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講《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 第11品下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下)白話文

  三、深解經義解脫生死

  擁有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璎珞,人的心也未必能知足常樂。《正法念處經.觀天品》卷三十四:

  寶物歸無常,善法增智慧;世間物破壞,善法常堅固。

  若有順法行,隨人百千世;雖種種寶物,不能至後世。

  種種財寶物,則可強劫奪;王賊及水火,不能拔法財。

  受持四句偈的法益,像於正法田中播種,因緣合會時,必成長菩提華果。法財不畏水、火、惡王、盜賊、不肖子孫的掠奪,由此法財登法王寶座。法財之性德能渡眾生至清淨莊嚴、究竟常樂的佛國。因此,《金剛經》才會再三叮囑,短短的四句偈勝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布施。財寶只能資長一時的色身端嚴,無法使我們獲取內在的平靜和面對無常的超然自如。

  有四個婆羅門,他們精進修行,各具有五種神通,但是對死亡仍然感到怖畏恐懼。他們相互討論著,如果有一天索命的小鬼來到時,就各顯神通,讓小鬼找不到。

  第一位婆羅門用飛行術,也逃脫不了死神的追趕。

  第二位婆羅門潛藏海中,也難逃拘魂的鏈鎖。

  第三位婆羅門隱入須彌山裡,還是躲避不住索命的刀斧。

  第四位婆羅門遁進土坑地層,仍舊抵擋不了業風的崩裂。

  佛陀觀見四位婆羅門,各自想盡辦法要逃脫死亡,卻無法如願。佛陀以此事告誡諸位比丘:

  「空中或海中,深山或地底,這些處所都無法避免無常的來到。想要真正不死,應該思惟四法。什麼是四法?

  一切諸行無常,不起貪戀,如是修行。

  一切有為皆苦,厭苦欣樂,如是思惟。

  一切諸法無我,不住我相,如是受持。

  熄滅三毒火焰,涅槃為安,不依神通,如是證得。

  信受奉持經教聖谛,乃至四句偈等,都是解脫煩惱的入手處。

  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只樹給孤獨園向佛陀請法。因為身軀肥胖的緣故,全身汗水淋漓,氣喘如牛的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大王的身體太肥胖了。”

  波斯匿王羞慚地回答:「佛陀!我真的是太胖了,才走幾步路就氣喘如牛,我也常為肥胖感到羞愧和苦惱。”

  佛陀說:「人應該常常憶念,飲食應該知量,身體才能健壯,不但不受肥胖之苦,而且腸胃容易消化,得到養生延壽之利。”

  波斯匿王聽完後,歡喜地返回王宮,叫一位郁多羅的少年,在每次進餐時,就大聲念誦佛陀的偈言。每當波斯匿王想要大快朵頤時,郁多羅就開口念誦:夫人常當自憶念,若得飲食應知量,身體輕便受苦少,正得消化護命長。波斯匿王因為佛陀這首偈言,從此節制飲食,恢復健碩的身材,行動輕便敏捷,不再受肥胖之苦。

  一首偈言可以使人遠離口腹之欲,護命延壽,也可以止息眾生三毒的造作,解除身心揹負的重擔,得到寂滅的輕安與喜樂。

  四、無為福德究竟常樂

  《金剛經》一再強調無為福德的勝妙,為什麼呢?前文我們也提到要行財施,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做到,一般的眾生也歡喜接受施與。財物的布施,就像我們面對一群哭鬧不停的孩童,用糖果或玩具的給予,暫時安撫他們的哭鬧,這種「欲鉤牽”只有短暫的功效,無法讓孩子永遠不哭不鬧。反觀法布施就不同,是用種種方法,調理孩子的情緒,教育他們不是用哭鬧就能解決問題。就像一句俗諺:「你應當教孩子點石成金的方法,而不是送他們黃金。”

  每個人都期望過著平安吉祥的生活,周圍的人事都能和極樂世界一樣,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沒有冤仇瞋怒的逼害,但是現實的生活中,往往適得其反。阿彌陀佛用四十八願建設他的極樂淨土;釋迦牟佛更以五濁惡世,做為他萬德莊嚴的淨土世界。淨土在哪裡?如何得生彼國?在《阿彌陀經》說,要得生彼國,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什麼是善根福德?

  一、五戒十善是善根福德。

  二、四聖谛八正道是善根福德。

  三、三十七菩提分是善根福德。

  四、四攝六度是善根福德。

  修諸善業都是培植善根福德因緣,由此入解脫門徑。一個無憂無懼的生活,當然須具備善根福德因緣。外在的祈求,不如返觀自求,用念佛停止人我的爭執用忍辱贏得自在,用持戒遠離恐怖,用慈悲廣結善緣。「從心開始”,改革我們的內在,如禅門的詩偈:「參禅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兒子斐文德,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皇帝賜封為翰林。裴休不希望兒子因為少年得志,造成心高氣傲,因此把他送到寺院裡修行參學,並且要他從行單(苦工)上的火頭和水頭做起。

  這位翰林學士,每天挑水砍柴,工作十分勞累辛苦。看到寺裡的老和尚每天就是閉目靜坐,心中憤憤不平。但礙於父命難違,只得強制忍耐。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按捺不住的開口道:「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得怎能消?”

  老和尚聽了,微微一笑,也念了兩句詩回答他:「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這一炷心香,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與無為福德相應,不僅能消萬劫糧,更勝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珍寶的布施。因為無為福德之性,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一、轉煩惱為菩提。

  二、止啼哭得安樂。

  三、導迷津至彼岸。

  四、渡有情登佛境。

  從捨財寶破悭貪,繼而開拓無為的財寶,一分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或缺;四句偈等,都應全力依法而行。含藏自性的寶礦珠玉,遠勝恆河沙數……

 

上一篇:淨空法師:你吃它半斤,你將來要還它八兩,人死為羊,羊死為人
下一篇:學佛後,有這些感知,說明你走對了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