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雲:“四大苦空”。四大分別是:地、水、火、風這四大類不同的性狀,也叫四大元素。四大元素本就是空的,所以若執著必當受其苦。我們常常聽說“出家人四大皆空”,說的就是這四大元素。
(一)四大元素的含義及其互相轉換
《楞嚴經》第四卷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內容,提到了這四大元素的問題,提到了世間相續、眾生相續、因果相續,這三個相續。
在世界相續中就說到了這四大元素的部分:原先的世間是什麼都沒有的,是空的狀態。當然佛教說的空是一種妙空,而不是頑空。這種妙是有一種能轉化為有的大能,雖然看上去沒有色,也沒有相,但是卻有這種妙用,這種妙空在最開始的時候是無動無為的。在這種大能的可以去用的狀態下,因為無明妄動,就在世界范圍內攪動起了風,叫做風輪,這風輪執持世界。這風吹來吹去,就有了摩擦,有了火大。火的蒸騰和風的周流促成了水大的產生。水流動緩慢的地方就形成了洲灘地大。於是風大是周流遍布的,地大是堅固留礙的,火大是蒸騰轉化的,水大是潤澤滋養的。
在我們身體中有四大元素,比如堅固的骨骼、肌肉、皮膚、牙齒這都可以說是地大;比如呼吸,這是風大;比如溫熱,這是火大;比如血液、體液、汗水這是水大,人體也是由這四種性狀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內在的四大和外在的四大都是一樣的,因為四大元素都是這樣的特征,但是四大元素還有更微妙的相互關系。大是包容的意思,簡單說這四大元素是每一個元素都可以包括其他三類元素的特征,只是在轉化的過程中體現的常態不同罷了。
比如說石頭,石頭表面看是地大,是堅固不動的,但是就有的石頭可以燃燒,比如煤、某些金屬;石頭在高溫下可以融化成液態的,鐵水或者鋁水、或者就是石頭水,比如玻璃就是這樣的。當溫度再高就汽化了,跑到空氣中,隨風跑了。
再拿水來說,水的常態是液態的,趴在下面,努力向下爬的那種。但是如果喪失熱量太多,就會形成冰,冰就不能隨便爬著玩了。水是柔順溫和的,但是冰是堅固、寒冷、鋒利的;如果熱量太多,水就轉化成氣態,跑到空氣中,隨著風流動了。
“滄海桑田”可能都聽過,我們可以在周圍的小山上看到一些海洋動物的化石,比如在石頭裡裸露出一些貝殼。地球就是一個滄海桑田的場所,這種轉變從來沒有停止過,只是轉化過程太緩慢,以人類幾十年的壽命是無法觀察到的。
現在的科學家通過計算得知:地球的陸地是在海溝裡產生的,海溝不斷噴出火山物質,這個地方慢慢變高,陸地上的山也隨著風剝雨蝕慢慢消減。這一增一減中,只要持續足夠長的時間,就形成了滄海桑田的結果。原來的海洋變成了陸地,原來的陸地變成了海,這都是四大元素間相互轉化的結果,也是地球內部能量運動的結果。
我們內在的四大元素和外在的四大元素,本就沒有區別,所以人是世界性的,人是宇宙性的,一切有情眾生亦同。周遭的任何物質也都是世界性的,都是宇宙性的,可以說我們和他們是同源的,正是因為同源,所以可以同體大悲,可以無緣大慈。佛陀說:一切眾生都擁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同源是高度同源,沒有半點區別的,都是相同的。在佛性上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的。
如《心經》裡的不生不滅,不增加也不減少的,不會染污也沒有所謂清淨的。同樣擴大開去,沒有是非的、沒有善惡的、沒有分別的、沒有對抗的、沒有人我的,所以契入這樣的境界是需要破小我,才可以進得去。
如果小我不破就一直會和外圍一切畫上分界線。當這個分界線存在,等於把小我和整個同源的宇宙割裂開來,這樣就背離了本性的方向,就形成了小我在這個世界裡的流轉。在四大元素的部分中,經文裡上升到了苦空的高度。
(二)執著四大元素帶來的痛苦
我們不管是執著外在的物質世界,還是執著內在的小我世界,都是把這個四大元素假和的短暫相續存在,當成是恆常真實的受用了。這樣的心態,必然會遭受到巨大的現實打擊。
這四大元素,因為他們的性狀不同,所以他們的軌跡也就不同。而我們的這個色身,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就是四大的一個短暫交匯。因為軌跡不同,所以四大元素不會一路同行,會走一走就分散了。隨著內在四大元素的分散,人的色身就會經歷病老衰亡。
同樣的道理,外在四大元素分離,物質世界依然要敗壞的。這個敗壞是因為四大和合的基礎單位就不穩定,敗壞是必然的,只是略有早晚罷了。
當外四大元素剛剛交匯在一起的時候,形成了這個世界成的階段;交匯在一起就形成了住的階段;當四大元素漸要分離了,這個世界就進入到壞的階段;隨著壞的深入,也就是四大的分離,必然最後進入到空的階段,組成單位的四大徹底地分開了。所有是四大和合的東西,都會隨著四大的分散而敗壞的,是不長久的啊,所以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不長久乃至瞬間變滅的事物上,若寄希望於外在事物,必定會有深重苦難。
四大是沒有情感的,但是若執著四大了,那個執著的眾生就會感受到苦了,因為四大元素畢竟是空的。我們執著四大的假我,所以這四大的敗壞必然導致假我的消亡。如果把這些不恆常的東西當成基石,上層建築也不可能多高大長久。為什麼我們會痛苦?因為我們在追逐錯誤的東西,因為是錯誤的所以才會痛苦。
(三)眾生的四種顛倒
眾生的錯誤普遍地表現為四種,又叫四顛倒。涅槃四德是“常樂我淨”,我們的四種顛倒就是“不常、不樂、不我、不淨”,把錯誤的常樂我淨,當成真實的常樂我淨,這都是顛倒。
四大苦空非常好理解的,但是我們卻很少體味到。以人類幾十年的壽命,去觀察巨大的周期現象是不具備這樣能力的,如滄海桑田的傳說也是從仙人那裡聽到的。當人問仙人你多少歲的時候,仙人沒說自己多少歲,而說自己見證了滄海桑田幾翻變化。
有人說佛教說的地獄懲罰的事情是假的,他說:都說鬼已經沒有色身了,為什麼那些刑具用上了,他們會痛呢?有人解釋說:這是因為他執著他還有個色身,不過這個說法稍微牽強些。簡單說,鬼道等等眾生他們也是擁有色身的,只是他們的色身相對於我們的色身而言更微細些。如果依然用四大元素來說,匯聚成他們色身的四大就是細四大元素,所以他們也是有色身的。這個色身因為和我們粗重四大元素的色身密度不同。他們可以穿過我們認為穿不過的東西,就像風可以穿過紗窗,不能說紗窗不在,也不能說風是不存在的,只是他們的密度不同,這是粗重四大和細四大的部分。天人的身相也由細四大和合而生了。
證悟到菩薩位的眾生,他們以無我相契入大乘聖位,所以但凡是一位菩薩,必然是可以做到無相的。能做到無相,也就可以做到無所不相,也就可以做到不定相了。這什麼意思?比如我們看《地藏經》裡,世尊說到自己怎麼救度眾生,變化各種身形,如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相身一樣去救度眾生。
不只是觀音菩薩這樣做,地藏菩薩也這樣救度眾生,世尊依然是以這樣的方法來救度眾生。《法華經》裡提到一種三昧,能顯示種種相,現一切色身三昧,其實就是這個無相的延伸,正是因為無相破了四大和合的束縛,也就是真正懂得了四大和合的原理,可以根據需要,用精神層面能力影響四大和合的狀態,形成對應相來。這個部分太深,就不多說了。
我們凡夫為什麼叫做凡夫?《金剛經》中說也只是這樣叫罷了,沒有什麼實在意義。確實是這樣,只是一個名字罷了,不過凡夫有凡夫的特征,這四種顛倒就是最為突出的四大頑疾。
第一種顛倒:我們拿不常的東西當成恆常的,也就是把瞬息萬變的東西當成是真的了。比如很多人說愛情。聽過一個笑話:一對年輕人准備去結婚,到了民政局,然後就不結婚了,朋友問為什麼啊?他說看到離婚的比結婚的多。
很多人拿愛情當成恆常的,但是很遺憾隨著年歲的變化,這愛情也就變了樣子。比如我有個學生:她和老公這輩子很幸福,很相愛。而他們上一生是祖孫,奶奶在佛前求能照顧孫子,這輩子孫子變成了小姑娘,而奶奶成了她的對象。
這還算好的,起碼算是善緣,有多少人的婚姻是惡緣來的?現在普遍看來,真的十有八九都是惡緣啊,都是討債的。如經文裡提到的孵塊為兒的鵰枭,最後孩子孵出來了,自己卻被孩子吃掉,這是惡緣。
凡人的感情本身就不穩定,因為錢財在一起的人,會因為錢財而分開;因為美色在一起的人,也會因為美色而分開;因為游戲在一起的人,也會因為游戲分開;因為權貴在一起的人,還會因為權貴而分開。如果太看重虛假的東西,必然會被虛假所累,這虛假可以上升到五蘊的層面,但是現在談,以後有機會再聊。
第二個顛倒:把不樂,當成快樂了。佛陀告訴了我們四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現在能感受到的多是苦的,比如一塊糖,吃的時候是甘若瓊漿,吃的那一瞬間就決定了吃完和吃不到的局面,所以吃的時候越是美,吃不到的時候就越苦。人就是這樣,在這個層面上的所有的感受最後都是痛苦收場;相聚的時候是很快樂的,相聚就有分離;生是很快樂的,生必然會死,死時候的悲傷是從哪裡來的?如果沒有生自然不會承受死的悲傷痛苦了。
我們把世間的種種痛苦當成快樂,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這所謂快樂其實是痛苦的本質。如過去說,有人以愛的名義去傷害,這個愛的本質是傷害;傷害的本質是討債;討債的本質是因為欠債沒及時還。所以不想讓自己承受太多這樣的痛苦,就抓緊時間還債,這才是正路。
看得開,才能放得下,不是因為你放下了才看開,是要看開在前。怎麼看開的呢?當然要學習了,不學習怎麼提升心量,怎麼提升思維層面,這些都不改變就想一下看開?這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第三顛倒:把假我當成真我。這個問題稍大,什麼是真我?那個和佛一樣的法身才是我;這個狹小卑劣的形骸和靈魂不是真我,是假我。為什麼有了真我,還有假我呢?在最開始的時候妄起無明,分別執著隨著就來了,就形成了和真我本源的隔閡對立。
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因為有了妄想執著,所以不能證得到這如來本性。不是我們丟失了這本性,而是從裡面跑出來了。就像《法華經》裡的窮子喻一樣,不是爹不思念兒子,而是兒子自己貪玩跑出去,不回家了。
如《念佛圓通章》裡提到的,孩子跑出去玩了,爹媽再怎麼憶念也是沒用的。但是如果孩子想著爹媽,爹媽也想著孩子,就算經歷很久也會重聚的。所以我們學佛就是找到回家的路,這個路佛陀已經告訴我們了,關鍵不在佛菩薩身上,關鍵是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身上還有執著和妄想沒有放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妄想和執著,所以才拿這個假我、不恆常的我、不快樂的我、染污的我,當成常樂我淨的真我,這種顛倒就更深一層了。佛法是減法,要學著學著,東西越來越少,感覺好像自己知道的東西非常少,好像自己不會的太多太多,這是好現象。如果相反,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夠,什麼都可以,那就是要得精神病了。有時候有同修問我:老師,為什麼我感覺什麼都不會了呢?”我說是好現象。然後他說:“到你這什麼都是好現象。”他罵我!
第四層顛倒是不淨的當成清淨的,把染污的當成清淨的。什麼叫染污?什麼叫清淨?《楞嚴經》中說到第九識叫做安摩羅識,和第八阿賴耶識是什麼關系?染污的九識就是八識,清淨的八識就是九識,到了九識就是大圓鏡智現前了,過去現在未來,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一切眾生若干種心、若干種行,都知道啊。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沒有染污的心呢?佛號是世界上最純淨純善的信息了,我們是否得到這利益了呢?往往因為我們有分別執著,還有妄想,就阻擋了這佛號的信息,必然不得利益,不要怪佛菩薩不給力,要怪自己不至誠,要怪自己心念不清淨。
比如念十聲佛號,能勉強縛住妄念;如果念一小時呢?裡面染污的念頭要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念佛的時候,會有雜念出來這是正常的,不去跟隨跑就對了,管他想起來的是什麼,全部統統放下,只是一心一意回到念佛的在個當下就可以了。
《地藏經》讀過的人都知道叫做本願經,記錄了地藏菩薩幾則發願成就的案例。什麼樣的願是願呢?就是清淨的願是願,如果染污的願就只能算作業力了。比如某人要有五塊某某牌子的手表!這裡面有貪吧、有愚癡吧、有妄想吧、有執著吧、有分別吧,這就是染污的願;這個願就攜帶了諸多的業力,以願的形式成就業力的本質了。
這種願不管是因為什麼,以什麼形態、以什麼借口發出的,只要是染污的都是業力,不能算做願力的。真正的願不會隨時間環境條件變化而變化,如地藏菩薩在宿世的修行中都是發一樣的大願,這願沒因為他是婆羅門女而增一分,也沒因為他是光目女就減一分。
這“四大空苦”今天就分享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