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夢參老和尚:覺悟的心包括這幾種層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必須懂得啊!為什麼要學啊?因為你不懂得教義,你怎麼走入錯路了,你還不知道!必須得有次第啊!成佛得發菩提心吶!發菩提心才能行菩薩道啊!你心都沒發,願也沒發,忏悔也沒做,那你修道呢,很容易走入歧途!

  先忏悔。在你早上上殿,你一去,就忏悔,心裡觀想忏悔。完了下了殿,把做的這個功德,布施、供養。給一切諸佛菩薩是供養,給一切眾生是布施。發願、忏悔、回向、這三步,一天到晚,你一定得做,這才能夠。做的時候,要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觀恆進去。

  禮佛怎麼禮?有十種禮法。禮,就是身體在磕頭,心裡在想。心裡的想,是“觀想”。口裡還在唱念。身、口、意。在你正做的時候,轉變你的身口意,變成諸佛菩薩的身口意。這樣子呢,你的成就呢,快一點。那麼,你修行的時候,少走彎路。像我們住佛學院的,我們在鼓山的時候,我們佛學院老和尚傳禅的時候,兩個經常地辯論、爭執。這種爭執是不對的。一個人從言語進,一個從觀想入。

  禅定呢,禅,這個字,意思就是三昧。平常說“觀”,就是想,想,就是修觀。所觀的不同,修的生死觀嘛,了生死的觀嘛。你觀什麼?換句話說,你在想什麼?這是禅的最簡單的開示。禅,一個示,一個單,很簡單!簡單的開示,就是很簡單的啟發。

  假使說,你沒有發菩提心,悟不了。為什麼?你連這個娑婆世界的事,厭離心還沒有,你能離開娑婆世界嗎?我們經常念:“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我們大陸上的歷代祖師有省庵大師發菩提心文,蓮池大師發菩提心文……,發菩提心文很多,很籠統。不籠統應該怎樣呢?如果大家學習學習那個西藏的《菩提論道》,或者學習斯裡蘭卡的《清淨道論》,清淨道,菩提道。走菩提道,發菩提心的時候,你要入普賢行願,你必需得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

  覺悟的心包括有幾種層次。

  第一個,必須對娑婆世界厭離,生厭離心。有了厭離心了,對娑婆世界心不貪念、意不顛倒。厭離得越究竟,你成就越大。不管你修哪一法門。生極樂世界,你不厭離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肉又想吃,男女關系你又想得到,又想開大公司、發大財,……還能去到極樂世界?!那真是作夢了!把這些全放下,得有厭離心!你自己厭離不行啊,還有這麼多六親眷屬,還有這麼多眾生啊。

  第二個,大悲心。憐憫眾生,行菩薩道,我要度他們。我不能因為這種苦難,我一個人走了,不行。我得把眾生都度了,把這些道理給他們都講清楚,讓他們都明白。但是,這個大悲心啊,容易產生愛見大悲:跟我有感情的、跟我說話投得來的、很我有關系的呀……。這個不能有關系戶,有關系戶是不行的!平等大悲!但是這個大悲心得有智慧。

  第三個,是般若心。以智慧指導大悲,以大悲心厭離世間,使眾生生厭離心。你給他們作榜樣。你也離、讓他們也離,離啊離,都離了,完了不離娑婆而生極樂。生了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劃開了。實際,你生了極樂世界,也就是娑婆世界。

  學《華嚴經》呢,把這個極樂世界立的,種種光明瑞相,上頭20層華藏世界,咱毗盧遮那說的,他這個法身,他所教化的區域,第十三層,叫華藏世界。凡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的、所有說的世界,所有的無量諸佛,都在十三層華藏世界。

  有一次,阿難尊者,他聽到了,他就問釋迦牟尼佛,因為他對佛什麼話都說的,他毫不拘束的。他說:世尊啊,你在因地大概發願不清淨啊,為什麼你這世界這麼髒、這麼壞、苦難這麼多?你說的極樂世界、琉璃光世界、不動世界、……,那麼多世界為什麼都很好?佛沒有答復他,文殊師利就答復他了:你說什麼?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世界就不是這樣的。正在文殊師利跟阿難尊者說呢,佛用足點大地。啊!馬上這個世界變成了華藏世界!眾生的業!

  如果這個娑婆世界的苦難,釋迦牟尼佛不來發大悲心,咱們怎麼離苦呢?都到極樂世界了,誰來度我們呢?你到極樂世界去,馬上得請回來!不為安養,回入娑婆世界。你得發這個願,生得更快一點。你說,我到那兒享受去了,你去不了!那界那麼清淨、那麼好,你去不了!

  “啊,我們上海龍華寺很舒服”,我們那個道友維那師傅說:“住這兒比我們住山裡舒服多了,我們就在這兒住著好了”,這能行嗎?沒有這個緣!我們今天講這個“華”、“嚴”,還得有這個“因”。

  你是什麼因,你就結什麼果;那你得找好因。發菩提心,就是因,將來成佛,成菩提果。

  祝大家發菩提心,結菩提果!

 

上一篇:如何將普賢行願的精神運用到生活中?
下一篇:如果遇到違緣或痛苦,請一心一意念誦《心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