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念往生咒拔出業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往生咒拔除業障根本


仁煥法師


    我有一段時間在閉關當中有障礙,生病八九天都起不來。最後我很無奈的時候,帶病跪在佛的前面,埋怨起佛來了:“為什麼我閉關還有這麼大的障礙呢,難道佛沒有慈悲為閉關人護法嗎?”


    後來我恍惚之中聽到:“這些不是我們給你造成障礙的,是你自己業障暴發嘛。”我說:“怎麼辦呢?”,“那你就要念拔除業障根本咒。”我說:“我不懂拔除業障根本咒啊,是在哪個地方啊?”“哎,你沒有念過《阿彌陀經》嗎?”我說:“不但念,我背得很流利。”“你背得流利,《阿彌陀經》念完以後不是有一段拔除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嗎?”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往生咒叫做拔除業障根本咒。”後來我就跪在佛前面念起了往生咒。當我念到二十一遍以後,感覺好像身體一切都不存在了。


    所以原來我們老是叫做往生咒,它的本意是叫做拔除業障根本咒,我們沒有明白佛的願。所以理解大願了,你才得到好處。

 
盲魂一聞往生咒音當下即生極樂


慧淨法師

  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0)二月十三日,淨行腳至東部,知道此地某處是全省牽亡最有名之處,好奇之故,便順道前往觀看;抵達時已是晚上,在此掛單一夜。
 
  牽亡是在中午過後進行,靈媒有兩位,各在大殿兩旁招魂。

 
  隔日下午淨在右邊觀看頗負盛名的靈媒林千代牽亡,不知過了多久,忽聞左邊呼叫著:「有和尚呒?請伊來念往生咒。」(台語)一聞此語,知此時此地除淨之外別無和尚,於是便快步往左邊走去,見另一靈媒已被亡靈附身,家屬扶著雙手緩慢前行,一眼便直覺此亡靈是個盲者。

 
    淨向前便主動的念起「往生咒」,剛念不到幾句,此亡靈突然雙手略微向上一震而說「我目金阿!」(台語,雙眼復明之意)淨不意有此動作,依然持續念咒,突然亡靈雙手往後一仰說「我要往生了!」此話一落,靈媒也當下往後傾倒而醒轉過來,兀自地回到她的崗位繼續下一位的牽亡。

 
  此時淨及其家屬並在旁觀看的兩位大專青年,楞在當地,為這亡靈剛附身前來,一聞咒音便立刻往生而去的突然落幕而訝異、感動、贊歎。

 
   經過交談,知道這位亡靈是位女眾,去世已經五年,在世時是個盲者,自己有間小佛堂在拜佛。

 
  事後回想:平常念往生咒都是至少三遍,然而這次似乎不到一遍,亡靈一聞,立刻雙眼復明,再聞當下立即往生,直接了當,干淨俐落;此之咒力度亡,因緣殊勝,不可思議。

 
   往生咒在於彰顯「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洪名的萬德之一,六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往生咒既有如此殊勝功能,則稱念或聽聞萬德莊嚴之六字洪名,更為簡易殊勝,是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極樂;往聖前賢,人人皆勸念佛。《佛說無量壽經》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往生咒簡介:


   此神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生咒,是《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誦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誠心念此咒,阿彌陀佛常在頭上保佑,怨家不能傷害,可享安樂之福。


  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順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持此咒須身口意悉皆清淨,虔誠持念,即能消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並常有阿彌陀佛,在其頭頂以護行人,現世享安樂,臨終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


往生咒原文: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
  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多。
  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往生淨土神咒注音:


  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è。duō tuō qié duō yè。duō dì yè tuō。
  ā mí lì dū pó pí。ā mí lì duō。xī dān pó pí。
  ā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ì。ā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uō。
  qié mí nì。qié qié nuó。zhǐ duō jiā lì。suō pó hē。

 

上一篇:家庭是造化善根福德的基地
下一篇:獵槍的槍口對著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