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禮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合十

   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問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經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稍稍欠身經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我們寫信時,用“某某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心意的好方法。

  2、操手

  當我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談話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勢,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散漫沒精神。

   體方法為:雙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於腹部前方。雙手高度要適中,約為肚臍上方一寸,否則太高予人緊張嚴肅之感,太低又顯得很沒精神。雙手不要貼緊腹部,否則看起來會很不自然。

  3、頂禮

   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禮。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兩掌過額承空,以示頭觸佛足,恭敬至誠,就是俗話說的“五體投地”。

  4、問訊

  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場合見到師父或長者大德,可以五體投地行跪拜禮,但如果師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飯、講話、演說時,則可以用問訊的方式代替,同樣能表達虔誠的心意。

  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5、功課

  在寺廟裡,僧眾每天的必修課為朝暮課誦,又名早課、晚課。一般,寺廟在早上4時就打催起板(起床號令),僧尼盥洗完畢,齊集在大雄寶殿,恭敬禮佛,聽候大鐘大鼓結束聲,大眾齊誦早課:《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等。晚課在下午4時左右,僧眾齊誦《阿彌陀經》或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6、過堂

  僧眾吃飯都要過堂,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為: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饑的藥,五是為修道業而受此食。

  在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雲彩型鐵板(雲板)。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中間,如果需要添飯菜,應將空碗送到桌邊,由齋堂服務人員添,不可出聲叫喚,碗筷應擺在桌邊放齊。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擱在碗邊上,表示他要對大眾講話;筷子放平,即不准備講話。過去,大寺廟因僧眾較多,多用“過堂”形式吃飯,並實行分食制。現在一般小廟,人數不多,多采用四菜一湯共食制。

 

上一篇:恭迎韋馱菩薩聖誕:你若真修,我必護法!
下一篇:韋馱菩薩到底靈不靈?幾個故事告訴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