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二十五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二十五章轉身不踏來時路03

   ‘處業系中,誰能免者’,生命的狀流轉下去叫業,生命是股力量、業力,這個業力沒有一個人可以逃得出來,有一個人逃出來,逃出來的人叫做‘成佛’。剛才有位道友問到壽命的問題,壽命與這股業力的連接是流注,構成了現生的生命,不生不滅的那個作用,本體的功能,那個非屬於生滅,屬於不生不滅,姑且叫它真壽命、真常、真我。現在永明壽禅師給這一節作結論:

  全在一念間

  故《法界箴》雲:莫言無畏,其禍鼎沸,勿言無傷,其禍猶長。爭如一念還原,紹隆佛種,念念不忘利物,步步與道相應,究竟同歸,莫先宗鏡。

  又推崇宗鏡,你們開廣告公司先要讀《宗鏡錄》,他三句話不離本鏡,講來講去還是這個好,他跟你賣了許多貨,什麼西洋貨、日本貨,最後還是我們的好,他的文章就是這麼說!

  《法界箴》說,你不要說不怕生死。有些人是不在乎生死,土匪在槍決前還後胸脯說,不要緊,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其禍鼎沸’,生死倒不可怕,在生死階段所累積的善惡業果,果報太可怕。‘勿言無傷,其禍猶長’,你不要認為沒有關系,關系太大了!

  ‘爭如一念還原’,這句話太難懂了!禅宗喜歡講‘一念還原’,什麼叫一念?一般人講一念還原,就是把心理的思想、分別的作用,生滅,當成一念,錯了!這是散亂、妄心。所謂一念,包括身心兩方面,五陰色受想行識,統統在這一念。換言之,以現代話說,所有的知覺與感覺,內在與外在同時並俱存在的,那一個了解之間叫一念,要特別注意。講它的速度,勉強以人世間作比方,是一呼一吸,講它的現象,就是人坐在這裡,身體也包括在念以內。身體不在念以外喔!一般人把念搞錯了!打起坐來閉上眼睛,把裡頭的思想當成一念,那一念不是在身體的色殼子之內嗎?身體還在念以內。內外、五陰、物理、物質、生理、心理,全部都在這一念之間。等於大家坐在這裡,空氣很熱,四周人的熱氣經過也知道。我們身體放的光有這樣大,放射的氣也有這樣大。普通人放射敏感的業力到達這個程度,再超越一點,看你的功夫。所以武功練好的人,差不多二十步以外,一個人過來已經感覺到,不是聽到聲音,而是這個敏感的力量聽到,生命的功能有那麼大,都在一念之間,所以要把一念搞清楚。

  諸位不要誤認,閉著眼睛打坐,拼命管思想的跳動。有首歌叫《跳躍的音符》,如果把跳躍的念頭當成一念,你已經偏差了!那是閉起眼睛玩游戲,水上按葫蘆。身心內外,無邊上下,就是一念。

  能夠一念還原的人,才稱得上是佛弟子,才夠得上資格紹隆佛種。紹者繼承;隆者發揚,才能真正可以繼承佛法、宏揚佛法。諸位要注意!尤其出家的更要注意!所謂出家為僧,是為‘紹隆佛種’,不要搞錯!出了家只顧自己。紹隆佛種的人要如何?要‘念念不忘利物,步步與道相應’,這兩句話已將大乘戒律精神含蓋盡竟,是從彌勒菩薩的大乘戒本和《梵網經》歸納出來,然後再起用。念念不忘利人利世、救世救人。‘念念利物’是入世的,入世後出世,容易迷掉;因此要‘步步與道相應’。‘究竟同歸,莫先宗鏡’,要想做到這個程度,最好是多研究《宗鏡錄》。

  所以《華嚴經》雲:佛子,此菩薩摩诃薩,復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安樂心、慈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師心。作是念言,眾生可愍,墮於邪見惡慧惡欲惡道稠林,我應令彼住於正見行真實道。

  注意!中國人天天講大乘佛法,《華嚴經》給我們標出了大乘佛法的精神真正的中心所在。《華嚴經》上說,佛子啊!無論出家在家,夠得上資格紹隆佛種的,稱為佛子。佛吩咐他的弟子,‘此菩薩摩诃薩’,以此發心者叫大乘,大菩薩摩诃薩。大菩薩的心願是什麼呢?是自己悟道、了道以後,轉過來利益一切眾生的心,不是利益自己的心,為眾生求得安樂之心。人家經常問我是不是學佛?我不敢說自己學佛,也不算佛教徒,為什麼?沒有資格啊!一個真正學佛的人,隨時要有這樣的誠心;生利益眾生之心、使眾生得安樂之心。

  ‘慈心’,慈心與悲心不同。我常用的比方是,慈心是父性、男性的愛,父親愛兒女的心;‘悲心’是母親愛兒女的心。慈悲有陰陽兩重的、情緒上的不同。

  ‘攝受心’,一切包容,好的要包容,壞的也包容;善人要包容,惡人也能包容。我的媽呀,那多難!所以我說不夠資格當佛教徒。攝受心還不夠。要‘守護心’,你要像保護孩子一樣,保護一切眾生。而且進一步要‘自己心’,一切沒有分別,他就是我。‘師心’,絕對地謙虛,學佛的人注意!把他當成我的老師,把一切眾生當成師。師心還不夠,一切眾生都是‘大師’,都比我高明,並不是我比他高明。這是佛吩咐學佛弟子的話,真正學佛是這種誠心和精神。

  ‘作是念言,眾生可愍’,大乘菩薩以此時存心和觀念,認為一切眾生都值得悲憫。

  ‘墮於邪見惡慧惡欲惡道稠林’,一切眾生找不到正確思想之路,把自己墮落在邪門惡道中。‘惡慧惡欲’,眾生不是沒有智慧,有高度智慧,那個智慧是‘惡慧’,不是善慧;欲望不是善欲,是惡欲,比如要民道,一個人想成佛也是欲,屬於善欲,眾生所求的是惡欲。‘惡道’一切惡道都去走。‘稠林’,像走在原始森林一樣,在裡面鑽不出來。

  他說,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如此存心。應該說,這樣的世界,這樣的眾生,任何一個人都是我的責任,我要‘令彼住於正見’,我要想辦法教他,使他歸到正見上。

  ‘行真實道’,走生命真谛的道路。這是《華嚴經》講一個學佛的人應當如此地發心。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分別彼我,互相破壞,斗诤嗔恨,熾然不息,我當令彼住於無上大慈之中。

  中國人喜歡講大乘佛法,永明壽禅師根據佛經給我們標出大乘佛法的精神,存心如此。所以我們不要妄談大乘佛法。這裡叫‘大乘學捨’,我們在這裡學,並不是說這裡是大乘,學不學得到?不曉得哪一天呢?我們不過在學而已!要注意!大乘道是如此。至於一般學大乘道的,我經常感歎,佛法教我們先去掉人我是非、貪嗔癡慢,然而學佛的碰到人我是非反而比一般人多,因為一學佛就買了一把尺子,沒事在口袋裡玩尺子,碰到人量量看,喲!不是佛,他忘記量量自己是什麼東西。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是不得了的嚴重的錯誤,尤其學佛的同學要深切地反省!

 

上一篇: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06
下一篇:仁清法師:實際陳設和意變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