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因為業力所感,享樂時,嫌時間太短;受苦時,嫌時間太長(宣化上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因為業力所感,

享樂時,嫌時間太短;

受苦時,嫌時間太長。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現在施?這位菩薩,他聞到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及二乘所具的功德,心中無有貪戀。為什麼?因為觀諸行無常的緣故。

今將欲界六天淺釋於下:

(1)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山腰,此四方有四位天王鎮守。東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因為有四位天王率領諸天,故稱眾天。

(2)忉利天譯為三十三天。在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中央一天,統領著三十二天,故稱三十三天。四王天和忉利天都居在須彌山,又稱為地居天。其余四天,在須彌山上邊的虛空,故稱為空居天。

(3)夜摩天譯為善時分天。此天無日月星辰之光,天人自身放光,以蓮華開為晝,蓮華合為夜。

(4)兜率天譯為知足天。每位佛,將要成佛時,在此天內院等待候補佛位,故又叫補處天。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就在內院說法,等增劫減到八萬歲時,便來娑婆世界,教化眾生。

(5)化樂天:於境變化自娛。想什麼便化什麼,變化無窮,是快樂的天。

(6)他化自在天:這天以其他天的快樂,做為自己天的快樂。這六天都有男女的欲念。

色界有十八天,但在此經記載有二十二天,其實大同小異。

(1)梵天:就是清淨的天,沒有男女的欲念。沒有女人之形相,一律是男身。

(2)梵身天:這天的眾生,身體非常清淨,心裡也沒有雜念。

(3)梵眾天:是大梵天的眷屬所住的天。

(4)梵輔天:是大梵天之輔臣所住的天。

(5)大梵天:就是天王。他發號司令,統領各天。這是初禅天,還有言語。到二禅天時,便無言語,而是用光來代替言語。

(6)光天:這天的禅定者,在定中放光。

(7)少光天:周身放光,但不光明。

(8)無量光天:不但從身放光,而且又從口放光,放出無量的光。

(9)光音天:在智慧光中又發出聲音,代替說法。這是二禅天,沒有言語,只有光明。

(10)淨天:這天一切皆清淨,無有雜染。

(11)少淨天:此天雖然清淨,但不圓滿。

(12)無量淨天:此天的清淨,已到圓滿的程度,但不普徧,又不究竟。

(13)徧淨天:此天的清淨,特別圓滿而又普徧。這是三禅天的境界,非常快樂。但一般修禅定者,不願久住,深恐退失道心,故積極越過三禅天,到達四禅天。方可免去風災的威脅。

(14)廣天:就是福德廣大的天。在初禅天,雖然離開苦惱,還有憂惱。二禅天,雖然離開憂惱,還有喜樂。三禅天,已消滅一切歡喜心,是純粹清淨的樂。四禅天,把喜樂都捨去了。

(15)少廣天:又為福生天,此天因為不受妙樂,而生清淨的福。

(16)無量廣天:又為福天,此天不受火水風三大災害,所受的福報乃無量。

(17)廣果天:此天是凡夫所修之果,福報最大,但不是證果。這一點要注意!這是四禅天的境界。

(18)無煩天:禅定者勇猛精進,生到此天,就沒有一切煩惱。因為不再回欲界去受生死。

(19)無熱天:生到此天,就沒有欲界之見思惑,和執煩惱病。內心是快樂而清涼。

(20)善見天:生到此天,除去熱煩惱,心中清涼,精修靜慮,可得天眼,善見十方世界。

(21)善現天:生到此天,善能變現,因為禅的障礙已經除去了,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22)色究竟天:到色界最高的天,已窮盡色性,了知色性,以空為體。利根人能直接超出三界,證阿羅漢果。鈍根人,還要到無色界,修四空定,循序經過四空天,才能證四果,得無學位。所謂”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以上五天,為五不還天,即是不回欲界來受生死,為三果阿羅漢所住的地方。

天上的時間和人間的時間,有所不同,因為天上太快樂,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人間的時間和地獄的時間,也不相同,在地獄的眾生,痛苦萬分難熬,故感覺上時間過得特別慢。


茲舉出四王天來說,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五十年。(每層天加一倍計算)人間的一晝夜,等於地獄五十年,為什麼?因為業力所感,享樂時,嫌時間太短;受苦時,嫌時間太長。

這位菩薩乃至聞到聲聞和緣覺他們所具足的功德,心也不迷惑,也不執著。這位修現在施的菩薩,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清淨無染。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無盡藏品 淺釋

 

上一篇:夫妻分為“有緣”和“有怨”兩種(宣化上人)
下一篇:一部《法華經》,鸠摩羅什法師兩天就可以背得出【金剛經淺釋】(宣化上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