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能真正獲得和長久擁有快樂,完全取決於這一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快樂的人是向善的

  世上快樂的人,心靈層面都是向善、超越自我、能為他人著想的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會慢慢墮落,常常以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利的目的,結果會眾叛親離。一個人應該要有自信,但過於執著自我就是一種傷害。因此,要將心靈往上提升,轉變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煩惱,就必須從“對心的理解”及“為他人的付出”來改善。

  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靈魂最深處最完美的那一面,具備了慈悲以及智慧。但隨著我們跟外界接觸,“人性本善”中善的一面越來越模糊。我們希望人們付出的是人性本善的那一面,但在奉獻方面我們又很吝惜自己的善,不願意去救助別人。哪怕是講一句簡單的贊美語言,我們都很吝啬,很難講出來;反過來,說惡口傷人、挑撥離間的話,好像容易得不得了。

  正面的表達愛意的語言很困難,原因就是我們一直以來形成的習氣,希望收到正面的,付出的卻是負面的多。擁有了一些名利,就以傲慢心排斥不如自己的人。有時候不能確定某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他能夠爭取的,就會猜疑。得到後產生傲慢,得不到後產生嗔恨,這些都是我們的煩惱。別人的言語行為,都可能使我們的心靈產生很大的波浪,慢慢地就把人性本善的一面遮住了。

  有智慧的愛心才是真正的愛心。而善良的心有如肥沃的田地,若不去播種、灌溉,一段時間後也會生出雜草。智慧和愛心不能只停留在內心,必須付諸行動,要讓善良的動機化為自利又利他的行動。

  如果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讓自己感到很歡喜,那麼就要常常對別人做相同的事情;如果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讓自己不高興,我們也要避免做同樣讓別人不愉快的事。

  快樂說起來容易,但是能真正地獲得和長久地擁有,那就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量。我們的內心能被多少快樂的光芒照耀要看我們的心敞開了多少。內心的封鎖,多半都是自我保護意識在作崇。越是自我封閉就越是難於去奉獻和與他人分享我們的一切,那麼快樂就永遠不會眷顧我們。因為真正快樂的人,都是內心向善的,不為己利的人。

 

上一篇:聖凱法師:人生就是一種修行自悟體驗生活真谛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人在死亡時會經歷怎樣的過程?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最孤獨的過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