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雲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
智首菩薩又問文殊師利菩薩十個有關具足的問題。
具足就是圓滿無缺的意思:
①修行的菩薩,怎能常得生在中央大國,有佛法的地方?
②修行的菩薩,怎能得生在尊貴家而不生於卑賤家?
③修行的菩薩,怎能得生在正法佛法修善的家庭,而不生在旁門左道的家庭?
④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端正莊嚴的色形,而不是丑陋無端正的色形?
⑤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圓滿相?
⑥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正念不忘,宿念現前?也就是有正知正見的念,而不是邪知邪見的念?
⑦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真智慧而開悟?有智慧人,知見高明,善解世法;無智慧人,認識不清,不能依法修行。
⑧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柔和、調善、離過的修行?
⑨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無畏具足?就是志力堅強,沒有怯弱,有大無畏的精神。
⑩修行的菩薩,怎能得到覺悟具足?要修般若的智慧,不染世間法,而得出世法,就能開悟。
印度將民族分四大姓,有貴族和賤族之分別,其種族觀念非常重,界限分得非常清楚,貴族不和賤族同行。就是寺廟,也不准奴隸和乞丐進去參拜。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令賤族到處受歧視。
婆羅門教的傳說,人是從大梵天王所生的四姓:
①婆羅門族(僧侶)是從大梵天口中生。
②剎帝利族(貴族)是從大梵天肩上生。
③毗捨族(商賈)是從大梵天脇間生。
④首陀羅族(農奴)是從大梵天足下生。
所以人人希望生在貴族的家庭,便可以享受特權,到處受人恭敬。
菩薩有四種無畏:
①總持無畏: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於法記持而不遺忘,於大眾中說法,無有畏懼。
②知根無畏:知道眾生的根性,於大眾中說法,無有畏懼。
③決疑無畏:善於解答疑難的問題,能摧破邪法,於大眾中說法,無有畏懼。
④答難無畏:無量眾生,同時問難,隨意解答,巧斷眾疑。於大眾中說法,無有畏懼。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