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你給別人的一切,都會回到你身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它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質量。

  因此,我很樂意其它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

  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

  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02-

人生避禍指南


  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似乎是說天災人禍無法避免。

  其實不然,有些災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前提是你要有這個覺悟。人生如何避禍呢?

  《弟子規》教導我們:“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這個“斗鬧場”是指比較復雜、比較奢華的地方,小孩不要進去。

  孩子為什麼會進這樣的地方?心裡空虛,沒有人生目標。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根本問題,他沒有判斷力,他不知道結交什麼樣的人、接近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才是對的,才是對他的人生有所幫助的。

  這個判斷力從什麼時候養成?

  很多的家長會很緊張一件事,他們會說:“我很害怕我的孩子以後會交到壞朋友。”

  諸位朋友,擔憂有沒有幫助?沒幫助。

  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判斷力。

  我曾經看過一個報道,一位孩子犯了很重的罪,警察局打電話通知他媽媽。

  媽媽接到電話,就說:“絕對不可能是我兒子,不可能!我兒子不可能干這種事。”

  後來到了警察局,在門口還在那裡說:“不可能,一定是同名同姓的。”

  結果等她打開門,看到坐在那裡做筆錄的是她兒子,馬上就說:“都是被那一群朋友帶壞的。”

  一句話把責任推得一干二淨,這樣對不對?

  聖賢人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假如我們沒有這個態度,人生犯了多少過失,完全不清楚,這個人生就真是活得太不值得。

  所以我就跟很多朋友講,遇到好朋友或壞朋友,跟自己很有關系。

  我們不能順著自己的思維,常常在那裡擔心,要順著理智、順著真理去面對。

  《易經》裡面有提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意思就是善的人就會跟善的人在一起,惡的人就去吸引惡的朋友。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非常善良、非常重德行,自然而然感召來的朋友就是好的。

  可見,最重要的一點要先長孩子的什麼心?善心。

  我的外甥,他的母親在他三歲多就開始教他讀《弟子規》,講解《弟子規》讓他了解。

  三四歲帶他到外面去跟其他的小朋友交往,當其他的小孩對別人口出惡言或者動手打人時,我的外甥看了就會拉拉他母親對她說:“這個小孩不可以打人,這個小孩不可以罵人。”

  為什麼他會這樣判斷?

  當你有教《弟子規》,你教孩子孝是對的,你教孩子孝是善,他知不知道什麼是惡?

  當你教他友愛兄弟、尊敬長輩,他知不知道什麼是惡?

  當他知道,謹慎很重要,當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是善,他同時也會知道什麼是惡。

  當孩子善惡分明,就會有所取捨。

  當他常常心存善念,到斗鬧場的環境,他保證會渾身不舒服。

  現在假如叫我去歌舞廳站一分鐘,我一定呼吸困難,頭都發痛,那個磁場很不好。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已經接受聖賢的熏陶,心裡面想的、做的都是善,當把你放在不善的環境中,馬上感覺很不舒服,自然就會敬而遠之。

  但如果孩子小時候,善惡不分明,等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遇到一些不好的朋友,馬上就被帶過去了。

  所以萬法因緣生,一個人會交到不好的朋友,原因是什麼?

  善惡不明。緣是什麼?緣是惡友出現。

  人往往只重這個緣,沒找真正原因。

  幾千年的歷史當中,聖哲所處的往往都是亂世,但是他們都能做到屹立不搖,因為他們心中那把做人的尺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諸位朋友,只有讓孩子善惡的根基扎穩了,你的中晚年才能夠高枕無憂,所以我們的人生規劃要能夠深謀遠慮。


  恭敬,真誠、恭敬都要從小培養起,愈小愈好教。為什麼?

  他染污得少,染污得輕。年歲愈大愈難教,三歲,三歲已經太遲了,現在三歲小孩不好教了。為什麼?

  現在小孩天天看電視,上小學就用電腦,電視教他什麼,電腦教他什麼,他全學會了,根深蒂固,你要把他轉過來可難了,它生根了。

  中國古人的教學,我們現在回想,那是真實智慧,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從懷孕,母親懷孕,胎教。

  《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背的,那怎麼教小孩?

  是父母把它做出來,讓他看到、讓他聽到、讓他接觸到。

  從懷孕就要認真去做,他還沒出世,但是他有感覺,到他生出來的時候,他睜開眼睛他看到了,豎起耳朵他聽到了,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他接觸到了,所以父母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是他在學習的功課。

  那你心行不正,他就學歪了;你心行正大光明,他那個聖賢的根就從這扎下去了。

  現代的人,年輕人,你接觸他,你就感到心浮氣躁。

  心浮氣躁學聖賢東西學不到,頂多背誦而已。

  為什麼學不到?

  他沒有恭敬心。從小沒有人教他恭敬,他不知道什麼叫恭敬,不知道什麼叫真妄,養成習慣了,這麻煩真大!


  我們留心觀察周圍的朋友、家人,當他出事、出問題之前,一定會有先兆。什麼先兆?

  就是反常。什麼反常?比如傲慢,無比的傲慢,決定要出事。

  為什麼?他那張桌子已經開始發抖,已經開始變形了,已經不正常了。

  我們仔細觀察,生活當中有大學問。這個在平時看不到,只有在古聖先賢那裡才能看得到。孩子出事之前也有這個問題,他表現出說話狂妄、目中無人、目無尊長,這都是災禍要出現之前的表現。

  不相信這些東西,就是不相信自然規律,不相信太陽從東邊出來,不相信有黑天有白天。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孩子為什麼老生病?請問各位,在我們家餐桌上,誰的飯碗裡好東西最多?是孩子啊,最好的都在他那個碗裡。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最好的都給他,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家裡所有的精華全都給他,全都給這個小孩子。這些東西,我們都明白是福報,是能量。

  這幾歲大的孩子,他有什麼德行享受白發蒼蒼的老人、長輩、前輩的供養?

  “厚德載物”是真理、規律。所以各位,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現在天天給孩子攢錢,天天給他好東西,是給他災禍啊。孩子他給這個家,有什麼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貢獻?他有什麼德行來享受這些人對他的供養?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頭一個是疾病,第二個是災禍,第三個就是夭折。

  我們老年人過去講“折福折壽”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個能量罐。

  我們不會愛孩子,現在對孩子的那種愛完全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你越愛,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災禍,越容易夭折。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去世的那麼多?三十多歲,突發疾病的為什麼那麼多?因為他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

-03-

佛門高僧開示

如何對治傲慢


  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了,要觀想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

  既然是無常的,你才能看得破。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的困難、我的苦惱,一下子就過去了。

  中國的儒教思想有一部分跟佛學很接近,他們勸人的時候就這樣勸說:“花開花謝,時去時來,福方慰眼,禍已成胎。”

  眼看著又升官、又發財,一切都順利,其實你的禍根就在這時候種下了。

  禍一來了,全部沒有了。

  我們看過去歷史上,考上狀元,一帆風順,一直當到宰相,官當到頂品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同僚,或者得罪皇帝,下頭這麼一攻擊他,上頭這麼一發怒,傾家蕩產,你什麼都沒有,當下就光。

  所以,得也別高興;失了,也不要悲哀。

  “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沒什麼好羨慕的,失了也用不著悲哀。

  “得失在彼,敬憑天裁”。

  這個“天裁”,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你所做的業。

  業因如何,業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該受的,你就受了。

  你這樣來分析,這樣來認識,一切事物無常,像幻化一樣的,沒有一個堅固性,你就不貪戀了。

  不貪戀的話,你就沒有恐怖。

  平常這樣觀想的人,要是丟了什麼,或者命沒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轉一段生死吧。那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可能在來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以這種觀念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當然會得好處的,因為你不再癡迷了。

  有些人當他得勢或是升官、發財的時候,他六親不認了。

  他不了解,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

  或者是他有學問,輕視沒學問的;

  或是他有財富,輕視窮人。

  這些都不可以,要把驕慢轉成謙恭卑下。

  例如說,戰國時候,齊國的宰相晏子,為人非常的謙虛,小心謹慎,很怕說錯話,或做錯一件事情。

  那時候古來宰相,沒有汽車可坐,他們都是趕著馬車。

  給他駕御馬車的御夫,就因他給宰相趕車,便驕傲得不得了。

  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門縫,看見他先生給宰相趕馬車那種驕傲的樣子,他太太歎氣了。他回到家後,他太太要求跟他離婚。他說:“為什麼?我沒有一點兒錯,也沒什麼錯事,你為什麼要離婚?”她說:“因為你的行為。”他說:“我有什麼行為不好?”她說:“你給誰趕車?”他說:“給丞相。”這一說,他那股驕傲勁兒又來了。

  她說:“你看見丞相是什麼態度沒有?”他說:“沒注意。”

  她說:“丞相坐在車裡,謙恭謹慎。你給人家趕車,坐前面,驕傲得趾高氣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這樣的男人,我跟你過一輩子太冤枉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含義非常的深。

  大家想一想,沒有什麼可驕傲的。釋迦牟尼佛為天人之師,我們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王,他面對一切眾生施捨的時候,都謙卑屈下。

  《地藏經》說得很清楚,國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如果他們布施的時候,謙恭卑下地給六根不全的貧窮人,親手布施,軟言慰喻,說著很柔軟的話安慰他們。

  這樣子才積福德,要是這樣的來做,你就是佛弟子。

  你皈依佛門了,人家看看我們佛弟子是什麼樣子?現在我們佛弟子是什麼樣子?我不說了,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不說優婆塞、優婆夷,看看比丘、比丘尼又如何?應該不應該這樣學?

  大家應該學謙恭卑下,當然我們認為這是正業,佛教我們要慈、悲、喜、捨,我們一定對一切眾生有一個大慈悲心,慈、悲、喜、捨。

  這比我們保存的最寶貴的珍寶還珍貴,比我們的生命還珍貴。

  你絕不能驕傲,永遠生歡喜心,看見一切都生歡喜,這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我們有什麼可驕傲的呢?

  如果大家真正對佛法不懷疑的話,每部經都是這樣教導的,一切眾生都是未來諸佛、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這樣子你還能驕傲起來嗎?這是轉化你驕慢、愚癡、貪戀的心。


  為什麼要多行善呢?

  因為每發一個善心,身心脈氣等都會開,心是開放的狀態。

  順緣方面的善做得越多,心就開得越大,修法的力量就大,馬上就能相應。

  不論是世間讀書,還是佛法上的聞思以及更重要的修行,都跟行善積德有直接的關系,上至阿彌陀佛建立國土也須要不斷地行善積德,不然沒有辦法成就。

  造惡、做違背良心天理、見不得人的事,馬上就使心陷入黑暗、被封閉住了。

  比如偷個東西,如果不忏悔,就會被這個罪業障蔽,書也看不進去,法義也現不出來。

  或者今天跟人打了一架,說了妄語、離間語,或者不敬尊長等等,緣起上,心馬上就被罪業覆蓋。

  因為不符合天理,違背自己的良心,說得更深一點就是它違背了本性,完全是顛倒而為。

  這樣一定會遭受懲罰不說,它現前就會徹底扭曲我們的心,導致氣脈明點、身心狀況都不健康,更不用說與法相應了。

  積資很重要的原因也在這裡。

  你今天去幫助人,心絕對是開放、明朗的、坦蕩的。

  這種光明的事情,做的越多人就更容易成道。

  成佛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如果人天資糧修得好,就會變得格外的順利容易。

  自己也可以體驗一下,起了善心善行的時候,心態是不是安詳的、自在的?

  緣起上就是會出現這個狀況,隨順本性的緣故,它自然會發揮作用。

  反過來,如果起了很多惡的心念和行為,每一個都在障蔽心性,修法必定修不上去。即使暫時修得好一點,造一個大罪馬上跌下來,境界就不能保持、不能提高。

  但如果善行深厚,心門大開,障蔽減少,馬上就會出現證相。

  所以,在正行以前,關鍵是以積資淨障作為加行。以它助發的力量,在順緣方面逐漸把心打開,違緣方面消除那些障蔽的因素。

  有一個罪,就會在心裡打結,不破掉它始終會困擾心靈。

  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肆意妄為,就導致修行沒有進展。


 

上一篇:其實人來干什麼的?酬業而來
下一篇:捨利弗秒變天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