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持戒的誤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由於戒律的弘揚不到位,大多數人不了解戒律,對戒律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談戒色變,這麼殊勝的  戒律怎麼會讓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持戒誤區:

  一.戒律是自律,不是律他

  學戒持戒的首要目標是自律自修自我約束,然後再通過持戒的功德,慢慢影響大眾一起持戒。

  如果動不動就呵斥別人犯戒破戒,並且不知道是誰給的權力,宣判別人下地獄作餓鬼畜生,這樣只會讓大家對戒律討厭和害怕。

  戒律是約束自己三業,規范自己身心的,讓自己能夠快速與道相應;不是尺子,去量人長短,不是鏡子,去照人美丑的;若明白了這一點,持戒就持得歡喜自在了。

  二.戒律是開明的,不是呆板的

  佛陀制戒非常開明靈活,慈悲並且人性化。

  佛陀制戒時,首先考慮的是最下根器的佛弟子能否持守,不斷的去詢問,有無異議,讓大家都認同並且能夠做得到,這樣才能體現戒律的作用和意義。如果佛陀制的戒大家做不到,等於沒制戒。

  佛教從傳入中國開始,就是戒律、僧制、王法與俗禮互相融合的過程,如果一定執著純粹的原始的佛教戒律,那麼,佛教難以在中國生根發展。所以祖師們根據中國的國情,為了佛法的長久住世,而破了一些遮戒。

  祖師說,對於持不了的一些戒,要有慚愧心和忏悔心,要發菩提心去利益更多眾生。

  三.戒律是解脫,不是束縛

  修行是逆生死流,戒律就是要斷除我們的累劫習氣,切斷對世俗生活的貪染執著。

  很多初學者,一進入佛門,發現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干脆棄而不學,以為不學習戒律犯了沒有過錯。這樣的認知是非常錯誤的,犯了戒不旦照樣有罪,還多一條不學無知罪。

  實際上,戒律是幫助我們解脫的,持一條戒有一條戒的功德。有了戒律的規范,我們的欲望會少一點,煩惱會輕一些,離解脫就更近了。

  四.戒律是保障,不是妨礙

  佛弟子如果沒有戒律的保護,跟俗人無異。

  會在紅塵五欲裡迷失自己,身口造罪無量,一旦業緣成熟,難脫果報。按戒律要求的去做,就不會造惡因,我們就不會遭受惡報。每一條戒律,都是讓我們清淨自在的。

  五.戒律是基礎,不是終極目標

  持戒有無邊利益,是入道修行的根本,佛法三學的基礎,沒有戒律不生定慧。但一味強調持戒就能解脫,就落入戒禁取見。

  如果不修禅定、念佛等法門,持戒充其量只是人天果報,還在輪回中。所以,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才是學戒持戒最重要的目標。

  知道了這些持戒的誤區,以後我們就可以繞開這些誤區了,讓我們快速得到解脫,往生極樂。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普賢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上一篇:達真堪布:一個修行人必須要過的三個關
下一篇:晚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