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法尊者:厭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厭離(nibbida)是厭惡常、樂、我、淨的顛倒,厭惡貪瞋癡的糾纏。在阿含經談到厭離是:「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雜阿含經》第1經),如此觀察、厭離受、想、行、識,亦得心解脫。又說到:「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第9經)厭觀是對一切物質與精神的無常、苦、非我生厭離、不染著,這是從初發心修道到究竟解脫都需具備的。

  對物質與精神的本質無知,就會生起永遠擁有的欲願、思想、執取,愛樂於苦,與欲共纏綿,而不知厭離,更不得解脫。若知物質與精神的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並加強厭離它們,如由戒律的遵守,得以出離染著、糾葛、無盡的愛恨情仇。而在禅法中,修十種不淨觀、念身體三十二種成分、念死、食厭想,都具有強烈的厭離觀,而達到出離欲望;修禅那也須厭離在某種定境的過患或粗重,而更提升至較高的定境。

  厭離是修道中良好的助緣,也是一種智慧,經中所說的「厭、離欲、滅盡(煩惱)」即標示出「厭」在修道中作為火車頭的地位。厭離的深化,基本上是有利於解脫,但有時會像修持某些道支一樣,產生不平衡的現象,如修不淨觀,欠缺平衡的修道的力量,會產生極端的厭惡身體,當然若予適當地引導,如改修出入息念或其它禅法,又可導正而直往解脫道。

  ——摘自《嘉義新雨雜志》第24期

  南無阿彌陀!

 

上一篇:淨界法師:生死的根本是攀緣心,涅槃的根本是常住真心
下一篇:明法尊者:智信​合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