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萬物之靈,
借假修真,借四大假合的臭皮囊,
來修本有自在如來大覺的佛性。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覺首菩薩又舉出許多譬喻來說明這種道理。
諸法實相雖然是空寂的,但可以用地水火風四大來說明諸法實相的道理:①用水來譬喻,因水有流注作用,故各不相知。②用火來譬喻,因火有起滅作用,故各不相知。③用風來譬喻,因風有動作,故各不相知。④用地來譬喻,因地有任持作用,故各不相知。
用這四種來譬喻諸法實相的道理。
①水的流注:以流注的情形來譬喻諸法實相,有十種義理。這十種義理是互不相知,雖然不相知,但是成就流注的道理。
第一種義理,在清涼國師所著華嚴經疏鈔上說:“前流不自流,由後流排流,則前流無自性,故不知後。”前邊的流,不是自己在流,而是被後邊的流所推排的緣故,所以在流動。因為前邊的流,自己沒有自性,所以不知道是被後邊的流所推排它而流。
第二種義理,在疏鈔上說:“後流雖排前,而不到於前流,故亦不相知。”後邊的流,雖然推排前邊的流,但是不能把前邊的流推排沒有了,而使它變成後邊的流。前流雖無自性自體,可是它的流,還是自己流。後流不會到前流的前邊去,因為這種緣故,所以前流和後流互相不知道。
第三種義理,在疏文上說:“後流不自流,由前流引故流,則後流無自性,故不能知前。”後邊的流,也不是自己向前流,而是前邊的流來攝引它而流。因為這種緣故,所以後流也沒有自性,也不知道自己是被前流所攝引而流。
第四種義理,在疏文上說:“前流雖引後,而不至後,故亦不相知。”前邊的流,雖然攝引後邊的流,但是各有自己的流,不會到後邊的流去,所以前流和後流,也是互相不知道。
第五種義理,在疏文上說:“能排與所引無二,故不相知”。後邊的流,能推排前邊的流;前邊的流,能攝引後邊的流,雖然是兩個,可是不是兩個,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六種義理,在疏文上說:“能引與所排無二,故不相知”。前邊能引的流和後邊所排的流,沒有兩個,分不出彼此。在形式上來看,有前流和後流,在實際上來說,一個也沒有,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七種義理,在疏文上說:“能排與所排無二,故不相知”。後邊的流是能排,前邊的流是所排。能排和所排沒有兩個,也沒有一個能排,也沒有一個所排,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八種義理:在疏文上說:“能引與所引亦無二,故不相知”。前邊的流是能引,後邊的流是所引。這個能引和所引也是無二,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九種義理,在疏文上說:“能排與能引不得俱,故不相知”。後邊的流能排前邊的流,前邊的流能引後邊的流,可是不是俱有的。若有一個能排,就沒有一個能引;若有一個能引,就沒有一個能排。不能互相有能,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十種義理,在疏文上說:“能排與所引亦不得俱,故不相知”。前邊的流,是後邊的流所推排的;後邊的流,是前邊的流所攝引的。可是它們也不俱足,也不完全,所以互相不知道。
舉出以上十種義理,來說明水流本來是空的,沒有前流和後流的分別。可是我們凡夫的知見,在沒有分別中找分別,硬要分別出來一些道理。諸法實相本空寂,空無一物。所以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切諸法實相,譬如河中的水,很湍急的流,馳逐競奔而消逝。後浪追前浪,前浪再追前浪;前浪引後浪,後浪再引後浪。好像比賽一樣,互相奔跑而消滅了。可是前浪和後浪各不相知。諸法實相的本體,也是這種道理。
火也是這種情形,風也是這種情形,地也是這種情形。這四大有時候互相幫助;有時候互相敵對。會善用它,四大便互相幫助;不會善用它,四大便互相克制。
我們的身體,就是地水火風四大所成就的。
身上的尿汗及血液等,屬於水大的范圍。身上的溫度,屬於火大的范圍。身上呼吸器官,屬於風大的范圍。身上的皮肉筋骨,屬於地大范圍之內。
這四大調和,身體就健康。這四大失調,身體就生病。生的時候,這四大就和合;死的時候,這四大就分張。四大和合成為身,四大分張成為空;地大還於地,水大還於水,火大還於火,風大還於風,各還其所。這時皮肉筋骨還於土,血尿汗涕等和水合而為一,體溫和火合而為一,呼吸和風合而為一。
在虛空中也有四大。白天太陽普照大地,發生熱力,而有蒸汽,這是火大,盡虛空徧法界。夜間月光徧照大地,發生寒力,而有露水,這是水大,盡虛空徧法界。高氣壓流入低氣壓,因而成氣。在虛空中又有很多微塵,微塵屬於地大,所以虛空也有地水火風四大。這四大供給你使用,你活六十歲,就借給你用六十年。活一百歲,就借給你用一百年。等你死時,又各還本位。
人有真實的本性嗎?有的。就是佛性,就是真如。人為萬物之靈,借假修真,借四大假合的臭皮囊,來修本有自在如來大覺的佛性。所以一舉一動,不要有個我,不要把我放在前邊,認為我是第一、我是最大,或者著住在名上或利上——這都是虛妄!只有本來的智慧光明才是真實不虛的。
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年前,就把自性本有的智慧發現出來,研究明白,且很詳細地記載於經藏裡。我們現在學佛法,志在研究本有自性天真佛,我們本來就是佛,因為從真起妄,就迷惑了,所以到現在還是眾生。
依水有流注,譬喻依真妄想續。就是真妄接接連連不斷,從真起妄,說它是真的,又有點假的;說它是假的,又有點真的。
依火燄起滅,譬喻依真妄起滅。就是真妄生起來又消滅。妄生出來就現妄,妄滅了又現真,這是從真起妄。
依風有動作,譬喻妄用依真起,就是無明,所謂“一念不覺生三細”,是由無明所生出來,這是從真起妄。
依地有任持,譬喻妄為真所持。妄還是在真的裡邊,好像手心和手背一樣。手背不離手心,手心不離手背。所以說煩惱即是菩提,也就是這個道理。煩惱沒有離開菩提,另有一個煩惱;菩提沒有離開煩惱,另有一個菩提。它是一個的。好像冰就是水,水就是冰。冰化為水,水凍為冰。有煩惱就是水成冰,無煩惱就是冰成水,就是煩惱化為菩提。返本還原,就是返回我們本有的自性,不要使水凍成冰。
諸法本來是空寂的。既然是空,為什麼佛要說法?因為眾生有種種分別心。說一切法是為對治一切分別心。
眾生本來沒有分別心,其本有的自性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就因為被環境所轉,無中生有,所以生出許多分別心來。
菩薩用種種理論來形容一切諸法,但是這些理論也是虛妄的;不過,目的是令眾生知道一切有為法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問明品 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