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算命、問卦、看風水
為什麼?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佛教是提倡“無我”的宗教,不允許相面、批八字的存在,更不相信風水,這些伎倆與佛法相違背,背道而馳,所以禁止流通。如果相信這種法,那就有“我”的存在,一切為我所有,一切為我打算,有我無人,不合乎佛法。
佛教是教人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的宗教。可是看風水是教人爭、教人貪、教人求、教人自私、教人自利,甚至妄言,在一百天之內能發大財,能做大官。貪心的人,便相信他的話。可是大財未發之前,先破小財,送紅包作謝禮;這種說法不如叫人去搶銀行,馬上發大財,不需要一百天以後再發財。再者,他知道有好風水,可以發財,可以升官,為什麼自己不用,等你去用?豈有此理!希望聰明人,千萬不要上迷信的當,被老千所騙。
這種批八字、看風水,是俗不可耐的人才相信,要曉得人一生的命運,由業力所感。我們人不要被氣禀所拘,不要被物欲所蔽,要自己創造命運、把握命運。命運可以改造,多行功德事,自然遇難成祥、逢凶化吉,所謂:“且行好事,莫問前程。”
恭錄自《 宣化上人開示錄(三)》
命運要自然發展,
不要投機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在道場裡頭,也不要講命運,不要批八字。我們佛教徒不應該去信命運的,這個命運是普通一般人信的,而我們學佛的人是要超出命運的,超出數的,所以不應該信命運。也不應該盡做財迷。譬如說你去到雷諾這一賭,就贏了多少錢,搭巴士去到那地方只帶兩塊錢,回來時就拿了幾十萬回來;不可以這樣子,這叫投機。我們修行的人、學佛的人,不可以盡學那些投機的方法,也不可以盡說我要怎麼樣才能很快就發財,賺多少錢啊!
修道的人,信佛的人,要聽其自然的發展,不要盡做一些投機的行為,這是要緊的。所以也不要講命運,也不要信風水。這個不是說我反對夏老師講風水,我為什麼不教人講這個,因為一講這個,講得人更迷了,把所有的人都變成財迷,這個也看風水,那個也看風水,晚上就睡不著覺。“我買那個房子,應該再請夏老師去看一看,搞不好過一兩年我也就發了;等我發了,我要報答夏老師。”你這麼一想,想得頭發也白了,眼睛也花了,牙也掉了,耳朵也聾了,但是還沒有發財,這就可憐了,所以不要這樣子。
我們如果應該發財的,早晚是會發的;不應該發的,你就勉強得到了,也會丟的。
所謂“做豆腐,置了河窪地,從漿來了,就從水去了”。就好像做豆腐,要壓豆腐。漿來了,賺了錢了,就置了河窪地,買海邊、河邊上的地。可是一漲水,怎麼樣呢?把所種的地都沖得沒有了,什麼也收不著了。這個意思就是我們人一定要注重因果,在因果上要特別注意,不要那麼迷,迷得太厲害,這是不好的。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認命、知足。說我這個命運,應該發財的,我就會發;不應該發的,我不要去做土匪,去打劫銀行,這是不行的。
恭錄自《佛遺教經》淺釋
我們信佛的人,不要盡放不下金錢,白天也想著我要怎麼樣發財啊,晚間也想著我要怎麼樣當官啊!總想著這些問題,不可以的。所以以後大家學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今天叫這個給他批八字,明天叫那個給批八字,後天又請那個給看風水。
不要這樣,你若是真有德行,不論什麼都會好的;若是沒有德行,批八字,批九字也沒有用的,你批九字也不會走字的。那麼看風水也是一樣,若是沒有德行,就是有好的地方,也會受不了,也得不到的;因為你沒有德行,擎不住的。
為什麼會有這些人出現呢?又有批八字的,又有算命的,又有看風水的,這就是給你來個考驗,給你來個當面關,看你遇到這個境界,你動不動心,是不是還是一個財迷?是不是一聽說發財就跟著錢跑了?看你有沒有定力。
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
對境若不識,須再從頭煉。
恭錄自《佛遺教經》淺釋
問:一般都說,風水要好,大門入口處要掛鏡子,屋內左邊要有綠色植物,主人床上應掛兩把劍,走道上應掛風鈴,是否如此?
宣化上人:(1)鏡者淨也,淨身出戶,掃地出門,窮得干淨。鏡者明也,明白事理,認命知足,不貪不求。一般無知的人,要信邪說,認為設照妖鏡,邪魔不敢侵犯。若存此念心,邪魔已入體矣!(2)綠色植物,只是裝飾品而已。(3)慧劍斬情絲,不應亂七八糟。兩把劍即男女各持一把。不掛,邪魔尚不來;一掛,邪魔就要和你斗。孰勝孰敗,在不可知之數。(4)風鈴,凋零也。言其家庭衰敗,一天不如一天,慢慢零落。
總之,風水不出自心。心地好,光明磊落,則樣樣好,不好也會好;心地不善良,則樣樣不好,好也變成不好。故佛雲:“一切唯心造。”古人也雲:“世人皆言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江湖術士強詞奪理,制造不正確的理論,欺騙愚夫愚婦,可憐!可憐!
問:安菩薩需不需要擇日及選擇方位?
宣化上人:不需要擇日及方位。菩薩位子高於大人的上半身即可。看日子、看方位,此乃妖魔鬼怪的思想。
問:為什麼佛教不算命、問卦、看風水?
宣化上人:一切唯心造,佛教是教人求智慧,不要信到迷了。
問:我家的樓梯沖正大門,是否不好?
宣化上人:不要八卦。
問:佛教有沒有看風水?
宣化上人:風水在你的心。心好,自然有善神守護。
恭錄自《金剛棒喝─宣公上人答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