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這才是深信《妙法蓮華經》的一種信解之相(宣化上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才是深信

《妙法蓮華經》的一種信解之相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又阿逸多!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

“又阿逸多”: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阿逸多!

“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假設有眾生能聽到佛壽命像前邊所說那麼的長遠,能明白其中所說的話,和它所趣向的旨趣、道理。

“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這個人所得到的功德,是無有限量,沒有人可以數得盡這種功德的長遠。這種的功德,能幫助你生起如來無上的般若智慧。

“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璎珞、幢幡、缯蓋、香油、酥燈,供養經卷,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

“何況廣聞是經”:單單聽見這〈如來壽量品〉,就有這樣的功德;況且能由始至終,把這部《妙法蓮華經》都全部聽完呢!

“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你在聽經的時候,又能教你的朋友、親戚都一起來聽經,或者你自己念誦、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或者教他人來受持、讀誦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或者你自己書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或者教人來書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

“若以華、香、璎珞、幢幡、缯蓋、香油、酥燈,供養經卷”:或者用種種的華、香、璎珞,或者用種種的幢幡、缯蓋,或者用香油、酥油燈──就是用香油來點燈,這種種來供養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經卷。

“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這個人的這種功德,是沒有數量、沒有邊際那麼多。因為他又書寫、又受持、又讀誦、又講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又用種種的供養來供養經卷;以這種種的功德,所以他能成就一切種智,達到成佛的這種果位。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諸台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眾,鹹處其中。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為深信解相。”

“阿逸多”:佛講前邊這一段經文,說是這個人能得到佛的智慧。之後,又叫一聲阿逸多菩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假使有修善的男人和修善的女人,聽見我所說如來壽命這樣的長遠,發出一種深心而能信解,又能明白其中的義理,“則為見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能信這經典,就是能見著佛的法身。為什麼?因為這部《妙法蓮華經》就是佛的真身,也是佛的法身;見著《妙法蓮華經》,就等於見著佛是一樣的。

不要以為佛入涅槃,就不說法,佛時時刻刻都在說《妙法蓮華經》。佛說《法華經》和《涅槃經》有八年的時間。這部《法華經》的經典,後來將經文寫在貝葉上──在印度,經是用貝葉的樹葉子書寫的──每片貝葉連接起來,把它撐長就可以鋪八裡路那麼遠。所以,這部《法華經》是佛的真身。

這個人則為見佛常在靈鹫山那個地方,和這一切的大菩薩,以及聲聞、緣覺、辟支佛,常常圍繞於佛,聽佛在那兒說法。

“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你見著佛身了,就能見著這個娑婆世界的地是琉璃所成的,大地都是平坦,沒有高山,沒有大海,地平如掌──就像手掌那麼平。

為什麼世界有高山、大海,有種種不平的地方?就因為人心不平;人若心平了,這個地本來是平的。你看有山、有海,這都是眾生的業報所感現的。你若證果了,雖然你在這世界,但是所見的境界不同,不是這個樣子,地都坦然平正的;坦然,就是很平正的樣子。

“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在閻浮提那兒有條河,河邊上有一棵檀金樹,據說這樹的葉子落到河中,就變成金子;那種金子,是世界最好的金子。用那種金子,做成金的繩子,一條一條的格出來有八個界限;這表示八正道。又有七寶行樹、七重羅網,也都很美妙的。

“諸台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眾,鹹處其中”:所有一切的亭台樓閣,都是用七寶所造成的,非常美觀。這裡邊所住的菩薩眾,都在這個世界中住著。

“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為深信解相”:假使有人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聽聞《法華經》,能作這樣的觀想,應當知道這個人,這才是深信《法華經》的一種信解之相。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 淺釋

 

上一篇:智旭大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46
下一篇:什麼是諸漏?就是從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宣化上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