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嘉言錄》
觀想一法雖好。必須了知所見佛像,乃屬唯心所現。若認做心外之境,或致著魔發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現者,雖其像歷歷明明,實非塊然一物。若認做外境,作塊然實有,便成魔境矣。合眼、開眼,但取合宜可也。
他人教人,多在玄妙處著力。光之教人,多在盡分上指揮。設不能盡分,縱將禅教一一窮源徹底,也只成一個三世佛怨而已。況尚無窮源徹底之事乎?
無信願念佛,雖較參禅看話頭功德大。然自未斷惑,自力不能了脫。又無信願,不能蒙佛接引了脫。猶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門。其證道也,大非容易。且勿謂信願求生為卑劣。華藏海會,同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為《華嚴》末後一著。況淨土諸菩薩祖師,所有言教,皆示信願求生。
觀雖十六,行者修習,當從易修者行。或作如來白毫觀,或作第十三雜想觀。至於九品之觀,不過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與後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為作觀也。觀之理,不可不知。觀之事,且從緩行。若或理路不清,觀境不明,以躁心浮氣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觀境現前,若心有妄生喜悅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復致退前功。故《楞嚴》雲:“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為千穩萬當之行。待至心歸於一,淨境自會現前。
須知法身入想,理實甚深。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能圓悟者,方名達人。於第十三觀,特為劣機眾生,開方便門,令觀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觀,又令惡業重者,直稱名號。由稱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觀不能作,稱即獲益。於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