸福。所以,因果觀是肯定努力、上進、修行,是充滿樂觀進取的道理。

二、凡事各有因果

因果,不僅僅是一門理論學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處、信仰、道德、健康、經濟等,都各有其因果關系。譬如肚子餓了,吃飯就能解饑,吃飯是因,腹飽就是果;又如一個人勤勉不懈的工作,因此賺了很多錢,努力是因,賺錢就是果。

然而,有人對因果的認識錯誤,因此對信仰就有很多不正當的要求,比如吃素為求身體健康,拜佛為求佛祖保祐他升官發財,這都是錯亂因果的謬見。其實,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財富有財富的因果。因此,若要身體健康,就必須調心行善,多作運動,注意保健,心安自然體泰;若要財源廣進,就必須多結善緣,勤苦耐勞,信守承諾,有智慧能力,自助而後天助。

吃素、拜佛,是信仰、道德上的因果,如果以信仰的因,妄求健康、財富上的果,那就錯亂了因果,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果。

經上說:佛的境界不可思議,眾生的因果業報也是不可思議,了解因果的復雜關系,也就體證了佛法的真谛。

三、果報自作自受

世間上雖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然而法律卻有漏洞,有時還會受到人情左右,因此法律未必能做到絕對的公平。惟有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業報如影隨形,誰也逃不了。

因果報應在時間上雖有現報、生報、後報等‘三時報’之分,但是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為善者必獲福,作惡者必遭殃,造了善惡業因,不管時間久暫,只要因緣成熟,必定要受果報。譬如一粒種子埋在泥土裡,一旦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聚合,時機成熟,便能發芽抽枝,開花結果。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又說:‘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一切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了解果報自作自受的道理,我們就應該行善積德,切莫造下惡因,一旦嘗到惡果,也就追悔莫及了!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任何思想行為,必然導致相應的結果,‘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業因,也就不會得到相應的結果。

因果報應不是權勢所能左右,鬼神也無法操縱,上天更無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惡行為的測試依據。經上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所以,我們應該正視因果法則,廣植善因,必能為此生、來世帶來福慧圓滿的生活。

 

上一篇:星雲法師《佛教的真理是什麼》之二:業
下一篇:星雲法師《佛教的真理是什麼》之四:中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