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我們有了這個基礎,念佛求往生,決定得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走過許多的地方,接觸到各地學佛的同修們,我們很明白,能理解在家的同學生活在今天的環境,十善業做不到,出家的同學沙彌律儀沒做到。所以佛教衰,為什麼衰?道理在此地。戒律沒有,佛就沒有了;禮沒有,儒就沒有了;善沒有,道就沒有了。佛法修學,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佛教給我們,像讀書一樣,先念小學再念大學,循序而進。我們今天不要小乘,直接入大乘行嗎?放棄小乘直接學大乘,不從我們這開始,唐朝中葉就開始。可是人家小乘放棄,他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他能成就。我們現在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一開頭就是大乘,所以學一輩子沒成就。這個我們細心觀察,太多太多,那怎麼辦?一定要回頭,要補習,要惡補。我們可以不用小乘,我們用儒、道,我們采取儒的《弟子規》,道的《感應篇》,用這兩樣東西代替小乘就可以,認真的學習。有這個基礎再學十善業不難,十善業道是佛門的根基,無論出家、在家都是以這個為根本。釋迦牟尼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個十善業是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大根大本。你不從這修怎麼行?根本是用樹木來做比喻,樹木它有根,本就是它的主干,那是本,它有根、有本它才有枝葉、才有花果。沒有根本怎麼行?沒有根本那個花果,那是花瓶裡面插的。我們現在一般人喜歡欣賞花瓶的,不知道真正去扎根,過失在這個地方。所以一定要從根本去修,儒釋道都要從根本。

  在中國過去,確實老祖宗的教學發揮很大的作用,幾千年來每一個朝代都有聖賢出世,在佛門裡面有高僧、有高士,在家的居士有成就的,為什麼?根扎得好。扎根的教育是從小開始,小到什麼時候?剛剛生下來,生下來那一天母親就教他。母親怎麼教?你要知道小孩剛生下來,他眼睛睜開他會看,他耳朵還會聽,他雖然不會說,他已經在看、在聽、在模仿。所以父母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印在他阿賴耶識裡頭,這樣看了三年,聽了三年,接觸三年,根深蒂固。所以母親在嬰兒面前,不行也得要裝模作樣,在嬰兒面前,不能讓他看到負面的,聽到不善的都不可以。讓小孩看到父母對他父母的孝順,他看見,那就父母對他的祖父母,他看見。他將來長大他就會孝順父母,他是這麼學的,一舉一動他已經模仿到了。所以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扎的根,八十歲不變,這個教育成功。所以人生在世間,真正你的第一任的老師是母親,母親在過去不一定讀書識字,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她很會做人,她很懂得孝順,那是她上一代教的,世世代代要把做人的道理教好,這就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做出來給兒女看的。做到什麼?做到老,老也不能夠離開這規矩。你是一個人你就得像人樣子,《弟子規》就是人樣子,標准的人樣子;違背了真的失去人格,在佛法裡講來生就不能得人身。

  我們講的引業,引導我們到哪一道去,乃至於滿業統統在裡頭。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YIN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你看仁義禮智信,老祖宗講的五常全在《弟子規》裡頭,你細心看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在裡頭,《弟子規》落實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我們一定要很認真的把它做到,落實到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你是個標准的中國人。現在人講感覺得驕傲錯了,我們要講謙虛,不要驕傲,感到做中國人驕傲這就不好了,那你就裡頭又犯了過失。做人要謙卑,要懂得尊敬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跟別人互助合作,才能造成一個美好的社會。所以頭一個我們要想真能做到,不要怕苦,吃苦是福報,不怕吃苦。一定要持戒,一定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好,我們有這個基礎,念佛求往生,給諸位說,決定得生,你是極樂世界非常歡迎的人物。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一定要選擇極樂世界,為什麼?極樂世界能幫助我們一生證得究竟圓滿,在佛法裡面講成佛。成佛,很多人不懂得為什麼要成佛,佛是什麼?他不知道,我們講證得圓滿,什麼圓滿?智慧圓滿、德行圓滿、才藝圓滿、福報圓滿,你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如同阿彌陀佛,如同《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所以稱之為大圓滿,一生當中可以得到。

無量壽經菁華  (第十二集)  2009/12/30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12

 

上一篇:淨空法師:禍中有福,福中有禍
下一篇:淨空法師:感應的道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