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什麼是真正的皈依?發菩提心,獲得永不失業的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皈依就是找見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在一兩歲、三四歲時,心性就處在那個沒分別的世界,那就是極樂世界。天真的、爛漫的,那就叫如來。他那個世界就叫極樂世界,沒有一點煩惱。

  我們既然來了,還得想辦法回去。如來還得如去。如來如去,才能到極樂世界。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受欲情所牽,只知道來,不知道該怎麼回去了。皈依的皈就叫回去,咋回去?就得依了。依什麼呢?依佛的正知正見正法,這就叫如來。回到哪去呢?回到極樂世界。就是皈依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所尊,慈憫故!皈依如來了,就是皈依我們的本來面目。真要認識自心本性了,那麼往生極樂世界就容易多了。你還想去哪?你成如來了,你要去哪個世界?如來就是極樂世界。實際上佛法是最簡單的,領悟真理、天真爛漫那就是極樂世界。

  發菩提心,獲得永不失業的人生

  在社會大眾的印象中,往往覺得佛教消極悲觀。之所以會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解脫道的修行從認識到結果都偏向否定。比如無常,是對常的否定;無我,是對我的否定;說人生是苦,是對世俗快樂的否定;至於涅槃,則是對整個輪回的否定。

  有人會因此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如果輪回停止了,未來是什麼?生命是否由此終止?如果這樣,人生究竟還有什麼意義?這也使得一些人對學佛產生畏懼心理。

  如果我們在解脫道的基礎上,再接受大乘菩薩道的思想,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就會完全改變。解脫道是偏向對負面情緒的否定,而菩薩道在否定的同時,非常重視對正向品質的開顯。

  生命有兩個面向,既有魔性,也有佛性;既有根本無明,也有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每個生命都具備覺悟潛質,都能成佛。無明使生命充滿混亂和煩惱,不能自主。但在這個迷惑系統的背後,還蘊含著無限寶藏,那就是圓滿無缺的覺性。

  在生命的某個層面,我們和佛菩薩是無二無別的。或者說,佛菩薩所具備的慈悲和智慧,也是每個眾生本來具足的。

  這些品質不會因為我們是凡夫就減少,也不會因為我們輪回六道而丟失,它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認識它、開發它。這一認識,為我們的修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心。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大乘佛子,關鍵取決於他是否生起菩提心,是否具備“我要幫助一切眾生解除生命痛苦,從迷惑走向覺醒”的崇高願望。只有具備這種願望,才能稱之為大乘行者。反過來說,如果不具備這樣的願望,不管讀多少大乘經典,修多少大乘法門,都不能算是大乘行者。

  

  發菩提心,就是以覺性為基礎,進而建立無盡的悲願。當我們生起“盡未來際利益一切眾生”的願望後,就永遠不會失業了。

  菩薩的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何等深廣的願力!

  菩薩道的修行,是在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走向覺醒的過程中,完成慈悲的修行。

  正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所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這種慈悲不是我們平時的小慈小悲,而是觀音菩薩那樣的大慈大悲,其標准,就是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慈悲。如果還有一個眾生不是他慈悲的對象,這個修行就是不圓滿的。

  另一方面,菩薩在利益眾生的同時,也在弱化我執。所以利他不僅可以成就慈悲,同時也可以成就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不過我們要注意,做事也很容易成就我執,成就自我的重要感、優越感、主宰欲。換言之,做事既可以成就無我,也可以成就我執,關鍵是自己的發心。只有帶著純粹利他的心做事,才能成就無我。

  在菩薩道的修行中,中心的轉變非常重要。凡夫的人格,是依自我為中心建立起來的,這就必須完成生命中心的改變。將原來的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三寶為中心,以眾生為中心。

  《普賢菩薩行願品》告訴我們:“若令眾生歡喜,則令諸佛如來歡喜。”可見,菩薩的修行必須以眾生為中心。只有轉變中心,才有可能弱化我執。在弱化我執的過程中,不僅能成就智慧,也能成就慈悲。所以,利他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具有不可思議的功用。

 

上一篇:仁清法師:為什麼很多佛教徒都擁擠在佛教大門口沒有提高和進步?
下一篇:10位戒友分享戒色心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