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開示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開示集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一)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三五個人(男眾可分開),人多才有壞的可參,那些壞的人,才是我們的指路者,這樣才會進步,祖師大都出自廚房、種菜……等,在最沒人注意的地方、最沒中用的地方修行。

  ★現在承天寺,來的人什麼樣子都有,但鬧中取靜,才是真修行,有的人還跑去大馬路旁修行,甚至車子開過去,他也沒有感覺。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內心裡面生歡喜,不要因外面環境好而歡喜,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沒有怎麼祥。

  ★修苦行是要鍛煉自己是否能捨身,這個身是假的,一定要壞,再怎樣補也補不好。

  ★男女眾講話不能面對面,拿東西不能直接接手,師父是有定力,否則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們現在的正念,都還不夠十分之一,還很危險,要多注意。

  ★念佛即活禅,有的雖說閉關,可是還想得很多,心裡不清淨。我們是靜坐累了,就起來跑跑香、念念佛,心離境即是禅,我們要維持正念,我們裡面還有很多壞的、不好的。(問大眾)我現在說話有沒有正念?

  ★出家人不要沾染愛別離苦,否則就與在家人一樣了。遇事要回光返照。

  ★修苦行是培養這個願。看有沒有這個願,業障少的人,願力就會發出來,諸佛菩薩成道,就是依這個誓願。

  ★女眾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脫。不要顧身體,吃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念來,即著迷、散亂、無道心。

  ★有的人在說別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這樣說,而是無始以來所帶來的業習,使他這樣說。

  ★做事情就像做游戲在玩一樣(若無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被外境所轉。

  ★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我們像廁所裡的蟲一樣,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認苦為樂,就如同廁所的蟲,我們認為臭穢不堪,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若把蟲放在清水裡,蟲會死亡。

  ★毗尼日用熟的話就念,如不會,念阿彌陀佛也好。

  ★現在在動的地方,先把禅門日誦裡的內容都搞懂了,以後在靜處就用得上。出家則有正念,社會人則無,行住坐臥去領悟體會佛道,才不會空過光陰。去體會佛道,壞念頭才不會跑出來。若無正念,口雖不說,心裡卻想。

  ★現在年輕人出家,還很危險,容易被外境所轉。而半路出家(結過婚)的人,在社會上吃過苦,他們對這些外境較自在,不易被轉。但如果年輕出家人肯修行,智慧開易有成就,而這些半路出家的,則還要比人家多修兩百年(喻時間很長)。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是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樣的,不是爭對不對。以前有兩個徒弟打坐,一個坐得很莊嚴,一個坐得東倒西歪,可是師父拿起鞭子打那個坐得莊嚴的徒弟。要是現在的人馬上起憎恨心,生煩惱了,但那個徒弟很慚愧地請師父開示指導。修行不是爭對不對,而是要有這種功夫,做對了人家說你不對,你也能接受。

  ★有相看得到,無相要我們有堅固心,是非裝不會,不要被度走。

  ★不用多看書,只要多念佛,智慧一開,經藏自然在你心中。

  ★不講究吃和穿,只要粗衣淡飯,能御寒、能填飽肚子即可。

  ★修行不能執著,執著即生煩惱。

  ★修道是要去貪、嗔、癡,達到身口意清淨。

  ★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當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還要感到慶幸並感謝人家。

  ★忍辱即智慧。

  ★承天寺是十方道場,外來的出家眾,若能守規矩,皆能住下來。

  ★修行要沒有我相,不要說自己以前(在家)是什麼身份,出了家就沒有身份學歷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樣,否則就不能下心修道。

  ★我們要捨身,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愛惜身體,即無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騙走。

  ★早上醒來先摸摸頭,為什麼要出家?為了脫生死、不受輪回而出家,故要提起道心。

  ★盡守自己的職事,若好吃懶做,不盡職,福報用完,業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女眾盡量避免和男眾交談。

  ★出家當棄捨愛別離苦,不要攀緣。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不是做大法師,沒有身份高低之分。

  ★樂意接受別人的指導、勸導,不可違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斗角。

  ★不要太惜身,生病時不要去理它,這是一種考驗,理了它就被考倒。遇到病痛時,更應體會出人生無常,難免生老病死苦,更應加倍努力修行。

  ★在家有苦,出家亦有苦,在家所受的苦沒有目的,而出家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輪回。

  ★出家飯是不容易吃的,若要吃得穩,當好好修行,否則將失去這飯碗。

  ★凡事不是光說或去分別的,而是自己開智慧體會出來的。

  ★我們修苦行,就是要消業障,故對於自己的言行,應多注意,免得帶業障來,又隨業障走。

  ★對佛法未臻了解即受戒,容易造成貢高我慢。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職事要做好,該說的就當說,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起煩惱時,不要和這個說那個說,說來說去惹是非,最好多禮佛解煩惱。

  ★要聽執事人的話。

  ★空余時間多禮佛、看經藏。

  ★有什麼不知道的,應該問師父或師兄,不要怕丟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張。

  ★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難消化。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二)

  ★以前羅狀元知道自己職位高,不愁吃穿,容易墮落,富貴畢竟不能長久,故捨棄其職位而出家。他不願讓別人知道他的身分,任何打雜工作都做,有一天,他開悟了,知道以前洗盤子打破了多少,趕快賠常住。羅狀元沒有我相,所以開悟了。

  ★今天我們出家是要修行,了脫生死,不是來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練我們的身心,能夠使我們沒有我相,沒有貪嗔癡,達到身口意清淨。

  ★不要祈望施主送東西來,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龍八部皆會擁護我們。

  ★今天我們能在這衣住食具足的道場修行,更應加倍努力修行。

  ★做事要心甘情願,才會開智慧。

  ★現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現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以前在大陸叢林,出家不是那麼容易,剛出家先在外做苦工,做到某一個階段,再領職事。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讀書,佛學院所講的未必完全是佛學,而摻雜了一些社會學,接觸久了,心無法脫離世俗。

  ★不要著相:我做了些什麼?

  ★今日我們有這麼好的修行道場,不要再去想外面哪個道場好,否則心無法安定,即無法修行。

  ★修行要掃除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看到別人的缺點,不要起分別心,應先觀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我們是凡夫,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已得到人身就應好好修行,六道中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皆是人去做的,修得好往善道,修不好犯五戒墮惡道。

  ★人為何受輪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惡業也就這樣造出來了。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即使生前家財萬貫,死後也帶不去,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不要再為這些身外之物,浪費美好人生,趁早修行。

  ★有些人說:吃齋人說吃齋話,若所有人都出家,那這社會怎麼辦?假若人人都出家,我們皆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是更好嗎?

  ★我們只知道我們是父母生來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本來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將歸向哪裡?我們既聞佛法,知道有位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只要念他的名號,命終時即接引我們到西方。他有這個願,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願,我們要深信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具足信願行,隨時念佛,到臨命終,我們有正念能念佛,阿彌陀佛即來接我們,但若還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回。

  ★以前大陸叢林只要有人犯錯,知客師也不用多說,把你姓名寫於布告欄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現在知客師說你,你還會和他吵架,真是差得遠。

  ★以前飯菜都很簡單,煮羅漢菜,而今講究吃,出家眾比世俗人吃得好。

  ★以前在大陸叢林,到外參學,東西亂放,才不管是誰的,一律沒收,若想找回來,須求知客師。

  ★做事情要用頭腦去思考,不要人家說這樣做,就一成不變地去做,要有判斷能力,否則豈不就同一只傻狗,人家丟了一個石頭,它不知丟的是什麼就跟著去撿。

  ★要惜字紙,有字的紙,不要糟蹋,要拿去燒,這也是一種美德。

  ★拿筆的大博士,雖有學識,但不見得就有得吃,拿大筆(鋤頭)的只要拿得穩,一定不愁吃的。

  ★做事要有耐心,把環境擦洗干淨,也同樣要把自己的心洗滌清淨,邊做事邊念佛,不要放逸,不讓它(意識)跑走了,才能達到身口意清淨。

  ★打妄想或煩惱時,要趕快停止,繼續念佛,如妄想繼續打,就不要去管它,還是要念佛,才不會退失道心。

  ★我們這假體難免有病苦,但這屬小病,有妄想貪嗔癡才是大病,有妄想,我們還要繼續輪回,生死就不能了,為了保持臨終的正念,我們平常就要多服“阿彌陀佛”的藥,否則死將何去?

  ★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壞的,即使再怎麼修補,還是有破綻,我們要將這假體放下,不要太愛惜它,畢竟它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好好利用它修行。

  ★弘法利生,不是口頭上說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會起歡喜心、恭敬心的。

  ★像我們穿得不好(染色衣),肯捨身為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會感覺這些出家人很下心,自然就想供養我們,無形中讓他們種福田,度了他們,這也是弘法利生。

  ★修行一定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這樣才會磨練出好的人才,若是一二個人、三四個人在一起,就沒有磨練的機會了。

  ★修行是要在動中取靜,不是靜中取靜,那功夫未到,最好動靜皆無掛礙。

  ★勇猛精進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再去閉山、閉關,這才有保障、有成就。

  ★兩堂課誦要背熟,並解其意。

  ★三皈依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即人家點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經書一籮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形於外的經書,看到的了解,沒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個程度,經藏自然在你心中,還是要老實念佛,才會開智慧。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就像將要枯干的池塘裡的魚,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過,不知死後何處去?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放逸的心,勇猛精進,才能往生西方。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三)

  ★智慧勝過神通,智慧能辨別是非、了生死。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要繼續輪回了。

  ★出家人要事無所求、心無所住。

  ★不可兩人單獨講悄悄話,講來講去就結黨、分派系。

  ★男女眾要分清楚,男眾拿東西給女眾,或女眾拿給男眾,絕對不能直接傳遞到手上,講話時不能面對面,且要保持一段距離。

  ★出了家就要有正念,有佛的種子,不要身出了家,心和世俗人一樣,愛情愛別離苦都來了,到後來也沒辦法修行,想結婚也不是,進不進退不退,出了家就要感到很慶幸,沒有走錯路,好好地修持,才能往生西方。

  ★執事人關心我們才罵我們,糾正我們的錯誤,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指導者,不要人家一罵,煩惱就來了。

  ★不要著色相講究穿著,這樣做也不是,那樣也不是,捨不得弄髒,這就不能為常住工作,反而被它(衣服)度走了。

  ★出家的目的在了生死,不要再去追求香味觸法了。

  ★不要以為出家幾年了,要當法師,要閉關閉山,修不到那個程度,什麼都還需要,怎麼去閉關,到後來什麼問題都出來了。

  ★大器晚成,自己有了一點功夫時,不要想出名,年輕出名,慕名的人一多,如自己定力不夠,尤其人的情欲高,萬一碰上孽緣,是很危險的。

  ★出家就是要捨身,人家怎麼罵,怎麼侮辱,都無所謂,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娑婆世界有眾生即有菩薩的存在,若已無眾生,菩薩也沒有了。

  ★男女眾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歲亦如此,除非已開悟證果有定力,否則容易出毛病。

  ★修行談何容易,要想當一個修行人,不是那麼簡單,現在我們只能說做苦工苦修而已,我們貪嗔癡慢疑未斷,現在只是磨練我們的心志,等斷了這些,那才入道。

  ★我像一塊橋板,我先走了這段路,鋪了這塊橋板,讓你們走,我不敢說我教你們,只是以我的出家過程經驗,告訴你們,互相研究而已。

  ★誇我們的,贊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當我們受到刺激時總會想:“這麼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拿出這個志氣來,成就已經在望。

  ★修行就是要吃虧,才會有進步。

  ★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人生就完了,趕快勇猛精進,莫放逸,多念佛是當務之急。

  ★受戒即忍辱,倘能忍辱,則不易犯戒。

  ★修行不說對不對,即使自己對,人家偏說你不對,你也要忍受,凡事承認自己不對,就不會起煩惱,否則心不安,煩惱即來。

  ★不要光看別人的過錯,要常常看自己有無過失,有則改之,才不會與道相違。

  ★我們從無始以來,所造業障如山那麼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們的業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業,說那個怎麼祥,這個……,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遠無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就是要對食衣住看淡些,不要去考究,一切隨緣,也不要太執著,否則易生煩惱,人家煮什麼,我就吃什麼。

  ★做事不是為別人做,也不是應該做的,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大伙同在做,若有人不會,我們來教他,若他做不好,我們幫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煩惱,他不做你自己來做,要有慈悲心。

  ★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家沒有說對不對,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慢慢就會去我相。

  ★若執事人教我們做事做錯了,我們也不能去反駁,順著他的意去做,自然就會悟出真理。

  ★修行的路程要愈苦,才會開智慧,不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否則和世俗就沒有兩樣了。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易著魔。

  ★修行就是要下身,衣食住皆簡樸,要粗衣淡飯,若過於考究衣食住,則和在家人無兩樣。看淡這些衣食住,才能去貪嗔癡,若生活太充足,則欲望大,貪念愈多。若要下身,當從衣食住日常生活著手。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仍會受果報,現已受戒,知道戒律,就當嚴持戒律,莫放逸。

  ★現在佛教雖遍布全世界,但是要修行不是那麼容易。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習,好好勇猛精進。

  ★虛雲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補了穿,胡子留了那麼長,有一餐沒一餐的,只為了了生脫死,勇猛精進,把身體都捨了。

  ★出家是為了得到解脫,看能不能修到五蘊皆空?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出家要修行,不爭對不對,道心才會堅固。

  ★人家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頭腦也不會去想別的法子,這樣比較好修行。

  ★這個臭皮囊是借給我們住的,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它,造無量無邊的惡業。

  ★我們團體能莊嚴,私底下也莊嚴自己,無論在哪裡都莊嚴,如課誦時,外來人看大家都很莊嚴,會對佛教有信心,不認為佛教是消極的。

  ★修學佛法,並不是什麼都不要,那會走偏的。

  ★凡事不要太著相,相貌好不起歡喜心,相貌不好也勿起煩惱。

  ★若你將地掃干淨,師長硬說你沒掃干淨,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說:“好!好!我把它掃干淨。”這就是修行。

  ★信徒拿東西來供養,是來求福的,即使是供養一根草,我們也要以歡喜心接受。若拿好東西來,我們為了這些東西起貪念,則不能悟道。若拿壞的東西來,我們把壞的煮成好吃的,則福慧雙修。若未能適當處理,反而批評人家拿這些壞東西來,自己起煩惱,並且造口業。

  ★修苦行不是做很多,做事情是磨練自己的心。做事不能急,慢慢來,做久了自然熟悉,就會開智慧。事情應該怎麼做,不是刻意絞盡腦筋去想怎麼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麼去做。(師父說五、六個人一天劈的柴,他老人家一小時就可以做完。)

  ★凡事好壞皆不形於外,例如生病了,也不要讓人覺得你生病了,像師父雖有病,但誰看到師父都說師父身體很硬朗,也沒有人知道師父有病。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聲望,想在物質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而出家人工作,則為訓練頭腦,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別人贊歎,也沒有在追求什麼。穿的是求生西方的衣服,以前大陸叢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在家人帶孝穿的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飯,配的是簡單的菜,沒有像現在吃的是干飯,又有這麼多的菜。

  ★行住坐臥當不離佛,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麼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我們凡夫,當把念佛視為第一要務,我們在世俗都已念過書,再去念佛學院、學講經,更增加愛情愛別離苦之念。世俗人把苦當樂,等到老來就怕死,放不下子孫。而我們出家人雖然修苦行,邊做邊念佛,日子久了,體會出有天堂、地獄、六道輪回,慶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開了,就有所覺悟,到老時不怕死,還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可去。

  ★我們這裡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愛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

  ★師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談些,其他則一律不談,以免心散亂,不要參加人家的閒聊。

  ★大家評論誰比較好時,自己不要參加意見,心裡明白就好。

  ★急性就會無明,丹田也會無力。

  ★起諸惡念時,不要執著,拍拍自己說:“你不要這樣子。”不可用處罰的方式,這樣沒有用,並會傷害自己。

  ★要發宏願,別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簡單地說,凡事幫忙別人,助別人安住其心,安心修道,把所知道的,說給別人聽,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修行要靠自己去行,像一杯水,當你未飲之前不知其味,飲了之後,就知其味,所以要去行,才保證真實。

  ★修行要修到動靜無掛礙,就是身在動時心不動,不被動轉,而靜時也沒有靜之念。又念佛掃塵埃,蓮花朵朵開,就是要提起正念,把惡念轉為正念。

  ★隨人之情,合人之性。

  ★修道人不談佛理而談俗事,這非出家人本分。以在家的俗事拿來出家用,俗氣未斷,怎能談到修行?

  ★受戒是受“忍辱”,耳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那就是戒。

  ★出家人衣食住要能淡泊,眼假裝不見,耳假裝不聽,像個傻人,這樣修下去,韋馱菩薩會擁護你,你到何處,人見如佛,建道場馬上有人擁護。

  ★菩薩要度眾生,要先廣結人緣,看到信眾要打招呼,但不要攀緣,不要貢高我慢:我是出家人,你們是在家人。我們要知道吃、住、穿生活的一切費用,皆是施主供養的。

  ★以後師父不在,不用煩惱,只要聽師父的話,念佛修苦行,於六塵好與壞,不用執著,要隨緣。

  ★能在一天當中,平平靜靜念佛、拜佛、做事,沒有發生過失就好,不要想做什麼,無過便是功。

  ★要做一位菩薩,不可自己好就好,別人管他死活。應把別人看得重要,自己沒關系,要利益他人,若只利益自己,無明煩惱就會一大堆。

  ★做什麼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就是修苦行。

  ★自己的職事,自己量力而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必請人幫忙,因各有各的職事,自己發心就自己做,不必麻煩別人,說不定會使人起煩惱。若他自己高興幫忙做,那就可以。做種種事,都是修行,不必計較。

  ★不能生絲毫的嗔心,否則不能入道。

  佛法不著於境界,如樂、明、空。輕安則樂;妄念少則明;不生念則空。如著於樂則生欲界天,著明則生色界天,著空則生無色界天。

  ★自己本來的面目,是自己悟出來的,“聽”仍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要怎麼修?要從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飯,去貪嗔癡。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解脫生死。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要把舊業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計較。若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

  ★沒根基的人,煩惱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講了,他也是不會明了。(煩惱不除,則好的不會出來)

  ★師父以前在大陸承天寺什麼都看過,有的人講這樣,有的人講那樣……,後來就到山上修了(光是做做吃吃不能悟道,還是要到山上修)。以前比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現在比較不好修,信徒游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做什麼事都是無條件的,不要哀哀怨怨。

  ★行住坐臥皆在念佛,定下心來念,便可覺悟到: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彌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佛菩薩的業、掛礙,就是眾生。

  ★以前的人,師父試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則跪下求師父慈悲教導,這是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硬要倒穿鞋子;沒有根基的人,則無明煩惱起,認為師父不對,故意找麻煩。

  ★在家人會享福,去旅行……,雖然是很快樂,但旅行回來,妄想多,頭腦不清淨。而我們衣食住雖沒有好的,但做完事,靜下來,靜坐念佛,頭腦沒有妄想,就會有正念。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瘋和尚亂講話。他叫一只豬過去世的名字,那只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回。

  ★我們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碼要他們信佛、吃素、不殺生,這樣才圓滿

  。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四)

  ★問:怎麼念佛才專?

  師答:這也是執著,妄想來時不要理它,有時叫它不要打妄想,它還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個念頭,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隨緣。

  ★不要亂聽別人說,東聽西聽不知哪個對,自己心中無主,反而易成散亂心,便成妄想,煩惱因之生起。

  ★念佛定來即是禅,故說要有禅有淨土,有禅無淨土,披毛戴角還,靜坐念佛比較不會走錯路(出問題)。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夢,晚上也夢,做那種輪回生死妄夢(著有色相)。

  ★師父到現在,建立了承天寺這個道場,人眾不少,各路皈依信徒得依佛法、佛理種種事去修,師父是度人,予人種福田。

  ★現在這個道場讓你們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修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開示指導,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們沒有去過別的地方,你們不曉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修行要認識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好的,煩惱即菩提,將它回光返照,師父曾說過“鞋子倒穿”即此意。逆境即是正好修行之時,如果在這裡住不安,想到別處去,其實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裡也一樣不安。你們現在壞的念頭很多,好的沒有體會,遇有境來很容易被轉走,還懵懵懂懂,所以還很危險。要知道你們現在沒辦法考,只能慢慢像照顧小孩子一樣,讓心安下來,才能修心。你們一定要守規矩,大陸叢林很嚴。

  ★修行要福慧雙修,修到老時,福慧具足,則人家自然恭敬你。

  ★去我相我執,才會開智慧,不去貪嗔癡,智慧不開;什麼事都怕怕的,也不會開智慧。

  ★別人和他結惡緣,我們不受人家影響,也和他結惡緣,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們要廣結善緣,未成佛先結人緣。

  ★先治家再治國,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把國喻為大眾,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若自己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這個。錢要給你你不賺,就是說境來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人家看得起我們,才供養我們,我們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在家什麼事都依賴父母,不知天地幾斤重,而出家後都是師兄弟,各人領各人的職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較有獨立性。

  ★工作之余可看些經書,看什麼經書呢?只要把兩堂課誦深入了解體悟,照著去做,一定能了生死,如課誦裡的三皈依、忏悔文、一者禮敬諸佛……等。

  ★什麼是粗衣淡飯?不是不吃飯,而是吃得飽,不是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不是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貪睡,睡多易昏沉。若想搞些花樣不吃飯,身體搞壞了,不能安心修行,則枉費來出家。師父以前搞很多名堂,現在老了,知道錯了。

  ★在社會上經過一陣磨練,來此更進一步地修行(忍辱),較易與別人相處。要有信心,說我一定可成佛,說可成佛,即有此願,才會更精進。不要經常說我……,都是“我”在作怪。在社會上喜歡穿漂亮衣服,來此便不適合,而是穿別人不穿的衣服。

  ★說些笑話(幽默)融以佛法,這樣比較沒有煩惱。

  ★出家人是講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來管人,要以行為來做給人家看。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來,那才好,一有正念出來,才會去分別怎樣才是正確的,知道怎麼去修。

  ★修到有正念清楚時,耳朵聽好音壞音,就會感覺到不順好音(不聽好音),把壞音拿來修。

  ★穿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掛礙,不掛礙人情世事……等一切,掛礙是多余的。

  ★怕、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別人也沒在怕,是自己修不到,自己無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煩惱,心不安定,也就會沒道心。

  ★如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歲來,無所掛礙,“老尼姑”這才有了一點自在,還不是很自在,若不悟道,雖到四、五十歲,煩惱仍在,且易成顛倒。

  ★我們皆是帶業來的,故病苦多,少殺生,多念佛,就會消我們的業。

  ★人是否難逃劫數和病苦?例如患心髒病,若能專心念佛,則心髒病會好,若心念佛,還想去看醫生檢查心髒病,則念佛歸念佛,病還是不會好,若能專心持佛號,則病好了自己還不知道。

  ★學佛是師父開示一句,自己有所覺悟、體會,不是說得多,說多了那還在轉。

  ★孝順佛祖,就是孝順父母。

  ★念佛若沒正念,則想東想西,嘴念心不念,有願就會專心,不專心怎麼念佛?

  ★念佛有很多障礙、妄想,念一句都不簡單。

  ★無始以來所帶來的壞種子很多,若帶業來,再隨業去,則還在生死輪回之中。

  ★問:帶業來怎麼開智慧?

  師答:多念南無阿彌陀佛。

  ★要知道穿這件衣服是要做什麼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要捨掉一切六根對六塵,如果對這世間還喜歡什麼,則臨終就現什麼來,要放得下,看得破,才會跳得過。

  ★聽開示不是聽得多不多,而是聽得進,聽不進,聽得進也要會應用。

  ★吃東西吃飽就好,若要求美香味,就是給嘴巴做奴才,胃腸多忙碌,吃太好,腦子又會亂想,易散亂著迷。一切簡單就好,只要吃得飽,肚子不餓,穿衣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五)

  ★女眾能出家,要不女眾在社會上只有墮落下去,來出家再怎麼沒修,不殺生,看能不能轉個人身再來修行。

  ★心裡壞的力量比較強,好的比較弱,好的說:“我是善的。”壞的說:“我是大善。”它每樣都要占第一,這樣強欺弱,善的終被惡的捉走(壓倒),這樣最不好。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念佛悟道),如掃地也會悟道--掃塵埃。

  ★佛號要多念(這最重要)。

  ★念佛還有感覺,還知道有念沒念,則是執著。

  ★做事情要有計劃,不能隨隨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東西,做適當圓滿的處理。例如一棵樹,未能給予適當的種植,誤把它糟蹋了,則我們就有過失。

  ★說話要視個人根基而定,例如我們對有根基的說:“有了過錯能夠忏悔,罪從心起從心忏。”則此人雖有過,但經忏悔則清淨,不再犯過,能把心用在道上,對沒根基的人,就不能這樣說,若對他這樣說,他會認為:“反正做錯了,忏悔就好了。”這樣他永遠沒有辦法改過,永遠在忏悔。

  ★出家人不分拜誰為師,只要能守寺裡的規矩,大家都一樣,大家都是佛子,若分得清楚,你是外來,我是……,則非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則到哪裡皆受人恭敬,天龍八部也會擁護你,十方叢林皆可為家。

  ★修行不講是非,不講“沒影”的事。

  ★若人愛漂亮喜穿高跟鞋,則以後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為馬。

  ★有兩個人,一個丑,一個美,丑的認為自己丑,就濃妝艷抹,則愈塗愈丑,倒不如自然的好。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到哪裡都跟人家和合,能隨順人家。但隨順有輕重之分,若是壞事,我們當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隨順壞事。

  ★戒本有各各職事的規矩,要詳問才不犯戒,以後擔當職事,才能勝任、有寄托。

  ★職事要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地按照規矩來當,不是統管的。

  ★女眾出家都不容易,何況要到別處參學,所以要參自己(起心動念,貪、嗔、癡、慢、疑),男眾方可到處參學。

  ★心若在此,學了師父的德行,則到別處亦可安定。

  ★出家做事與社會差很多,社會是追求名利,我們是修身、口、意。話有如刀,一句不對,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說話,多念佛)

  ★每天訓練沒貪念,不亂說話,講話講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種子已夠多,不要再講這些俗話是非。

  ★帶來的業善念少,惡念多,所以才要修苦行,消業障,才不想睡、不想吃。去掉壞念頭,才有正念,煩惱才少。

  ★若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則智慧不能開,要想辦法去掉它。

  ★修行要修到慈悲相,眼神讓人看起來很和藹慈悲。

  ★用善巧方便之法,使父母入道,有善念,起碼做個天人。

  ★若別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們身上推,亦要忍。以前人家說師父“怎沒把飯煮熟,叫人怎麼吃?”師父默然不辯,這才是功夫。

  ★人若修好的話,即使到哪裡,人家亦要找你,別人也喜歡和你講話。

  ★一天都是壞念頭,沒正念。不要想有色相的東西,而是要想無色相的東西。

  ★壞的意念跑出來時,若沒做或已做過,則內心求忏悔,不再犯就好。

  ★掛單的人來時,不能有分別心,講人家好壞,讓人家不好修,只要他遵守規矩即可。

  ★叢林每個人皆可掛單,掛單亦有規矩,也不是看好壞人才給掛單的。

  ★職事都會做,到哪裡都自在。

  ★行住坐臥,自己去體會佛法,光陰易逝,莫放逸。

  ★聽師父開示,覺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師父的,還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體會。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體會出家與在家的好與壞,沒根基的人則不能體會出來。

  ★若不能去體會道,雖是出家,仍是修在外境,心隨境轉,還很危險。

  ★你們現在雖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個出路。

  ★要常看看穿的這件衣服,摸摸這個光頭,提醒自己的身份--僧,否則有時忘記了,此身雖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不覺得,就不是出家心。

  ★舉個例:自己昨天才做的錯事,今天見別人做,即笑人家那個樣子,而忘了自己昨天才做的。

  ★父母親對兒女,常罵不聽,常打不痛。

  問:意業難持,為無始來習氣沾染自然而現,如念起即刻忏悔,有無因果?

  師答:意業未做出來,還在腹中,即忏悔則無因果,若做了即成身業、口業,則有因果。應時時刻刻有忏悔心,有忏悔心則善念就跑出來了,頭腦就明白,就知道該怎樣。戒有開遮,要看清楚,否則易被戒戒回去。無故可忏悔,未出家前做不如法的事,皆為無故。有故(出家後)則不能忏悔。忏悔不能超過三次(同樣的過錯)。意業不怕起念,只怕覺遲,隨犯隨悔。

  ★若有斗爭計較,則不會安定,不是他壞,是我們不會修,因自己怨恨煩惱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不是他怕。什麼事都要用比喻的,過了就沒事,才會有正念。

  ★有一甲者有吐痰的習慣,常常到處吐痰,恰巧碰到乙者有疑心,有一天甲在乙者前吐痰,乙者疑心甲者瞧不起他,結果兩個起了沖突。丙者知兩者的習慣,前來和解,從此兩人皆改過,不再吐痰,不再疑心。人的習氣不改,會給自己添麻煩,疑心對自己不利,給自己障道,當我們知道有兩者起沖突時,應予和解,不可再加油添醋,否則事情愈鬧愈大。

  ★從前有一個人,和人講話時,總是東看看、西看看,故做神秘,讓第三者看到時,由於他的動作,給人的反應,就是他在說人壞話,其實不然。所以做任何事皆要自在自然,否則會添不必要的麻煩。

  ★做事情是在磨我們。做事情若關心則會專心,一件事若會專,則其他事也都會專,邊做邊念佛,同樣的,一理通則萬理徹。

  ★身為徒弟的人,若師父有再大的過失,我們也不能說,若我們聽人家說他們師父怎麼樣……,其實真把這些話說出去,則他們的罪都歸於我們,說四眾過罪。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別人提著團團轉,自己要有主,該聽的聽,不必要的不用多聽,打哈哈就好了。

  問:缽打破了,是否出家飯碗就丟了?

  師答:這也是執著,若你的缽讓人給打破,因此埋怨打破你的缽的人,為了這個缽,你和人家結冤仇。

  ★若有人想害我,則我們要想:大概過去我害過他,所以才這樣,我不能再和他結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針一線一句話,皆有因果,意同梵網經二十條。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專心用心,則學佛念佛也就專心用心。自己有感覺到,則工作中哪裡不干淨也會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知道(會感覺到)。即一件事人家說了,就知道該怎麼去做。

  ★一個再怎麼沒修行的出家人,能持長齋、不殺生,沒有很大過失,則來生可直接再轉人身來修行,不要再經過三惡道。

  問:一個破戒的出家人,罪惡無邊,墮落地獄,是否比一個在家人還不如?倒不如在家修?

  師答:還是要出家好,雖墮落,但果報受盡還會再來修行,畢竟出家多少種了一些善根。

  ★故出家說忏悔,忏悔什麼呢?無始以來所造的很多業。

  問:什麼是空?

  師答:看得破,即是空。

  ★一個愈有修行的人,愈覺得忏悔的重要。

  ★修行要表裡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靜坐時若有好壞境,皆不著,也不用說。

  ★多吃多忙碌,人在做事情時不會想吃,閒下來時就會想吃東西,吃習慣了,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想吃,少吃少忙碌。

  問:以後師父圓寂,我們會想師父怎麼辦?

  答:我在西方接你們,但也要你們放得下,到時我們就在西方見面了。

  ★人家在講我們的是非,修就是修這些。

  問:聽師父開示聽得很高興。

  師父: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三心范圍很廣,貪嗔癡亦包含在內。“五觀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此三心亦即現在、未來、過去三心。

  問:聽師父開示,有時不敢吃太多太飽,但體力又差,該如何?

  師父:要吃飽,只要不貪、不著就好,不要說好吃多吃一點,不好吃少吃一點。

  ★貪一樣,就有很多樣出來。

  ★不說是非,說是非就失敗,說是非讓人不安定。又如愛情愛別、愛漂亮……,則又要來六道輪回。

  ★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體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輪回的苦,悟到一條,就是一條的智慧出來。

  ★較能干的人不好修,就會想怎樣怎樣?修行是修香味觸法、粗衣淡飯,是看能不能修得腦子清淨解脫。

  ★寺裡也會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會害怕,會修的人則會想:等我修好一點來度他,不會修的人則會和他結冤仇。

  ★修行要修無礙的,像鳥在做巢,“籠雞有食鍋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他飛到哪裡即到哪裡,隨處也就飛走,是最自在的一種鳥。修行要處處不掛礙,心才靜,才會念佛,如如不動。

  ★沒有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

  ★從無始以來帶的善念少惡念多,所以我們的自性被蓋住了發不出來,故有妄念、愛睡,無法與它抵抗,這就是業障,故要做些事情來調配,否則是到處聽,聽得亂糟糟,煩惱都沒處通(沒地方發洩)。

  問:有時候好像有魔?

  師答:不要說他是魔,要說自己是魔。

  師:出家不能貪求名利。

  徒:師父如今名聲遠播四海。

  師:我也沒感覺。

  徒:這才是真功夫。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擁護你,不是刻意強求來的。

  ★如果有一個人修得好,則其他人也會沾福(一人有福帶滿屋),則人人也會起勇猛心,向他學習,每個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勵,否則起是非、嫉妒、愚癡,大家都不安定。

  ★社會是造業的路,出家是極樂的路,得解脫。

  ★凡事都說自己不對,說忏悔教我,而不起煩惱,則是無我相,就不會有壞念頭。

  ★貪一樣則多一樣,少一個念頭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則十人有十人差錯。

  ★弘法利生,就是犧牲自己。

  ★我不識字,教你們一些基本修行方法,你們識字,看些經及釋迦佛、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傳記,學他們的修行方法,諸佛菩薩都是有願的,所以修行要發大願。

  問:我發不出這個願?

  師:願,不是要我怎麼樣,這還有個我。願,是自然的,像師父也沒有說我要怎麼樣,但現在有這樣的成就,我也不知道。

  ★修行,是做人不願做的,勇猛精進,不是和人計較這是不是我做的。斤斤計較,即和社會人一樣,做人不做的才是修福慧,修行不是用算的、計較的

  。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六)

  ★少用頭腦--不是說不用頭腦做事,而是說遇事做過了就是,不再去分別你我是非,對人也是一樣。

  ★比較率直,智慧易開。

  ★不要沒影說有影,人家說這不用錢,不打稅,卻是求大驚(吹牛)。修行要注意身口意,以前有過忏悔,今後不再造業。稻穗成熟,頭是垂下來的,未成熟的,頭是挺得高高的。不好的要參,好的參不到,因他看不出來人家好的在哪裡;好的參學,見人不好,正好改過,反省自己有沒有這個樣子。

  ★直直的人說話有時雖不很合適,不很好聽,但不應該視為壞話。有的人說得很好聽,但心不是那樣。

  ★有時心直者說話無別意,但聽者會歪曲,甚至又把他想得很復雜……。

  ★你們拜我為師,我給你們的是佛法,若我以後不在,你們仍依著去行,道心才會堅固,出家路才走得圓滿。

  ★自己會去覺到的,是有根基的,如沒有根基的,盡多煩惱。

  ★會聽的,開示才有用,如不會聽的,開示也沒有用。

  ★凡事不要執著,有時碰到某些事,總想要使它比較完美、比較理想,一直把事放在心上,追求、一直追求,這就是執著。

  ★出家了,如又分別計較,就是斗爭。

  ★吃、睡隨緣,不必去執著佛沒念沒拜,這也是執我相。

  ★心開花就開,心開就念佛,念佛蓮花就開,但念頭一轉沒有了。

  ★趕快修,修到西方去,否則這裡很苦,你看這麼熱……,西方是清涼的所在。

  ★修到要去的時候,不掛礙任何一樣,每一樣都無掛礙,只靈靈覺覺的去。

  ★阿彌陀經中,六方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即六方世界--東南西北上下方皆有色相,不管哪裡都說要去西方。

  ★師兄弟間要談佛法,不談世間法,否則愈談愈遠,阿公阿媽,接下去這樣做比較好吃,沒完……。

  問:以後時間還很長,很耽心會不會走錯路,若走錯路很可惜。

  答:每天早晨起來,不要去講那些雜話,這個那個,要快多拜佛念佛,公事辦完辦私事,靜一下,這樣腦子清淨,比較有正念。人家在做什麼?說錯了什麼?不會跟著錯了。然後也要回來想一想(自省),有沒有做錯了什麼?有正念才會清楚自己所為何事。

  ★有善根的人,講會聽得進去,沒善根的人甚至會跟你吵。

  ★有善根的人,師父講他,他知道師父在教他,會說忏悔。沒善根的人反說師父怎麼還說他,生起煩惱……,就想:還是在家好,有父母,吃好穿好。如嫁人演那場戲,結果是再墮落,或有人想到要離開此地,那以後就沒有人會講他了。

  ★輪回是有的,不要以為沒有,很苦!

  ★我們的衣、食、住雖不好,但修行是清淨所在,我們心中沒有什麼,沒有事情,每天就這樣,是清淨的地方,在家則是五濁惡世。

  ★虛雲老和尚朝山時,赤足,一只椅,背包袱,忍饑過日,朝到哪裡算哪裡,明天的明天再說,心中無所住,都有龍天在護持,我們就是沒有願,有願則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到。

  ★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能夠身體沒出毛病,念佛而過,就要很滿足,明天再來時,明天再說,不要去掛礙,故說不必想以後的事。

  問:那是不是說不管任何方面的事,都不要去掛礙它,專心於道就是?

  答:會聽的人,聽一、二條就知道,不是每一樣都講,以前法師講經都留些讓你自己去悟,不是每樣都講,又不是在講故事。

  ★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以前在大陸是要看那個愈有修、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試他,故意用那種無理的態度去刺激他,或有時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壞,或打他一下,要看根基到哪裡,才能試到哪裡,否則對無根基的人,徒增其煩惱,在台灣是行不通的。一般女眾從父母身邊來,扭扭捏捏的習氣還在,用的方法都是世間法。

  ★認識壞的就是好的,否則每一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怎麼去修?就是從這裡去修,才能去煩惱。如果每天就是這個樣子,做做吃吃,不去悟道,到老來還是一樣(而他也說他在修行),而這裡(指著頭說)還有很多煩惱。

  ★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

  ★沒根基的人,煩惱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解釋,也是聽不進去,轉不過來。(煩惱不除,正念不出來)

  ★你們女眾已染重病(感情重),不要再來那愛情愛別離,喜歡兩個女眾在一起睡,說你為什麼不跟我好。要分開,要遠離一點,如果執著下去,就是邪了。

  ★做常住的工作是沒條件的,不要做得怨天尤人。

  ★每一法師都有其度眾生的法門,不可隨便毀謗批評,因而影響別人對佛法的信心。

  ★比丘相即是佛相,有比丘法師來即要問候招待,不要再去分別哪個人有修?哪個人沒修?

  ★一邊工作,一邊念佛,就會感覺到有地獄、因果、輪回等,才會警覺應趕快念佛求生西方。

  ★別人好的要贊成他,如不好的也贊成他,則自己的罪會加倍。

  ★東西好的,不要把它變成不好的。常住的東西用物,要盡量使用、保存得宜,不要無心或故意把它放壞了。

  ★做人若出家修行才值得,要不然在社會上,生兒育女,到要死時還捨不得,不願走。

  ★人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等八苦,若有願力修苦行,以後有小神通,什麼事到哪裡都知道,自己有所覺,自己有主。

  ★聽話要會聽,要聽聞佛法,不要聽俗氣話,前者是解脫的,後者是是非。不要還有相,有個“我相”計較你我相,是壞種子。

  ★聽話要對的才聽,如聽無理的,會影響別人,也會受因果。

  ★要修性,每個人都有佛性,佛性即是道。

  ★有你我相,則易起爭執,出家不是來修斗爭的,出家是要統理大眾,即每個人都好。經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說的,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蘊。誦經不是光唱唱就好,要去體會意義,否則出家真可惜。

  ★說是說,要修到自己看到就知道,自己悟出來的,否則大家都很執著(指看經典)。苦行不是簡單的,不是一直做,一直做也不是辦法,一直拖到頭來也是拖……。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七)

  ★台灣出家很普遍,大都是受了教育來出家,大陸出家是了生死、行苦行,學佛菩薩的苦行來出家,大陸出家要先修三年苦行,吃苦才能解脫,我們現在出家,在食、衣、住上不要貪戀,不要像在家一樣,才能修出福慧,粗衣淡飯才能了生死,要學佛的福慧,三寶即佛、法、僧,僧就是要好好地修,要淡泊才能修戒定慧,念佛定來就是禅,初學佛入門就要念佛,心心不離佛,心定就是禅,有佛有淨土,初步是訓練身、口、意,我們出家了,就要找那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在念阿彌陀佛中,一面做苦工,頭腦才不會亂想。

  ★我們來時是迷,要去的路,簡單說即是念阿彌陀佛。

  ★我們是帶業而來,但不要隨業而去,出家要上報四重恩即父母、師長、眾生、國家恩,下濟三途苦,出家要能好好修得解脫自在無掛礙,才有所交待。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八)

  ★出家為求解脫--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於衣、食、住、香、味、觸、法中不起貪念。

  ★我們累世所造的惡業比山還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會現前,所以有時候覺得出家後,業比在家多,我們要有力量跳得過去,如果不伏煩惱又起心動念,那就又造新業了。

  ★業障到,無明煩惱起,如無正念則邪念起,處處看人不順眼,處處不順心,就想離開另找道場,或覺得沒意思,還俗去,其實只要一起煩惱,就是自己不對,不管你有理還是沒理。

  ★做事不要計較,看到沒做好的,撿起來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講別人,那就是又造口業了,做事情不是替誰做的,是為消自己業障而做。

  ★所以出家的好處,你們還看不出來,還不知道,這些業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出現。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實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嗔、癡,及消我們的業障。例如:在擦椅子時,師父說再擦干淨點,你們會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這種想法是俗人的見識,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所以,修行貴在直心。

  ★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縱容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不要執著於現在的父母家人,這些親人都是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

  ★修苦行即是在洗頭腦、換種子。

  ★生為女身,能出家,得遇大善知識,又有安定的道場,應該感到萬幸才對,應該趕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氣,改掉不好的念頭與觀念。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麼事都化為沒有的力量。

  ★你們現在無色相的都沒看到,所以沒興趣,總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

  ★在食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給什麼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些、壞一點也吃,否則吃太多,吃太好,業不易消,如又起貪念,則仍在輪回中。其實真正說起來,什麼東西拿去化驗也都會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這麼吃,我們就跟著吃,不起煩惱掛礙。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九)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忏悔,不是帶業去,又帶業回來。

  在戒場盡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學威儀規矩,不是去論是非、造口業的。

  受了戒就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修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參,就要參壞的,別人犯錯,我們不去犯錯。別人不如法,我們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著,否則本是持戒,結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煩惱,不和人沖突。

  出家飯要吃得穩,就當切實苦行。

  不去貪、嗔、癡,無法開智慧。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寶。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忏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它不會講話而已。

  去我執,從粗衣淡飯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為度眾生則恆順眾生,像哄小孩一樣,很多是為了給眾生種福田,師父並不需要,眾生見到師父生歡喜心,但師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沒有做什麼

  你們這些青年人很發心來出家,可是這個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們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樣,要知道怎樣才能了生死,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還有什麼貪境、喜愛的或掛礙的,那麼臨終時就現那種境界,一見歡喜就跟著去了,結果是墮落於輪回之中。但如我們淨念念佛,則臨終現蓮花、佛菩薩及光明等聖境。故要在世時除掉貪境,使心淨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飯,不能再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樣。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還十六兩,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這樣一生皆在還債討債,死死生生永遠跳不出輪回的圈子,況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於心何忍?

  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語、結黨、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二堂課誦要多體會體會,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慎勿放逸。”是提醒大眾。

  智慧開則經藏全在裡面,經藏是在心裡面的,不是在外分別挑選的。目前法師有的是政治法門,如辦學校、講經說法後,易貢高我慢,或衍生感情問題,比丘及比丘尼互相利用等……,很少人教我們如何去了生死。這是對事不對人,不是有意批評,而是要我們認清方向。

  出家後什麼事皆以忍辱為重要,會說我們的,都是我們的指路者,沒有他們,我們不會進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這麼辛苦了,還這也嫌、那也嫌,沒一樣對的,干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該走到哪裡去,又不能嫁人,這樣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獄。

  念佛才是真正清淨、正當的一條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須買票搭飛機,西方法船是無色相的。

  道教修道人與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為了生死,道教則修長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進,他們也有一個羅漢體,有些羅漢體已經在山中活了好幾百歲,還沒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歲仍不究竟,因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羅漢修生死的解脫,要斷祛見思二惑,要能捨身,不顧這個身體,不怕苦,修身口意三業,六根清淨,才能解脫生老死苦。

  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則十方國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聲。

  世間有很多的斗爭,我們要找個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一樣清淨的地方。

  我們糊糊塗塗來生,但現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彌陀佛。

  四生都在不斷輪回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們,六根對六塵起貪念,難得自在。在佛七期間,看能否找出一條了生死的路,顧肉體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愛惜這個肉體,就無法解脫。

  雖然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淨則佛土淨,心清淨無煩惱。

  無妄想,則亦是淨土,此是娑婆淨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裡?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用行的,心意要轉變,諸佛菩薩都有願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臥中皆不離佛,拜佛念佛都與佛相應,不要說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

  練不倒單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沒有說要用什麼方法?怎樣去練習?這樣就有執著,這是一個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

  師父教你們唯一念佛,師父以前在山上是隨緣,眾生能吃,則人亦可吃,天人供養自然,如果餓了硬是要忍,身體會餓壞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練那一種不倒單、不吃東西,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回,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淡飯,現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很方便。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觀想:依照祖師們的修行遺規來修行,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食、衣、住……的淡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如果被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回,被社會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事事都要能明理,隨順人家,才能指導人,否則自己都不能明理,怎麼指導人?我們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來指導教化別人,否則就成俗化活動,事不能隨順人,就是無度量。

  出家人一樣仍需要地理,但如修行到那裡,道行即有感應,道行如有修,地理包含於修行,故說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自己本來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來的。聽,乃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麼?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貪、嗔、癡,不講究衣、食、住的舒適,不要和世俗人一樣,否則就變成了政治法門。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去解脫生死。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父母生我們,不知從哪裡來,但我們現在要找往哪裡去的一條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會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打佛七是為了讓眾生有要去西方的觀念,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看西方的境界,前者是生滅,後者則是不生不滅的。念佛要心心不離佛,不要被俗念給拖走。

  念佛定來即是禅,故說要有禅有淨土。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掛礙。

  師父:有佛菩薩、有淨土,是法師講經說法向那些人講的,讓他們有個依靠,但佛經上說,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作,那佛一定來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夠了。

  哪裡有什麼菩薩?度眾生是要願力去執行,像觀音普賢亦是,但臨終應皆捨,若有願力在,則再來度人,功德更為殊勝,願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薩從沒有離開我們,都還在,雖示涅槃沒示現,但經、律、論仍在,佛菩薩會教,不要以為沒有人傳就沒有了。

  臨終時不要存有要見菩薩色相的心,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裡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我們這裡(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裡有東西,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今天講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們(指社會人)就沒有,以前古人只講一句就夠了,今天講很多,等你們回去慢慢領會就能悟到的。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執事人不好做,所以執事人交下來的事,不管好的壞的,都要歡喜承受,不起嗔心,這樣頭腦會較清楚。好的撿起來學,壞的放一邊,自己心裡明白就好,順此修忍辱波羅蜜,修行不問是非,不問有理無理,出家與在家不同。你們努力修行,有問題趁師父在時提出,師父為你們解答。

  現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災難比較多,深著香、味、觸的喜愛,痛苦也比較多。

  有時間就看點經書,看經是要了解,知道要怎麼修,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等。

  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忏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為難。較早的人善根較好,但很少出家。現說釋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後仍要歸淨土才能了生死。我們佛教也應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過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樣都能捨,才能修到行,每一樣愈簡單愈好,以方便不起煩惱,心才愈堅,妄想才少,所以說要粗衣淡飯。

  我們出家人,不要有貪念,才能除煩惱、去貪嗔癡,不要和在家人一樣,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謙說“貧僧”,就是每一樣要愈簡單,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則貪念還存在,沒有除去,而他也說他在修行。妄想是從貪念生出來的。

  再說捨身,捨身是什麼?就是粗衣淡飯,穿是三件衣,沒有說要穿好的,每一樣捨離,每一樣都不能和社會相比,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會人相比,就又有愛別離苦。

  儒道二教,都還沒有解脫,我們佛教來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說還要去念書,讀書哪裡有談到要粗衣淡飯?

  受戒學佛、祖師的行願,又有經書讓我們看,看有沒有一條了生死的路,世俗的書我們都在未出家前讀過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輪回之苦。

  父母生了我們,我們才有知,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在哪裡?現在我們會不會了解死到哪裡去?現在來出家,就是要找條出生死的路,不要再來輪回。所以說如果要了生死,就淡泊諸欲望,學戒才不會亂做,才有規矩,認真做,不放逸。我們談苦行,苦行是我們的祖師普賢、觀音、文殊、地藏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今天就照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來修行。

  不要執著,一切隨緣,若有師長幫你做事,你覺得承擔不起且損福,這就是執著,怕福讓人家得去,要人家得到福,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讓別人得到福。

  拜萬佛很好,假若這世無法超出三界,下輩子還知道要修行,且禮佛消業障,又能超度往生者。

  大魚吃小魚,人像大魚,什麼都吃,就是最凶猛的老虎肉也吃,故業障深重。若不好好求忏悔,多禮佛,等到彌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時,則一點善根都沒有,更不用說要修行了,若能多禮佛,求忏悔,好好修行,多種善根,到時候說不一定能成為彌勒佛的弟子。

  都是有個“你、我”在爭,看能不能修到沒有“你、我’,這種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則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這樣就不能修心。

  修行當從粗衣淡飯下手,而現在整天都在考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業障,現在倒把福慧吃下去,業障也隨著來了。

  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不是師父說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

  煩惱、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裡來,若執著則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就是家人來寺裡用齋,也要他們添油香,讓他們有正確觀念。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

  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

  遇有煩惱或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就向阿彌陀佛說:又來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彌陀佛,說煩惱快走,沒這回事,以心治心。

  寺務處寫那些是與眾生廣結善緣,與外面辦公上班的抄寫不一樣,而和晚課的功德相同,勿起煩惱。

  要誦戒,才沒有那些愛情、愛別。

  父母生我們恩情很大,不出家要報父母恩很難,因為都是冤親來的,出家要上報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們。父母不僅是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還有以前那麼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頭,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這是生死念頭。父母喜歡我們嫁人,像他們一樣,愛別離苦。如果你喜歡這些,以後你愛怎麼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戲,也不用禮、義、廉、恥,畜生中都沒有這一些,更自然。

  父母對我們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與社會是相反的,越疼我們的,到臨終時,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應專心於道上,否則又是愛別離苦,生死輪回的路真危險。

  不要拿那些壞東西放在心裡,很痛苦,不要愛漂亮,穿我們這件衣服(指出家人三衣)直接到西方,如愛漂亮,以後有自然的衣服穿,不用做的,有的還沒有去,就已經在裝那個形了。

  在家人看不懂,以為我們苦,如果道心不堅固,如活在陽地獄,感到什麼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煩惱。有的道心比較堅固,但以前的種子還在,師父講是講,你們聽是聽,外境的影響還是很大。

  我們要修福,譬如別人沒得吃,分給他一點,設法幫助別人的困難,如此才能福慧雙修,不會再去做惡(當機者心開意解,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們注意因中的行為,要斷修惡,至於性惡是果中,如能現時畏因,則果非我們所能免,要自然應付,由目前善因或可移。)

  在修行過程中,生了煩惱就不好,要沒有煩惱才好。

  我們學的是無形的心地法門,是無上法。

  身體有病,吃什麼藥也沒有用,念佛沒事就好了,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

  經典即是路,煩惱時拿來化解,要會用。有煩惱來,會應用,煩惱即菩提,不會用的,煩惱即是無明。如煩惱來不知解脫,著於煩惱,有如吃錯藥,吃到毒藥。藥是隨人吃的,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藥。要回光反照,把它改過來,不要說別人不對,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這個“口”很重要。

  修行要注意口業,口好就好,不要說:我雖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會有是非,但不要與人在那邊論是非,不要一張嘴巴唠叨,論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有時間就拜佛、念佛。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這樣才會更精進,不要常說我,就是這個“我”在作怪。

  要沒有分別心,才能去我相,如執我相,即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會開。

  總說別人不好自己好,說好就高興,說不好就難過,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則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樣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這樣對我們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煩惱。

  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這個,這才是真功夫。否則到哪裡修也徒然,如修到這點,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不除你我相則無法解脫,師父教的是解脫法門,不是說要收人才的。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

  佛教中最怕是非,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所以不要說是非,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帶著煩惱入輪回中。台灣女眾很幸運能出家,大陸上很少出家的,念書的也不多。

  我們的耳朵總是喜歡聽聽,看看有沒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眼睛也喜歡看好的,這點對修行不利。

  父母生下來時懵懵懂懂,長大以後即惹塵埃,即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煩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與信眾接應,要說佛法,他如向你說俗氣話,就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有時間,你去拜佛,到處走走。遇有不良份子來,不理會就是,銅錢沒兩個不響。

  信徒來,要善言招呼,請他們禮佛、吃飯、寺裡走走,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第一要點,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擺出來,這就修不到行,要知道他們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薩道,不要修壞行,要修好行,不要數說別人罵別人,譬如有信徒要來廚房拿東西,要好好問他:“有什麼事?要什麼東西?我幫你拿。”不要以不好的態度對人家,這樣才能度眾生,否則別人看了會說:“出家人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麼事碰到都會應付,講話也要知道怎麼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別人也喜歡接受,也不造業,故我們要養慈悲心,行菩薩行。

  如人人願吃苦,則人人皆可成佛,可到西方,蓮花化生,我們出家人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彌陀佛,這樣慢慢修,心無煩惱,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辦事情不執著並不是隨隨便便做,而是要盡心做,但做過就沒事了。如果心一直掛礙,放不下就是執著,不執著才能辦好,如執著反而辦不好,執著就沒有智慧,辦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並不是簡單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樣事細心做,會做得合適。而不是每一樣都做,結果每一樣都沒做好,不做還好,給你一做反而更亂。

  做事情是用來調心,心才不會亂想。我們出家人做事與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為賺錢,出家人做事是與道合,否則看起來和在家人一樣,都是為三餐做事情。

  事如何能辦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話來耍使人,這一種要避免的。要好好講,講清楚,以種花為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給他看,否則事情做不好,又起煩惱。

  有的人說話令人起煩惱,不能安頓人的心,令人不知怎麼好,又要別人聽他的。其實他聽不聽別人的?結果他就在那裡心煩悶,起煩惱,解不開。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來出家這麼辛苦,什麼都沒有,就穿這種衣服(指三衣)……;有的人就會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過如此而已。女眾不來出家就擦口紅,你們現在沒擦,看起來也很好。

  在家人殺生,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我殺你、你殺我,所以才有輪回。

  一理通,萬理透徹。

  只要貪一樣,就要再來輪回,承天寺這樣蓋,我也不執著任何一樣,否則還要再來輪回。

  出家人老來愈修愈無掛礙,要往生眼睛一閉好像睡覺。我們晚上睡覺就像死去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了,結果第二天起來,馬上又開始執著,看這個東西是我的……又開始了。

  心若清淨,就有精神,做起事來有活力。看你們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樣,卻是很懶散的樣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來出家是大孝,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現世父母,連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出家修行,是要找我們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這個你們還不知道,智慧不開,就像月亮被烏雲遮住了,光明顯不出來。

  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大悲是體,一切都要從慈悲中出來。

  要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心本無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

  西方在哪裡?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

  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要依佛法,互相客氣,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們都帶業而來,還有很多要……。

  一個世界,猶如一粒沙,有恆河沙數世界眾生,每一個皆可到西方。

  要憐憫一切眾生,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也是來修行、來種善根的,對他們要發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在社會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則被人排擠,故出家比較好修。

  不要有驕慣性……。

  修行要到哪裡都一樣,都能自在,修就是要修這些。

  多看金剛經,比較不會執著。

  人家在說話,不要搶著說,等人家說完再說,這是禮貌。

  牛雖然是拖勞,但不知離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現在世來還債的。如有人做官把錢拿出去飛到國外,最後來台灣當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會轉,但慢慢地有一天也會生覺,譬如犁田時,還會教我們(轉彎)。

  師父開示是針對大眾,不要以為是在說某人錯,而生煩惱,如有錯,私自承認忏悔,要自省改過來。常執著就起煩惱,自己煩惱不說,還染及別人擾亂大眾,否則怎說統理大眾,要先能治家再治國。

  有德行最要緊,大家出家做什麼?就是在修這個行,修本來面目,要看師父種種自然而現,而生覺悟,聽後要去體會,不要聽過就算了。

  不要有我執,如有我執,智慧不開,不能有貢高我慢之心,會障道。

  在台灣沒地方參,所以要自己參自己。

  不要著急。

  善知識在哪裡?在心。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馬。

  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社會上都是執著色、受、想、行、識,未出家前都種了花花世界的種子。

  追求色、聲、香、味……,易增貪念。

  四生裡,吃飽了就睡,(昏沉)生散亂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轉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無主。出家人穿破舊衣服,將它洗干淨(穿穿)縫縫補補,這雖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時,花花綠綠,有錢可裝扮,沒錢則痛苦,就想盡辦法,想怎麼賺錢,追求則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說話則說佛法,說解脫的佛法,社會每樣都追求,都為生活追求而已。

  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我們不去貪它、著它,只要過得去就好了,不能說東西多,就拼命地吃,這就是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餓肚子,依自己食量而定,吃飽就好了,不去分別好吃不好吃。以前東西都是自然的,現在的東西都是化學的或灑過農藥,真的不能吃或壞了,就不要吃,亂吃、吃多了死翹翹。貪一枝草,都要再來輪回,佛要多念一點才好。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著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們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干淨整齊,也不輸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則在家人不會想供養,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會想供養我們。

  要講別人之前,先和這個(指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沒有煩惱,處處能自在。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邊念佛,去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貪戀世間的東西,就還要輪回在四生裡。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飯,不著香味觸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飯、不穿衣、挨凍、不睡覺,想當一個老修行。而是修到一個境界,自然不餓不困。

  做事情是訓練我們的頭腦,有事做才不會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講求物質上的享受,愛漂亮,頭發怎麼修飾,衣服怎麼穿,若有錢人,還可以搞這些花樣,沒錢的人為了這些就會步入歧途。貪這些香味觸法,則四生皆有份,墮落為蝴蝶、豬、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氣的人穿得到。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講求好壞。

  在家人不懂,以為沒生孩子就命苦,自歎不如人家兒孫滿堂,殊不知他的冤親債主少。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麼事都不管,這就有堅固心,這就是修行。若做是做,還打妄想:要讀佛學院,要……,這還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出家修行不簡單,出家事情較多,因為冤親債主皆來討,故病苦、種種不如意事齊到。若能跳得過,則好修行,跳不過則無法安心辦道,故有病苦時,也當勉強自己,多禮佛,業障才會消。

  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我們對,而別人不對,我們若讓他作主,則變成我們不對。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轉。

  經藏在哪裡?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智慧開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理出來。

  法器、唱贊,這些都是自然會的,不是刻意去學,智慧開自然而然就會了。

  在佛陀正法時代,魔王無法破壞佛法,他就說要在末法時代,穿出家人衣服,來破壞佛法,就如同現在的人,現出家相,而他的頭腦卻是在家樣,這就是魔。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別,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拋棄父母不顧,希望成空。一口氣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掛礙,愛情愛別、生、老、病、死、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回逃也逃不了。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回。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飯、香味觸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佛是人做的,但女眾要比男眾多修五百世。

  我們在世間幾百年,才等於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間不好過,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樣,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後來就要披毛戴角還。

  處處君子,處處小人(能人名堂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十)

  ★和社會人交接只是應酬,應酬心裡也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會人談論俗事,要談佛法。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識,修五蘊皆空,粗衣淡飯,離香味觸法,也不是教你不用吃飯,而是吃飽穿暖就好了,不可貪。

  ★出家修行不是競爭斗爭的,競爭斗爭還有名利。

  ★不要執著好壞,若執著壞的,永遠停留住,不能進步,例如自己做錯事,心裡就感到很難過,心不能開,一直執著這事,就無法安心辦道。一切皆是幻化不實的,過了就算了,若執著即生煩惱。

  ★一個人不是壞,而是習氣,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能原諒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壞人。

  ★每天不起惡念煩惱,從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少說話,多念佛,言多必失。

  ★忍辱波羅蜜,不要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修行不是修給人家看的,若是形於外的,你有幾兩重,人家一稱就知曉,修行是向內不是向外的,要給人感覺不出來,這樣我們也好安心辦道。

  ★誦經、看經、念佛、說話,這是一天當中所必經之過程,話要少說,誦經看經的時間不超過念佛時間,還是要以念佛為主。

  ★所謂無色相,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亦即“真空妙有”,意思是外境確有此物或此事,我們心中沒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若心中有著這些事物,煩惱即會由此而生。

  ★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聽得清楚,念佛要與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靜下來,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別人也不知我們在念,專心工作,別無妄想,也是一心。此是佛心,與佛道合,因有正念,所做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慈悲,所見的自然也是正知正見,此也是佛心。

  ★若於工作時,還知道我在做什麼,還有感覺,則這只是修福。若工作時,沒有個念頭“我在工作”,亦即沒有什麼感覺,這就與般若相應,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任運而行,隨緣度日,任何事皆不擔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榮辱,都冷冰冰放下,如此外緣清淨,心中智慧自開。

  ★平常心即是道,每天保持不起煩惱,不起歡喜心,多念佛拜佛。

  ★對人不好也不壞,隨緣和人結善緣,不攀緣。時時刻刻注意起心動念,有壞念頭,要馬上提醒自己。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莫令心放逸。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緩,細水長流。

  ★靜坐是念佛助緣,靜坐可調身心。

  ★這樣做做吃吃、吃吃做做,較不能悟道,因為形形色色要真看破才有辦法。

  ★師父說的知道了,再來就是受持,受持很要緊。

  ★念佛,心才有寄托,才不會去著其他旁的事情。

  ★開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羅漢,斷見思惑,即無我相,才能了生死。對此句有感悟心,仍有這個那個意念浮存,全是基於有個我,有了我即自私。

  廣欽老和尚精選法語(十一)

  ★念佛--離境,與佛相應,才知此心與佛心同。

  ★見聞覺知是六根的作用,我們的自性就在六根門頭,每天與我們在一起。

  ★起心動念都是自己不對,此是因為還有個我在。此是細相,一念才起相便起。

  ★智慧是無色相的。

  ★要有菩薩的精神。

  ★平常因是習氣、你我相的關系,念頭常是自然而起的,非特意故,應慢慢改,多念佛。

  ★修行非如豆腐干,拿來就可吃,十年二十年,一句佛號還保持下去,加上信願行,如此下去。

  ★西方是歸宿,如老農夫等太陽西下,可休息了。

  ★行的方面很多,善者念佛。

  ★念佛即入中道,沒有好,沒有壞。念佛亦屬幻化,但屬正念,故我們要以幻(念佛)滅幻(妄想)。

  ★身體不好,不要太去理它,說它有病就有病,說沒有病就沒有什麼事了,不要為病苦生煩惱,肉體不去理它,也就是了,貪嗔癡才屬大病,肉體的病乃是小病。

  ★常住即慧命所寄,有常住才有我們,我們當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計生命安危。

  ★聽執事人的話,不要故意刁難執事人,大家同心協力。

  ★人家笑我們沒讀書、做苦工,我們當拿出志氣來,努力修行,讓別人瞧瞧,我們確實不簡單。

  ★修行目的在了脫生死,並不是爭名奪利,有些人請大官寫匾額,借以打知名度,而師父一字不識,全靠自己苦修而來。

  ★不要想到外面參學,現在一般俗氣重、爭名奪利,好的學不到,反而把壞的帶回來。

  ★凡事都要忍辱。

  ★戒是戒內(自己),不是戒外(別人),當我們起了壞念頭時,就應拿戒律來制止,以戒為師。

  廣欽老和尚100句行持語錄

  1、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2、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3、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4、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裡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5、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6、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7、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8、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

  9、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10、別人沒有行的,做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則,批判別人,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

  11、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

  12、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13、只有那些不開化、不明理的人,才會把不實在、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

  14、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能夠沖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15、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16、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17、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18、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

  19、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20、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托,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21、寺廟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不可能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在家裡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何況十方人?處處要能忍,能順承,心才會安。

  22、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23、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

  24、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25、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26、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

  27、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28、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癡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濕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回。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回,脫離娑婆苦。

  29、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御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30、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回中,這是很危險的。

  31、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32、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沉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33、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34、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35、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36、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37、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38、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39、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40、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41、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當多念佛、拜佛、布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42、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43、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44、離俗出家,若不能捨掉俗緣,仍掛礙家裡的人與事,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45、在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46、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47、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萊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48、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49、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了。

  50、不要說這色身是我,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而這個心,卻是要拿佛心出來應對一切。

  51、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回,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52、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

  53、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54、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若還執著我在進步,或做了多少功德,會起我慢貢高,還是很危險。

  55、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語、結黨、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56、西方在哪裡?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57、念佛定來即是禅,故說要有禅有淨土。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58、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回,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59、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60、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61、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62、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掛礙。

  63、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64、我們這裡(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裡有東西,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65、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66、有時間就看點經書,看經是要了解,知道要怎麼修,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等。

  67、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忏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68、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不是師父說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

  69、煩惱、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裡來,若執著則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70、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

  71、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

  72、佛教中最怕是非,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所以不要說是非,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帶著煩惱入輪回中。

  73、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彌陀佛,這樣慢慢修,心無煩惱,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74、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要依佛法,互相客氣,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75、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76、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77、這些業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出現。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實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嗔、癡,及消我們的業障。例如:在擦椅子時,師父說再擦干淨點,你們會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這種想法是俗人的見識,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所以,修行貴在直心。

  78、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縱容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79、比較率直,智慧易開。

  80、修到要去的時候,不掛礙任何一樣,每一樣都無掛礙,只靈靈覺覺的去

  81、每一法師都有其度眾生的法門,不可隨便毀謗批評,因而影響別人對佛法的信心。

  82、別人好的要贊成他,如不好的也贊成他,則自己的罪會加倍。

  83、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我們像廁所裡的蟲一樣,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認苦為樂,就如同廁所的蟲,我們認為臭穢不堪,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若把蟲放在清水裡,蟲會死亡。

  84、不用多看書,只要多念佛,智慧一開,經藏自然在你心中。

  85、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要繼續輪回了。

  86、男女眾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歲亦如此,除非已開悟證果有定力,否則容易出毛病。

  87、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人生就完了,趕快勇猛精進,莫放逸,多念佛是當務之急。

  88、虛雲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補了穿,胡子留了那麼長,有一餐沒一餐的,只為了了生脫死,勇猛精進,把身體都捨了。

  89、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90、這個臭皮囊是借給我們住的,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它,造無量無邊的惡業。

  91、若你將地掃干淨,師長硬說你沒掃干淨,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說:‘好!好!我把它掃干淨。’這就是修行。

  92、做什麼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就是修苦行。

  93、行住坐臥皆在念佛,定下心來念,便可覺悟到: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彌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94、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瘋和尚亂講話。他叫一只豬過去世的名字,那只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回。

  95、學佛是師父開示一句,自己有所覺悟、體會,不是說得多,說多了那還在轉。

  96、念佛有很多障礙、妄想,念一句都不簡單。

  97、身為徒弟的人,若師父有再大的過失,我們也不能說,若我們聽人家說他們師父怎麼樣……,其實真把這些話說出去,則他們的罪都歸於我們,說四眾過罪。

  98、修行要修無礙的,像鳥在做巢,‘籠雞有食鍋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他飛到哪裡即到哪裡,隨處也就飛走,是最自在的一種鳥。修行要處處不掛礙,心才靜,才會念佛,如如不動。

  99、聽開示不是聽得多不多,而是聽得進,聽不進,聽得進也要會應用

  100、如果有一個人修得好,則其他人也會沾福(一人有福帶滿屋),則人人也會起勇猛心,向他學習,每個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勵,否則起是非、嫉妒、愚癡,大家都不安定。

  忍辱、破我相:

  出家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修,那些好的、快樂的順境,已經不必學了。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能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我們出家的意義就是要了斷恩怨,要怨親平等,對惡人、有冤仇的人,我們要平等發願,度他們一起成佛,這樣我們才會起平等慈悲心。

  出家,主要在演忍這場戲,演得過,就是佛菩薩。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之人福報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業障,開啟智慧。

  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分別善惡、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別,就是六根不清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直到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譬如說: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反而覺得如獲至寶。

  出家就是要捨身,人家怎麼罵,怎麼侮辱,都無所謂,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寺裡也會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會害怕。會修的人就會想:等我修好一點來度他,不會修的人則會和他結冤仇。

  凡事都說自己不對,說:忏悔,請教我,而不起煩惱,就是無我相,就不有壞念頭。

  出家修行不是競爭、斗爭的,競爭斗爭則還有名利心。

  你看彌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如果一個人沒有度量,吃不了一點虧,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壞話,就是沒有修行。

  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寒山問拾得》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相傳寒山為文殊菩薩化身,拾得為普賢菩薩化身。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雲:還有甚訣可以躲得?拾得雲: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哙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哪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鬓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歎,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那時哪個辨?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

  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干,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廣欽老和尚說:你的我慢、自大、貢高,是你所有煩惱的開始。

  痛到腸斷 能耐得過

  苦到舌根 能吃得消

  煩到心亂 能忍得住

  困到絕望 能行得通

  屈到氣憤 能受得起

  怒到發指 能息得平

  恨到切齒 能消得散

  急到燃眉 能定得安

  喜到滿意 能沉得下

  話到唇邊 能停得下

  財到眼前 能看得淡

  色到情動 能脫得開

  老和尚慈悲地說:

  這個很簡單。你要發願,把自己當做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任何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因為它是在最底層的。

  從古到今,偉大的人都是能夠做大事的人,都是心胸寬大,謙虛努力!應該加倍用功才對,嫉妒是沒有用的。

  煉心養心修心

  歷事煉心! 臨境煉心!

  吃苦煉心! 磨難煉心!

  持戒養心! 慈悲養心!

  清淨養心! 念佛修心!

  無論哪一道都是考試,不斷提升自己的靈性,逆比順好修。

  廣欽老和尚開示談出家: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回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果也不出生死輪回。

  老和尚說:“既已離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屬越是關心我們,那麼那層情愛別苦會越纏越深,終至哀哀怨怨,永不得解脫,甚而隨之生死輪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愛之心,這是輪回之因,我們應當發願:對那些有怨仇的債主,要起慈心,有能力的話,尚且要度他們,何況是父母這些對我們有恩的人。雖然,因世俗的觀念,父母不諒解我們出家,產生怨隙,我們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氣,發願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後去度他們,如此才是大孝,而不違出家之志。”

  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裡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回,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俗氣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淨,到時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辦法報親恩。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罣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羁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眾,接受供養,再把此供養轉施為利益眾生的事業。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廣欽老和尚:要照顧自己的心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終有一天要丟棄,是沒有用的東西,我們要捨身,利用這軀殼來修苦行,磨煉它,不要太顧惜它,以去掉對這個形相的執著。一個苦行修圓滿的人,他的心會照出自性的靈光,會照出過去的事情來。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澹泊一切、不去攀緣。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那裡,韋陀菩薩自然擁護你到那裡。要盡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加福慧,否則一輩子不能了脫。

  如果生死已經了脫,能弘法利生,到那時候,雖然我們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會跟著而來。

  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心修得清淨,那麼臨終時,這個心便投入蓮花,由西方蓮池自然化生,而不是經由父母精血而來的穢體。如果由父母體生的還是有生死輪回。

  雖然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但是如果念佛,心淨則國土淨,心清淨無煩惱、無妄想,則也是淨土。此是娑婆淨土,心即是西方。

  出家人一樣仍需要地理,但是要看道行,道行如果有修到那裡,就能感化,則地理、人理、天理,都包含在修行中,所以說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照這樣去做,到那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就有德行,不但人見生歡喜,也可感化人。

  修行是要到那裡都一樣,都能自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

  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事邊念佛,去除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經藏在那裡?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開智慧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煳煳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而且又會

  領悟出一些真理來。

  打法器、唱誦梵呗,這些都是自然會的,不是刻意去學的,智慧開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人有生、老、病、死、愛別離等八苦,如果有願力修苦行,以後會有小神通,什麼事到那裡都知道,自己會有所覺,自己就有主。

  現在承天寺,來的人什麼樣子都有,但鬧中取靜,才是真修行。有的人還跑去大馬路旁修行,甚至車子開過去,他也沒有感覺。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內心自然生法喜,不要因外面環境好而歡喜,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沒有怎麼樣。

  凡事不是光用嘴巴說,或是去分別的,而是自己開智慧體會出來的。

  不要祈望施主送東西來,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龍八部都會擁護我們。

  廣欽老和尚:戒是對治自己的心

  對佛法還沒十分了解就去受戒,會容易造成貢高我慢。

  你們懵懵懂懂地出家,又懵懵懂懂去受戒。

  受戒是要去求忏悔,不是帶業去,又帶業回來。

  在戒場要儘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求忏悔。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得好、住得好、吃得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要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置、吃得好。

  受戒是去學威儀規矩,不是去四處攀緣、論是非、造口業的。

  現在的出家人進戒場受戒,出了戒場後就沒有戒了,因他不知忏悔,自己認為受戒以後就是大法師了。

  所以,在還沒進戒堂之前,應該苦學苦修,出戒堂後更應該忏悔,更加努力精進。

  假如出戒堂就自認是大法師,處處要指導人家、擺架子,佛教就會進入末路。

  有些人受戒回來,反學些貪念回來,衣食住更求享受,不知道勇勐精進,這樣就不對了。

  在家人做生意要使人相信,須吃苦、守信。

  而出家人不能使人相信,就是因為如此。

  貪衣、食、住,不持戒、不修持,如此怎能使人相信?

  能守戒、吃苦耐勞,則信徒更會相信、信仰、恭敬你。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並不是要做「大法師」。

  身份沒有高低之分。

  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別人做,自己不做。

  戒是戒內(自己),不是戒外(別人)。

  當我們起了壞念頭時,就應拿戒律來制止(以戒為師)。

  受了戒就應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修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參,就是要參壞的,別人犯錯,我們不去犯錯;別人不如法,我們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著,要知制這條戒的原因,學習這條戒的精神,而不是執著戒相、形式。

  否則本是持戒,結果反被戒回去了。

  持戒是不生煩惱,不和人沖突。

  受戒不是燒那幾個戒疤,戒是在心。

  知道錯了要趕快忏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受戒是受「忍辱」,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不起煩惱,那就是戒。

  如果能忍辱,則不易犯戒。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那是無意的。

  現已受戒知道戒律,就應當嚴持戒律,莫放逸。

  壞的念頭跑出來時,無論做出來了沒有,內心求忏悔,不再犯就好。

  剛出家的人,都帶著一身的習氣業障,妄念紛飛、心猿意馬,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而現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舊模式翻成新的模式,將原本習以為常的習氣,轉成負載道法的行儀,所以出家要有戒。

  戒就是因果,有所約束(知因果而事先不去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修得這些,因果才會圓滿。

  有戒就有定,有定就能發慧,天龍八部會自動來擁護。

  出家人如果沒有戒律的約束、薰習,則與俗家人無異。

  如果在人與人之間,仍起人我是非,就是未發菩提心,是犯戒。

  以戒為師,快要犯了,自己就會知道,趕快忏悔:「阿彌陀佛!忏悔!忏悔!」

  否則犯了才知道時,已經犯了。

  要誦戒,才不會有那些愛情愛別離苦。

  誦戒,必須熟谙戒本,則自然每天都有戒,只要有願力要持戒,自然心裡會清楚自己的持犯,否則,依文誦戒 ,天天誦也誦不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诃薩

 

上一篇:四十四位博士談佛教,震撼所有人
下一篇:一定要學會讓金錢財富追著你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