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贊頌
以特別法,永為世范。意旨暗合於行願,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彥,大事即生辦。肇啟蓮宗福震旦,暢佛本懷垂方便。圓音一闡士歸廬,大法將弘神運殿。一切法門從此流,一切行門從此辦。致令各宗盡朝宗,萬川赴海依行願。——印光法師
定中見佛,歸命安養
遠公所創的蓮社,以修念佛三昧為主,其所依據的經典是《無量壽經》與《般舟三昧經》。《無量壽經》所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是遠公及蓮社諸賢共修的綱宗。遠公以及蓮社其他同倫,修念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見佛的體驗。史料記載:遠公禅定中三次見佛。劉遺民專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見佛,行足遇像,佛於空現,光照天地,皆作金色。
遠公對定中見佛事,尚存疑滯,曾向鸠摩羅什大師咨詢。遠公根據《般舟三昧經》所常引用的夢喻發問:謂定中所見的佛,假如真是屬於夢的話,那不過是主觀的想像而已,並不是真的佛現,故此佛不可能為我等斷除疑網。假如是客觀外來的佛,佛既是真實的顯現,為何又以夢為喻呢?
什公回答這個問題,詳明周全,首先指陳見佛有三類:一是自得天眼而見佛,二是神通自如,飛到十方去見佛,三是凡夫修行禅定,心止一處而見佛。
《般舟三昧經》以夢喻定中見佛事,僅取夢中之事歷歷分明,能到能見,並非如夢的虛妄。經典處處指陳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真實不虛。
定中見佛雖由心意識的專注憶想,然而其所具境界並非虛妄,乃是眾生與佛感應道交所現出的景況。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亦遍入到一切行人心中。若行人心想佛時,水清月現,佛身顯現,是故行人見諸佛身,不可當作虛妄幻覺來看待。可知念佛三昧,須具佛功德力、三昧力與自善根力,具足如是三種因緣,即得明見彼佛如來。
從遠公所提出的問題中可知,遠公不僅確切地修此念佛三昧,而且對念佛三昧的內涵境界,照見明了。遠公由入三昧→見佛→往生,形成其淨業修證的脈絡路向。遠公之念佛,以信心契入,著重凝觀禅定,入三昧境界,即可隨宜應物,顯現妙境,終能見及佛境。受佛力法力之加持,堅固皈命西方極樂世界之願心,命終得以上品往生,此即遠公禅觀念佛之要義。
遠公這種別具一格的念佛思想與實踐,在當時的佛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為淨宗在中國生根廣被,作出了重大貢獻。
古印度淨土教在中國傳布伊始,盡管有《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般舟三昧經》等譯出,然人們尚持觀望、試探的態度。有沒有阿彌陀佛?遙遠的界外是否存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疑慮一方面要靠經典聖言量化解,另一方面,人們更希望有一種驗證。這種驗證,對淨土教在中土的傳布,關系重大。
遠公值此之際,以淵博的佛學造詣,以精勤專志的修持,向中國佛學界提供了這種驗證,不僅是一人的驗證,而且是蓮社作為團體的驗證——蓮社123位同仁,或禅定中、或在夢中、或在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勝境,與佛典所記載的無二無別。
遠公以一代佛學領袖的德望向世人作出的驗證,震撼著中國廣大信眾的心靈,為淨土教在華夏的流布,注入了巨大的動力。中國人從此建立了一個永不傾覆的終極目標:念佛求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回生死之苦,親證窮玄極寂的自性如來。
同時,遠公以自己的佛法實踐昭示:惟憑自力坐斷生死殊不容易,應自力他力並重,皈投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方是了生脫死的穩妥道路。遠公對中國民眾的這種貢獻,堪稱如來使者,真報佛恩。
另外,古印度念佛法門在中國廬山東林寺生根開花結果,並非偶然。念佛往生法門極具超越性意向,在佛教諸修行法門中,亦是由信仰契入的勝異方便。是故,這個特別法門的播揚得有一相應的沃土。而廬山正是一座隱逸文化名山,自殷周以來,便有諸多道人隱棲此山修行。
自古迄今,廬山成為儒、釋、道三教的文化源頭。1996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評價雲:“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連的文化景觀。”名人、名山與勝異法門,相得益彰,妙合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