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體驗生活,它的苦,它的甜,都有詩意。
我們的生活不需要做出種種解釋,而只需當下承擔便是,生活就是接觸事實。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當下親身地體驗它,這就好比兩塊明亮的鏡子彼此反照一樣,我們從生活中總能“看到”自己。
我們不可能依靠別人的指示來體驗自己的生活,而只能靠著我們自己親身來感受生活的苦樂。禅認為,我們追求的自由其實一直都在生活裡,只是要等我們自己親身去感知,而不是靠著他人的經驗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正是禅的存在,才使我們能夠詩意地生活下去。因為禅便是生活本身。
有人說:“那些禅僧只是日復一日地打坐、喝茶、吃飯、睡覺,這不就是一種因循守舊的生活嗎?”但是我要說,個人的生活是守舊還是創新,其實並不體現於外在形式。我們看問題,太容易局限於表相,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到很多的不自由。可是,一旦我們丟棄掉那些非根本的東西,直接去接觸問題的核心,那麼很多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但關鍵的是,我們需要先把那忙亂的心給平定下來。
古時候有位禅僧說:“人的痛苦,根源在於欲望,如果消除了所有的欲望,人也就沒有痛苦了。”另一位禅僧聽後卻說:“人如果沒有了欲望,就不吃飯不睡覺了,如此豈不是違反自然大道?性命都可能不保,還談什麼修行?”所以你們看,欲望也並非都不好。合理的欲望,我們又何必剔除掉呢?有了欲望,我們才會有做事業的動力。可見,欲望也並非是壞東西。
禅宗中總說“活在當下”,這個當下,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行動。但最關鍵的是,我們在當下是否真的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行動又是另套。
曾經有人向一位禅師請教:“禅是要坐出來的嗎?”禅師說:“禅不在坐。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是禅。坐久了不過就是勞累身體而已。”這其實是說,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能帶給我們關於生命的感悟以及對人生的感受,只看我們的心,是不是足夠敏銳了。
盡管物質生活很重要,但我們也不能丟下自己的精神生活,我曾見過許多年輕人表情茫然、眼神空洞,這就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內心世界的建設才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