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是全知麥彭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凝集全知麥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結晶,是整個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圓滿齊備宣說釋迦牟尼佛生平事跡之巨著。全知麥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與由衷的敬仰,為後世留下一部記載佛祖行持的光輝論典。以下簡述佛祖釋迦牟尼傳記。
本集是《釋迦牟尼佛廣傳》四持戒品 44、婆羅門子智慧抉擇。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為一婆羅門兒子,當時有一大臣廣聞博學,知識淵博,婆羅門子便在大臣處聽聞吠陀教授,隨後就精通一切以吠陀為主之學問技藝,並因此而深獲上師特別關愛。一次,大臣為觀察眾弟子心性差異,便告訴他們說:“我現在已陷經濟困窘狀態,貧窮無財、一無所有。”眾弟子皆對上師恭敬愛戴,於是他們便開始化緣,並以化緣所得飲食供養上師。誰料上師卻說道:“我無需你們辛苦化緣,如欲真正幫我,則可為我募集一些錢財。”弟子們為難應對:“我們現在無此福報,只能以化緣行乞。供養我們之人實乃微少,若欲在婆羅門中招集財富,我等既無辦法也無能力。”
上師則進一步“啟發”道:“發財一般需通過學問才能得致,怎奈我現已人老力衰,無有辦法再行此舉。”弟子們堅定說道:“如有我們可為你盡力之處,請盡管吩咐。為報答傳法之恩,我們會為你竭盡心力做一切事。”上師這時就故意說出所有想法:“一般心志脆弱、不堅強之人怕難以成辦,但你們還是應當想方設法助我廣集錢財。古人雲:‘窮婆羅門可偷盜,無財無富即貧窮,無人知曉窺見時,即可竊取他人財。婆羅門依此積財,偷來錢物歸自己,若能親奪眾人財,此乃對師大護持。’”眾弟子聽到後不經觀察,即刻應承下來。而此婆羅門子則素來禀性善良,他聽到上師所說話後即認其並不合理,故而一直未肯抬頭。上師看見後,覺得此人可能尚具一定智慧,便欲親自對其觀察一番:此人是不敢偷竊,還是對我漠不關心?或者覺我所言不如法而不願聽從?我應再三觀察。上師一邊想一邊就對此婆羅門子說道:“其余婆羅門弟子聽說我貧窮後皆不忍心坐視不管,他們各自都欲發揮自己所能助我一臂之力。而你卻低頭不語,不知你是對我不關心,還是不敢偷盜?你為何沉默不言?”
此婆羅門子誠懇說道:“我實非不關心上師,也絕非對上師貧窮困苦置之不理,我只是覺得上師所說並不合理,因你所說可於誰都無法看見之時、之處造惡業,實際絕無存在可能。對非天、天人、佛陀而言,有何可逃脫他們眼目觀照之事?認為自己造惡別人不知,真乃愚癡之見。你自己就已了知自己為非作歹,這怎能說無人知道?此乃自己親知、親做之鐵定事實。如此看來,這樣行事焉能無有過失。所以我對如此行事毫無興趣,亦不敢恭維上師所定計謀。”
上師聽到後非常高興地說:“你為真正明了如何取捨我所言含義之人,絕不肯為財富而喪失自己智慧,真乃了不起之大智大勇。若一人以無慚無愧心違法行事而得天王果位,還不如自己親捧破舊器皿前往敵人門口討食過活。”
婆羅門子聞言後開始贊歎上師妙計,並高興說道:“所言正是!所言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