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獨日當空,四季分明,心態各異,創造不休,畫像多彩,妙趣無窮,亦真亦假,亦假亦真。

關於學佛修行的方式,我們大家千萬不要弄混。千萬要切記,這也是在學佛修行的路上最大的障礙,同時也是目前我們大家所常犯的通病。什麼症狀呢?
那就是用自己的思維去衡量聖人的智慧。就是說用凡夫的心,去衡量佛法,這是大錯特錯。

有時我們在聽講善知識的開示時,不要用“對,對,錯,錯”等,我們千萬不要做聖人的評委。
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在講法時,眾弟子都跪著仔細聆聽,因為這樣子的方式,這樣子的心態,能夠達到清靜,這一靜止的心態完全能夠與佛的境界相同,這才能夠深深地體悟到,佛所言語表述的真實的意義。

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傲慢去衡量聖人的智慧。在聽講的過程中,更不要用辯論、交流,或者用自滿的心態,或者傲慢的心態,或者平起平做的心態,來聽善知識授課,這都是錯誤的。
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善知識,可不是稱號,必須要靠實際的智慧來證實的。

千萬不要輕慢善知識,不能以貌取人。真正的高人,是非常非常的平凡。真正的高人他是隱藏的,深藏不露的。
所以說我們大家一旦能夠遇到善知識,千萬不要錯過這黃金時刻,必須要珍惜。
要對善知識五體投地,不要說不好意思,這個不好意思的虛榮心,就是最大的障礙,就是嚴重的我執。

有的人認為自己出身很高貴,很有財富。告訴大家,就是把全世界的財富都聚集在一起,也無法能夠比得上善知識的智慧的萬分之一。
財富再多,也是彈指間生滅無常的影像。能用這個影像代替究竟圓滿成就果位嗎?

不要以出身與財富來論價值,要以智慧為主題。智慧是永恆的,出身與財富就是浮雲而已。
我們大家無論任何出身,必須要養成一個尊師重教的良好習慣。財富與智慧是沒有辦法成正比。智慧才是無價之寶。
可惜在我們的凡夫俗子的眼裡,就是珍珠美玉也會當成垃圾給扔掉了。這也是非常正常事。不然怎麼能有凡聖之分呢。但是還是希望眾親能夠早日覺悟才是。

修學的過程中,所知障不可取,學點皮毛自以為是,就誤認為自己是佛了,害己害人。
在修學期間,我們要保持自己是學生的位置,要專心致志聆聽佛陀的教育,依教奉行。

深深領悟佛法的真谛,經典裡有的我們就學,吸收消化,這就是稱為信解受持。
經典裡面沒有的,我們不夾雜。要與佛陀的教法緊緊相依,永不分離。這才是一名優秀的好學生。

俗話說,謙虛謹慎使人進步,驕傲自滿使人落後。
有的人說了,我真的都懂,都明白。告訴你,越有大智慧的就更加謙虛。這個真正的“謙虛”的作為就是智慧,與知識的多少沒有關系。

要體悟謙虛謹慎就是智慧。這個智慧就是一切財富。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