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說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歷代名人之中,最令我敬仰與欽佩的就是六祖惠能大師。

  在世界許多的地方,習禅坐禅,逐漸地成為一種鍛煉身心的方式。禅,作為東方文化寶庫中最令人注目的瑰寶,已成為影響於詩歌、繪畫、園林、書法、風俗等領域的一種廣泛的藝術。

  禅的傳入始於達摩祖師,但真正使禅成為一種適合於中國國情的藝術的卻是惠能大師。他的那首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書寫,享譽非常。它就象那黑暗中的一丁火星,但是卻點燃了多少人智慧的草原,去追求生命的真實意義!它指出人性的本然就是那清清淨淨、不染一塵的“明鏡”,但我們在認識了自性的“真面日”後,卻要將心中殘存的那種“菩提”與“明鏡”的概念清除掉,方可證悟那無邊際的超然境界,亦是那一種無法言喻的絕對的妙境。所以,禅的證悟,完全是一種超時空的心靈感受。

  我們終究無法臻於這種心境,我們也無法忍耐自己處於那種“無一物”的情境下生活。然而我們卻會不由自主地被惠能大師的這一首偈所展現的美感所吸引,並深深地向往。我們處於現代的高速運轉的社會中,在世俗洪流中苦苦掙扎,追名逐利,身心俱疲。我們之所以對社會常有一種無奈與被動,究其原因,正在於我們“原本有一物”,即我們對於名利聲色的無止境的追求。基於此,我們不斷地努力,卻沒有使我們的心靈得到解放,我們反而在隨波逐流中“隨處惹塵埃”了。

  禅,其實就是提倡心靈的完全自由,不為形束,不受物拘。記得古時一位禅師悟道時,說了如下的—番話:“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今年貧,立錐之地也無!”禅師去年雖然認識了禅的意義,但對於事情仍有執著,所以“猶有立錐之地”;第二年終於參透,進入無拘無束的自由心境,真正地體會到了禅。其實,此種“無—物”的“貧”乃是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意義,宇宙的真理。其實,在現代社會,若能運用起禅法,我們仍能看到許多積極的現實意義。由於我們能將名利聲色放至—個絕對的低點,“無一物”,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平靜,無所求,反而使我們在競爭的社會巾無往而不利。所謂:“唯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的這句話是非常契合禅意的。所以,我認為,只要心中有禅,則天下之大,無處不是禅!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喜歡禅,而且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存有它的影響。

  朋友們,當我們真正步入禅的意境時,我們都不必多說,因—切言語都已是多余。也許在那一刻我們對於整個世界,整個人生,又會有更深的理解吧!

 

上一篇:大安法師:我為什麼能夠往生
下一篇:佛家妙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