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不顯金剛之怒,不知菩薩慈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歡迎關注祖道影

  來源:京博國學

  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有一則寓言小故事,叫《得寸進尺的駱駝》。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這只駱駝,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別人的善良,給自己汲取最大的利益,滿足自己的私欲,但對施善者不僅不感恩,反而理直氣壯地將施善者置於困境。

  而我們自己呢?總想著用自己的大度和寬容,面對那些尋求幫助或者傷害過我們的人,以德服人,別人欺負你時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想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感動他,古人曰“以德報怨”。

  顯然,這句話被曲解了。過分的善良其實是在破壞善良,這樣不僅會傷害到自己,還會讓一些沒有底線,沒有良知的人得寸進尺。“升米恩,斗米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擺擺手說:“沒事,要坐的人多著呢,還是讓別人坐吧。”

  老爺爺看著有點不高興了:“你給別人讓座,別人卻得寸進尺,你反倒還縱容,這樣做好事還有啥意義?要是大家都這樣,以後還有誰會讓座?你不坐,我干脆不下車了!

  面對這局面,我只好坐下了。

  老爺爺才露出了笑容,說 “這就對了嘛,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一個學生問孔子,如果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如果寬容傷害我們的人,甚至以恩德回報他們,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對待那些待我們友善的人呢?

  寬容那些傷害者,是對我們友善的人,最大的不公!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這個社會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著“善”的本質,有些人傷害了別人,他們內心不會感到內疚不安,他們只會笑你傻,說一切都是你自找的。這個時候你還選擇寬容?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孔子曰:以直報怨。

  何謂“直”呢?《周易》坤卦說:“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直”是說正直,“方”是說事物處置的適宜。君子用恭敬以使內心正直,用處事之宜來方正外物,敬與義已確立而道德就不孤立了。“直方大,不熟習沒有不利的”。(這樣)則沒有人懷疑他的行為了。

  《奇葩說》有一期柏邦妮說過一句話: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所以我們要以德報德,以直處事。別人打你,你該“以直抱怨”,以直道而行,而不是一味盲目寬容,施以菩薩慈悲之心。

  正如愛默生所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二、不顯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有一位半神英雄,叫阿喀琉斯,是希臘聯軍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的母親是海神忒提斯,父親珀琉斯卻有凡人血統。

  母親為了讓阿喀琉斯擁有神一樣的不老之軀,在他剛出生的時候,每天晚上用天火對其烤煉。可是這一行為被善良的人類,阿喀琉斯的父親珀琉斯發現了,他不忍心年幼的兒子承受這種痛苦。母親也就只好作罷。

  結果,阿喀琉斯凡是被天火烤過的地方,都成了刀槍不入的精鋼不壞之身,唯獨剩下了腳踵。

  後來,特洛伊戰爭爆發。阿喀琉斯作為希臘聯軍第一勇士,以一己之力,使希臘軍轉敗為勝。然而,在一次戰役中,阿喀琉斯被敵人射中了腳踵。

  一代戰神,就因為父親的一念之“仁”,葬送了性命。善良,有時候甚至是冷酷無情的,然而那可能才是真正的大善。

  太平廣記中有個小故事,隋朝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經游覽鐘山開善寺。

  途中,他看見一位小和尚從大殿走了出來,薛道衛便問他:“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金剛怒目圓睜,其他菩薩卻低眉善目啊?”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回答:

  “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金剛和菩薩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 霧滿攔江說過,慈悲猶如玫瑰,玫瑰最大的特點並非美麗,而是帶刺。沒有刺的,不是玫瑰。失去懲戒,不是慈悲。慈悲善良不是無腦無底線,不顯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學誠法師說:菩薩見眾生一切苦,心生悲憫,外相上則不拘一格,“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相”,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剛怒目。

  慈眉善目的菩薩是菩薩,“怒目金剛”何嘗不是慈悲無量的菩薩呢?

  《法華經安樂行義》有雲: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亦復不得名聲聞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護法。外雖似忍,純行魔業。

  意思是說,如果菩薩不懲罰惡人,令惡人敗壞正法,這時菩薩也成了惡魔。為什麼呢?為了世俗忍辱而不能維護正法,看上去是忍辱,但實際是行魔業!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中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為一商人,名善御,為救五百珠寶商人的生命和財產,殺死一個強盜。

  當時如果善御不管,立時就有五百人喪生失財,同時強盜也造下了謀財害命的重大惡業。如果告訴商人們,仗著人數多,商人們定將強盜殺死。那強盜也終有一死,商人也造了殺業。

  最後,善御選擇了自己殺死強盜,救下了500個商人。他寧願自己犯殺業,承受墮地獄的果報,但這救眾生之心非但沒有使他墮地獄,反而在來世成佛。

  不殺生,是慈悲;殺生,也是慈悲。這是殺生,但這更是慈悲。

  一時恻隱,包庇惡人,看似小善,實則大惡;

  懲處罪犯,看似冷酷,實則大善。

  對於恐怖分子,普京說:“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情。而我們的責任就是送他們去見上帝。”

  正義得以伸張,惡魔得以正法,就是最大的慈悲。

  面對一個饑餓的人,有人給他一條魚,有人給他一根魚竿,教會他釣魚。前者看似善良,卻只能解決他一餐之饑;後者看似無情,卻能保他從此一生免於饑餓之苦。

  不顯金剛之怒,不知菩薩慈悲。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看似嚴酷無情,其實有著仁者之心,它的存在,保護了善良的人,降低和約束了惡徒的惡行,並維護了人性天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這才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第十八願善導釋》099 念佛放光,不求自得
下一篇:《金剛經》中講3個字,真正的人生大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