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一代才子卻索性做了和尚,禅意的生活讓弘一大師脫胎換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942年的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取吉祥臥安然示寂。而大師去後,其思想與事跡,仍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中國佛教界,一直至今。

  說起弘一大師,大家都知道在他出家之前,家境優渥,才華橫溢,旅日留學,學成歸來更娶得日籍妻子,可謂是處處如意的人生贏家。因此當他出家之後,引起當時社會各界的轟動。

  弘一大師為何出家?說起來這卻和一段禅修的經歷有直接的關系。恰逢弘一大師圓寂76周年,本期“名人與禅修”,禅風君為大家帶來的是弘一大師與禅修的故事。

  虎跑閉關,人生轉折

  1916年11月,時值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假期。杭州西湖邊的大慈山下立定了兩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在友人的介紹下,他們走進了虎跑寺。

  這兩人,正是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教師李叔同,以及校工聞玉。他們來到虎跑寺,不為了進香求取什麼,而是為了在這裡開始一次為期17天的閉關。

  那時的虎跑寺,人跡罕至,靜谧非常。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兩人選擇了這裡作為閉關的地方。

  而正是這一次的閉關,讓李叔同性情大變。甚至結束了閉關回到學校後,漸漸成為了純素主義者。兩年後,李叔同終於在他閉關的虎跑寺出家,從此以弘一大師之名為人所知。

  那麼,在這次閉關裡,李叔同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放下一切,毅然出家呢?這還得從他閉關之前說起。

  友人相約,籌備閉關

  夏丏尊(左)與弘一大師

  李叔同在學校有一位同事名為夏丏尊,與他非常要好。1916年夏天,夏丏尊閱讀一份來自日本的雜志時發現了一篇關於斷食療法的介紹文章,便查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將這一發現告訴了李叔同。

  李叔同本就患有神經衰弱、手足麻木等病症,對於這一療法深感興趣。於是與夏丏尊相約,找個機會一起去閉關。

  夏丏尊當時說完之後就沒再過多在意,但一向認真的李叔同卻開始了解斷食的具體操作方法,並著手籌備擇地斷食的事宜。

  作為一代大才子,李叔同不僅在美術音樂等方面卓有建樹,更精通金石镌刻,加入了西泠印社。因此,當他想要找個地方閉關斷食時,便找西泠印社的葉為銘打聽地方。

  葉為銘聽罷便為他介紹了虎跑寺,並托虎跑寺的護法居士丁輔之介紹李叔同前去虎跑寺。於是一切准備就緒。

  閉關斷食,禅修調心

  很快到了11月學校放假。李叔同在上海有家眷,往常到了這些假期,他必然是返回上海與家眷見面。夏丏尊並不知道李叔同著手准備閉關的事,以為這個假期也會如以往一般。

  正是在這個假期,李叔同帶著校工聞玉來到虎跑寺,住在方丈樓下屋裡開始閉關。入關之後,李叔同將一切與外界應酬接洽的事務委托給聞玉,讓聞玉在他閉關結束後轉達。

  閉關斷食,並不是一入關便即不吃飯。李叔同的斷食,是循序漸進的。從最開始將食量減到平時的三分之二開始,慢慢減少食量,直到“不食人間煙火”,幾天後又逐漸恢復飲食,總共經歷了三個時段。

  在這期間,李叔同每天都以日志的形式記錄下了期間的身心感受。杜絕了應酬事務之後,李叔同每天的空余時間頗多。這閉關期間裡,他主要做的便是三件事:打坐、寫字、刻印。

  斷食靜坐,身心輕安

  剛開始減少食量時,李叔同時常感覺到“腹中如火焚”,後來身體逐漸適應,於是感到“精神穩定,腹中舒泰”。等到他完全斷食時,已不覺饑苦。隨後連續七天,只喝虎跑冷泉,不再進食。

  在這幾天裡,李叔同“靜坐以待寂滅,習字以觀性靈”,隨著飲食斷絕,而靜坐定力提升,他感到“思絲慮縷,脈脈可見。文思漸起,不能自己”、甚至“精神界一片靈明,思潮澎湃不已”。

  這樣獨特的體驗,是李叔同前所未有的。而伴隨著思想的清晰靈明,他開始感受到身心的調適愉悅。晚上日落而息,睡得特別踏實,一夜無夢,輕快無比。

  此時,斷食禅修帶來的法喜充盈其心,李叔同已經不把治病當做自己的首要關注點,而在這樣的體驗中,他也在“靜坐時,耳根靈明,大地間無不是眾生嗷嗷不息之聲”的體驗中,長養了無限慈悲。

  當他逐漸恢復飯食時,尋常的粗茶淡飯,在內心定靜澄澈時顯得奇香無比。結束閉關後,這段獨特的體驗讓他深深記在了心裡。

  皈依學佛,茹素讀經

  、

  回到學校之後,夏丏尊才得知李叔同閉關的事,不免大感驚異。夏丏尊觀察到,李叔同的身體確實比以前要好。據他回憶,那時李叔同尚未完全茹素,但胃口比以前好了很多。

  很快到了新年年假,李叔同又一次到虎跑寺去。這一次,他便在虎跑寺受了皈依,成了正式的佛弟子。

  夏丏尊觀察到,李叔同從這時開始在家中供佛像,持念珠,讀佛經,並開始斷葷腥,茹素食。以往李叔同會閱讀宋明理學和道教的書籍。自皈依後,宋明理學還會看,但道教的書籍,便已疏遠。

  那時李叔同實際上頗為享受這樣的居士生活,因此也時常到虎跑寺掛單。後來出於種種原因,李叔同多次想要辭去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職務,終因夏丏尊挽留而留下。

  但在夏丏尊眼裡,卻只覺得李叔同因信仰而苦了自己。

  因此便放出狠話來:

  “這樣做居士終究不徹底,不如索性做了和尚吧。”

  不曾想,正是這一句話,促成了李叔同最終的出家。

  最開始夏丏尊對此頗為懊惱自責。在他那時看來,學佛出家是一件苦事。他認為自己將友人勸上了一條苦路。不過隨著弘一大師的言傳身教,夏丏尊終於改觀,理解了弘一大師在出家生活中的樂處。

  禅意生活,依律而住

  弘一大師為人敬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其重視律學。當時弘一大師有感於晚清以降佛教界戒律松弛的亂象,故而特別弘修戒律,並以身作則嚴持律儀。

  他對於戒律的持守有多嚴格呢?他的學生豐子恺曾委托他書寫佛號,寄了宣紙給他。他書寫完畢,宣紙有多,便特意寫信詢問多余宣紙如何處理。

  有次通信之時,豐子恺隨信附上了回信的郵票。郵資有多,弘一大師便也悉數找回。後來豐子恺再有委托,便會注明:紙張郵票等有多余的,都送給法師。

  弘一大師對於戒律的持守,嚴格到這種程度,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自找麻煩,過得很苦。但實際上弘一大師自有其樂處。

  《八大人覺經》中提到:“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實際上正是弘一大師能在戒律中得自在的根本原理。

  禅意的生活,並不在形式,最為關鍵的是“少欲無為”四字。早在弘一大師出家前那次閉關中,他就在斷食禅修裡體驗到了這樣的法喜,因此嚴守戒律,在少欲的生活中得樂,也就順理成章。

  禅風君認為,弘一大師出家前的這次斷食禅修,實在來說不僅是一個療病的經歷,或者生活的體驗,更是一個禅意生活的開端。

  從那時起,他的文藝因為有了禅的智慧,仿佛有了靈魂;他出家後看似苦行的生活,也因為禅的滋潤,而自得“孔顏樂處”。

  對於禅意的生活,一次閉關禅修的經歷,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又有幾個人能像弘一大師那樣,開始了,便一直走下去呢?

 

上一篇:古訓: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智慧越高越不貪婪
下一篇:正信正行:忙得好快樂,累得很歡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