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護法心,(九)戒心,(十)願心。

  在此十個階位的漸次進升之中,調伏三界的見思二惑,見惑是一切的妄見,如我見與邊見等;思惑是一切的煩惱,如貪瞋癡的迷情等。在此十信位中,雖不能把見思二惑斷除干淨,但要把它們調理治伏,不使繼續為患。否則的話,永不能入賢位,永受三界的煩惱困縛,永遠沉淪於三界生死的大漩渦中。

  十住位

  所謂十住,又叫作十住心,就是:(一)發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貴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頂心住。

  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斷除三界內的見惑,第七住斷除三界內的思惑,到此,不再為那貪瞋癡的煩惱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繼續增加生死的業力,而證入(階)位不退的境域。八住以上,斷除三界之內的塵沙,調伏三界之外的塵沙。

  所謂塵沙,乃是天台宗所立“見思”、“塵沙”、“無明”在三惑之一。見思惑,障礙我人的涅槃之道而致沉淪生死;塵沙,則障礙我人化度眾生的菩提之道而致不能成佛。

  此所謂塵沙,也相似唯識宗所稱的所知障。由於所知有障,而不能通達多如塵沙之數的度生法門,所以稱為塵沙。於此十位中,是以“從假入空”的觀想法,得見真谛之理而開慧眼,成一切智。了知一切諸法,皆是寂滅一相的空智,稱為一切智。寂滅空如,便是萬法的實相,所以稱為真谛之理。

  十行位

  所謂十行,又叫作十行心,就是:(一)歡喜心行,(二)饒益心行,(三)無瞋恨心行、(四)無盡心行,(五)離癡亂心行,(六)善現心行,(七)無著心行,(八)尊重心行,(九)善法心行,(十)真實心行。

  在此十行位中,漸斷界外塵沙,以“從空入假”的觀想法,見俗谛之理,而開法眼,成道種智。道種智又稱為道種慧,道亦可以解作法門,法門有無量,道也有無量,通達無量之道的智慧,稱為道種智。以真谛而言,諸法的實相是空如寂滅的,但要體會諸法實相,必須要假俗入真,因為眾生的存在,是存在於虛妄幻有的假相或俗谛之中,如要自救出離、救度眾生,那又需要從實相的真谛上回轉到幻妄的俗谛中來,利用那通達了無量法門的智慧,來自救救人,便是“從空入假”,便是“見俗谛之理”。

  前所謂“慧眼”,是指見到“真谛之理”,是知諸法實相的智慧;此所謂“法眼”,是指得到“俗谛之理”,是通達救度法門的智慧。

  十回向位

  又叫作十回向心,就是:(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心,(二)不壞回向心,(三)等一切佛回向心,(四)至一切處回向心,(五)無盡功德藏回向心,(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心,(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心,(八)如相回向心,(九)無縛解脫回向心,(十)法界無量回向心。

  在此十回向心的十個階位之中,調伏無明,修習中觀。所謂“無明”前面說過,這也是天台宗所立的三惑之一,見思惑障礙涅槃之道,塵沙惑障礙菩提之道,無明惑則障礙中觀之道。不真不俗,即真即假;見真谛的寂滅實相,但不呆滯於寂滅的一念上;見俗谛虛幻,所以隨順化導而不與俗情同流合污,這就是中觀的道理。

  無明是一種細微的煩惱,斷去一分無明,即可證得一分中觀的道理。十回向位,只是調伏無明,初地以上,才能漸斷無明,無明分分斷除,聖位也地地高升,直至等覺菩薩,斷盡最後一分無明,便入佛地,成等正覺。

  所以在十回向位,尚未證得中道觀,僅因調伏無明而修習中觀。不過,自第八住至十回向圓滿,已是修行道上三不退位的第二不退了,此稱為行不退。也就是說,所證的解脫之道,已與第一義谛的中道合一相應而行了。

  至於退與不退的問題,《璎珞經》有這樣的說明:“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六度之一的)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前,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又說:“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

  以此可見,菩薩修行,須以般若(智慧)為主,不修般若,便不能入第七住位;不入七住,即難保不退,如若一退,雖到六住,仍可能要作惡千劫而不知回頭了!

  十地

  所謂十地,地是能生能載的意思,能生無量功德的無量法門,能載無量眾生至究竟佛地。地地能生,地地能載,一地比一地廣大,一地比一地高深,直至究竟佛地,便是等虛空,遍法界,廣大而無邊際,高深而無極限了。十地的名稱是:

  (一)歡喜地,(二)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焰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從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個階位,乃是菩薩的賢者位,通常簡稱為三賢位。十回向的最後一念,首先破一分無明,便入初地。十回向位修習中道觀,以中道觀破一分無明,便顯一分三德,而證第三不退,稱為念不退,開佛眼,成一切種智。初地以上,便是聖位菩薩了。

  聖位與賢位的分別,乃在中道觀的修證與否;只要中道觀修成一分,便破一分無明;破一分無明,便顯一分三德;破除無明及顯現三德的智慧,便稱為佛眼。此所謂佛眼,實即指的體證不真不俗與即假即真的智慧而己。能夠體證了真俗圓融的道理,便是明了佛眼,但此絕非止於口頭說說,一定要徹心徹性地親證之後,才能算數。能夠知道一切法一切相,空如寂滅,又能知道一切法一切相的種種分類差別,能夠如此地空有雙照,真俗圓融的智慧,便稱為一切種智。

  其實,中道觀也好,佛眼也好,一切種智也好,都是指的一樣東西,那就是能破無明能顯三德的智慧而已。無明不破,三德不顯;顯了三德,才入聖域的階位。

  所謂三德。乃是大涅槃的秘密藏,那就是:體證了佛性本體,稱為法身德;如實明了覺知一切的法相,稱為般若德;遠離一切系縛而得大自在,稱為解脫德。

  所以,初地以前的菩薩生死,是由業力決定的,不得自主的;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生死,是由自己的願力決定的,能夠自由作主的。

  所謂念不退,是指了知生死本際,涅槃本際,煩惱本際,菩提本際;生死涅槃,煩惱菩提;不一不異,念念能與佛智相應的意思。

  所以,菩薩到了初地以上,便能自由化現,雖是菩薩,而能分身百界,以佛的姿態出現,教化有緣的眾生。

  但要究竟成佛,尚須地地破除無明,地地分證中道,地地增顯三德,地地開一分佛眼。到了第十法雲地,再破一分無明,便進入一生補處的等覺階位;所謂等覺,乃是相等於佛而又略微不同於佛的意思。

  到了等覺位的菩薩,除了佛陀,無人能夠測知等覺與佛的不同之處。

  所謂一生補處的生字,是指尚有一分變易生死未了的意思。凡夫與賢位的菩薩,有出胎入腹而又老病死亡的生死,稱為分段生死;已了分段生死的聖位菩薩,自初地以上脫離三界的分段生死,他們每破一分無明,每更向上一層,也是稱為生死,那是叫做變易生死;僅余一分無明,僅須更上一階的等覺菩薩,便稱為一生補處。

  但也可以解作:尚有一次八相成道中由兜率天下來人間,投胎、住胎、出世、出家、成道、說法、涅槃之後,不再受生的意思。

  以上是對於菩薩階位的約略介紹,若要細論,即每一個階位,均有不同的意義,為了篇幅所限,只能介紹到此了。

 

上一篇:仁清法師:生活中能知道怎麼修持就能知道怎麼了脫和突破
下一篇:“種善因”就是做善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