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慈悲與心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慈悲與心安[摘編]

慈悲是最好的解毒特效藥,世間再毒的東西,遇到慈悲都溶化掉了。細菌病毒是人貪嗔癡三毒傳染給它,它再來傳染我們。人要把細菌殺掉、消滅,這個毒的念頭它接受過去,就增長它的毒,所以愈來愈毒。細菌能消滅掉嗎?不能。它的體是法性醫消毒,消滅,你消滅它,它也消滅你。不可跟病菌結冤,跟病菌作好朋友,和平共處,互助合作,這個意念一給它,它馬上就接受,立刻就化解了。

 “佛教以慈悲為懷”,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禅。然而,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人間因為有了慈悲,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巅沛的人生歲月裡,因為有了慈悲,護持正念,培養慈悲仁愛的心,歸溫馨、仁慈、友善與祥和,才是寬容的至高境界。

慈悲之心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眾生因此皆得成佛。慈悲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條件,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一個有慈悲心的人,言行舉止都如陽光、淨水、花朵,可以帶給人間光明、清淨、歡喜、安樂。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眾生,才能成佛;佛說,自作善惡,自受其報。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惡心即陷地獄;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緣,懷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雖能一時得志,但罪惡會陪伴他的一生,還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責罰和別人的責罰,這便是惡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做了虧心事,自然心難安穩,佛說,不必非要把惡事做出來才是惡,只要起心起惡也是惡,無愧於心,心自安。

“佛”說,放下才能得到解脫。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靈,而不是當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就會祛除心中的雜念,享受一種自在安寧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的得到,不斷的失去,無論得到還是失去都應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為喜,更不要以失去為悲,記住: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

“佛”說,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麼都得不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太多的奢求,沒有的總想有,得到的還盼望,最後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懷有一種無欲無求的心態,就不會為物質所累,也不會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紛爭,樹立敵人,當一個人放下一切私欲時,就會達到“無求則無敵,無敵則心安”的境界。

“佛”說,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平常心即是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凡塵俗世間,若萬事以平常心去對待,就會達到這樣的境界;無事時,心能澄然;有事時,心能斷然;得意時,心能淡然;失意時,心能泰然。平常心並不是要人不思進取,坐以待斃。世事無常,在各種磨難面前,在各種誘惑面前,我們都不要屈服,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自會獲得心靈的安穩。 

“佛”說,超然是豁達,也是一種理解,一種尊重,一種激勵,更是一盞智慧的燈,它輕易地就能照亮千年煩惱的暗室,超然所展現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是大徹大悟-洞悉過去、現在和未來。只有超然了,方可以坦蕩了,可以無拘無束了,更加無塵無染了,更加安然自在了,當然,超然並不是無原則地放縱。佛說,要用超然之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活在凡塵俗世要看得開,放得下,悟得透,握得住,才能超然灑脫,才能豁然心安。

“佛”說,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種福分,別人的傷害如果是滿滿一杯的苦水,你心如是那杯,雖能容之,卻會讓你滿心痛苦;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滿心;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種超度,用寬容與胸懷超度了苦,化成了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做人要有寬容之心,要有度量,寬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佛”說,感恩是一種善行,我們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間萬物,並且要知恩圖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大智慧,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懷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澤,心境自然安寧。

“佛”說,看透才能獲自在,得解脫;人生說起來或許真的很沉重,成敗,榮辱,福禍,得失……面對挫折和苦難,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將自己沉緬於悲憂低落的圈套中,再美麗的生活也會黯然失色,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心靈當似高山不動,在滾滾的紅塵中要有一雙看透塵世慧眼。把一些事看開看透,就會釋然,就會平撫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寧。

“佛”說,若想讓心安寧,就要一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怼、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驕傲的國王。他要為他自己建造一座王宮,因此,對大臣們說:“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樹,我要用這來建築宮殿。”在森林深處,大臣們找到這樣的樹。這樹很茂盛,四周都是些較小的樹。那天晚上,他們向國王報告,且宣布:“陛下,我們已找到你要的樹。明天我們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樹。”國王很高興,就去睡覺。那個晚上,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大樹中住著神靈,神靈出現在他面前。那神靈說:“國王,請不要摧毀我的住所。你如這麼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終會死亡。”但國王回答:“你是森林中最好的一棵。我必須用來建造皇宮”。 這神靈懇求,但國王很堅決,強調這樹必須砍死。樹神最後對他說:“好,你可以砍。但請你不要從樹下面砍斷,像一般的砍樹一樣。你可以命令你的人。先爬到樹的最上面,逐漸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後全樹砍完。”國王聽到這種砍法,很驚奇,說:“如你剛才所說的,那不是比一次從樹根處砍下更加痛苦嗎?”樹神回答:“你說得不錯。我是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著想,才建議你這樣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樹。如果一次砍倒,將會壓壞四周圍的小樹,並會殺死很多小動物。很多小鳥和昆蟲,會失去住所,許多小樹會被壓壞。但你一塊一塊砍,對它們的損傷可以減少。”國王這時醒過來。他想:“那樹神寧肯挨數百次痛苦,卻不要讓小動物受苦。這樹神多麼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樹,只為我的享受和驕傲,我多麼自私。我不要砍這棵樹,反要對他表示尊敬。”於是國王第二天去森林中,向這棵樹獻花致敬。從那天以後,他變成一位仁慈,公正的統治者。

我們學佛的弟子,不能沒有慈悲!,有了慈悲心就會改正一切不正確的錯誤,把人我是非、講壞話、說閒話的時間,都用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佛可以使心安靜下來、使身體健康,進而生出智慧;如此便能消除煩惱、排除困難以及解決矛盾沖突,志在必得之心,突破學佛路上的重重難關,不斷改正錯誤,證得種種功德,往生西方、究竟圓滿成佛。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上一篇:接受現實,感化有緣
下一篇:人緣不好原因在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