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第二十四願供具如意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第二十四願 :供具如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欲求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頌曰 極樂無為諸薩埵 每時供養億諸佛 四事百味諸供物 如意隨願常湧出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六:所求供養具如意願(義寂);供具隨欲願(璟興);所求供養具皆順意樂願(良源);供具如意願(禮阿、慧雲、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供養如意願(靜照);供物如意願(法然)。今從禮阿法師,采用“供具如意願”之名。 二、願成就文 第九、二十三、二十四等三願成就文合說: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缯蓋、幢幡,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諸佛及菩薩、聲聞之眾,在虛空中,化成華蓋,光色昱爍,香氣普熏,其華周圓,四百裡者,如是轉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後,以次化沒。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於彼剎中,諸菩薩眾,所須種種供具,於諸佛所,植諸善根,如是色類,不圓滿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譯): 供養諸佛願、供具如意願等二願合說: 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欲共供養,八方上下無數諸佛,皆令飛行,欲得萬種自然之物,則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悉遍已後,日未中則還我國,不爾者,我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供養諸佛願、供具如意願等二願合說: 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欲共供養,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皆令飛行即到,欲得自然萬種之物,即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悉皆遍已後,日未中時,即飛行還我國,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 分為三願: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我居寶剎所有菩薩,發勇猛心,運大神通,往無量無邊無數世界諸佛剎中,以真珠、璎珞、寶蓋、幢幡、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華、伎樂,供養承事,回求菩提,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我居寶剎所有菩薩,發大道心,欲以真珠、璎珞、寶蓋、幢幡、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華、伎樂,承事供養,他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世尊,而不能往;我於爾時,以宿願力,令彼他方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養,令彼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我居寶剎所有菩薩,隨自意樂,不離此界,欲以真珠、璎珞、寶蓋、幢幡、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華、伎樂,供養他方無量諸佛;又復思惟,如佛展臂,至此受供,劬勞諸佛,令我無益,作是念時,我以神力,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諸佛面前,一一供養,爾時菩薩,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阙此願文 《大悲分陀利經》:阙此願文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人天大眾,雖遍至佛前,不能現其德本,欲行供養,無有器財供物,如常啼菩薩賣肝覓供具,貧女老婦切發換燈油,善惠仙人殷勤求蓮華,皆由薄福,缺乏供具,故深苦其志。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欲植善根而力不及,欲供諸佛而不得願,乃自修內外布施,無所顧戀,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國人天,供他方佛,或赍本國具,或自化作物,一切供具,如意自在,應念即至,豐儉任緣,轉變無礙,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魏譯單舉供具如意,宋譯兼舉令他方諸佛,各舒手臂至彼剎受供;且舉供具自至他方諸佛面前,一一供養。供佛之事,彌陀設想之周全,願力之難測,真不可思議也。 六、釋疑通妨 問:菩薩變化供具,有實用乎,有則違唯識理,無則化現何益? 答:本願加力,威德定力,不可思議,此唯識所不判。化現而有實用,如寒谷之筍,飽孟母腹;河流之酒,醉越卒口;眾生業感,妄心所化,尚有實用,菩薩願力之所變現,豈無實用乎?況一切萬法,何物不化現耶?此不但契唯識義,亦深顯法性緣起妙理。 問:成就文言:“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阿彌陀經》言:“各以衣祴,盛眾妙花。”是從本國持行,二經相違如何? 答:菩薩供養非是一准,或可本國持行,或可他國化現,各據一邊,彼此不相違。此經約大旨,顯菩薩之德本,彼經且說菩薩之欲樂,故不相違。 七、願文略解 “在諸佛前”者,彼國菩薩遍至諸佛土後,在諸佛前。 “現其德本”者,謂彼國菩薩,功德智慧廣大故,種種供具自然而至。功德是本,依此德本,現諸供具,故名現其德本。 “諸所欲求”者,此是菩薩意樂。供養在心不在物,或可通能供所供,他經雲“供給所須故”,如阿難供乳、狝猴獻蜜之類,佛雖無求,為物示現,菩薩供給,如佛意故。 “供養之具”者,《阿彌陀經》但舉持本國華供佛之事,華者供具之最,以表心華,例如世尊因位,以五莖蓮供佛之類。若依下成就文及異譯、《往生論》,則列多種供具,即真珠、璎珞、華香、伎樂、缯蓋、幢幡、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金銀、七寶等。 “如意”者,如菩薩之意,應念即至,廣狹隨宜,多寡任緣,存沒變化,自在無礙,如維摩室中不思議之類、如虛空藏菩薩自空中雨諸寶。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中之菩薩,想在諸佛面前,現其供養之德,所需種種欲供養之具,若不能如意自在得之者,我就不取正覺。
上一篇:信願法師:念佛住不退轉(二)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29914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