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卷第七】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經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文句
菩薩比丘溫陵道昉參訂
戊二、明誦咒治習二。初結前。二正明。己、今初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雲何發生。
⊙此正結明欲攝其心。必須持戒也。一切枝葉者。指余一切微細戒法。如十善中之口四意三。沙彌戒中之後六條。比丘戒中之余二百四十六條。乃至菩薩戒之後六重及四十八輕等。以此根本四種心戒攝之。罄無不盡。故雲心三口四生必無因也。一切魔事。必托六塵而發。心既不緣色香味觸。則天魔無所施其術矣。所以三無漏學。必以戒為本也。
己二、正明二。初略示應持。二廣顯儀軌。庚初、中二。初略勸誦持顯益。二略示道場方法。辛初、又二。初勸持。二顯益。壬、今初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诃薩怛多般怛羅無上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
⊙夫木叉戒力。固能防御外魔。至若宿習偏強。必須神咒冥滌也。摩诃薩怛多般怛羅。此雲大白傘蓋。體無對待曰大。相絕塵染曰白。用覆一切曰傘蓋。又三皆絕待。故體相用稱為三大。亦復三皆白淨。三皆覆物。即大佛頂三德秘藏之異名耳。五會神咒。乃是密诠此妙心者。故名心咒。亦名咒心。
壬二、顯益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YIN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雲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難險。
⊙幽溪雲。登伽習厚。比丘習薄。登伽下賤。聲聞尊貴。登伽無心修行。汝等求最上乘。登伽是邪定聚。汝等決定成佛是正定聚。吳興雲。塵譬宿習。風如神咒。
辛二、略示道場方法二。初方便。二正修。壬、今初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
⊙沙門。此雲勤息。第一沙門。如律中所謂滿足十夏。具足十德者是也。不惟師必第一沙門。亦且僧必真實清淨。故知三師七證或是邊地五人。斷斷不可不選擇也。幽溪雲。今文方便。准止觀二十五種方便。亦復大同。先持比丘清淨禁戒。即持戒清淨。著新淨衣。即衣食具足。閒居。即閒居靜處及息緣務。第一沙門為師。即近善知識。前文心尚不緣色香味觸。即诃五欲。後文心滅貪YIN三七不寐等。即棄五蓋。端坐安居。必調五事。坐禅之時。必行五法也。真際雲。誦咒百八。表滅百八煩惱。
壬二、正修
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兵[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YIN。持佛淨戒。於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結界。即指下文壇法。准諸密部。將欲修行。擇日立壇。修行既畢。即須滅卻壇相。不得留至明相出時。蓋方圓丈六為八角壇。既不言高築幾許。應同密部畫地為之。修此三昧。通於四眾。白衣檀越。即指清信士女。然入壇之法。必須各自為類。萬無僧俗交參。男女混雜之理。或優婆塞。可許隨比丘眾。優婆夷。可許隨比丘尼。仍須退列末位。斷斷不可充十僧數。以下文雲十比丘故。佛自現身摩頂。正應行人所求。故非魔事。然須但念唯心。不得心外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