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於曉非教授:談人間佛教 覺悟人生與奉獻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按:著名佛教文化研究專家、印度宗教研究專家,“亞洲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於曉非,對自己恩師——淨慧法師提出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理解!

  我親近淨慧法師將近十年了,在這十年當中經常聽他老人家開示。今天我想談談對他老人家提出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這八個字的學習理解。在此借“二谛與三性”來表達我的一些體會。

  二谛與三性,這在佛法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誕生於印度。佛陀涅盤後大概五、六百年時,有龍樹菩薩出世.後來又有無著菩薩出世。他們所弘傳的教法就形成印度大乘佛教鼎盛時期的兩輪——中觀和瑜伽。傳承到我們漢地來,中觀主要有鸠摩羅什大師所譯的一些經典;瑜伽主要由玄奘大師到印度去求法回來而弘傳。玄奘大師以及義淨大師(唐朝人,比玄奘法師小三十五歲,因仰慕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風范,後也赴印度求法十余年)他們都表達過這樣一個意思——印度的大乘佛教無非中觀和瑜伽兩輪。而中觀以二谛為根本,瑜伽以三性為根本。所以二谛與三性是佛法的綱領。要想樹立起對佛法的正見,二谛與三性是不能不清楚的。

  二谛:真谛與俗谛

  怎麼理解真谛與俗谛呢? 恐怕大家都讀過《金剛經》。《金剛經》的最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謂有為法,通俗地講就是我們凡夫所能理解所能認識的境界,我們凡夫理解的種種事相。這個事相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有為法的特征是緣起的。佛在《金剛經》裡教誨我們對一切有為法要作夢觀,作幻觀,作泡影觀,作露觀,作電觀。一切有為法如夢怎麼理解?有人講既然作夢觀,覺得是夢,都是假的。這樣講過於粗糙了。

  作夢觀,這是佛陀所作的一個很精彩的比喻。比如說我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只老虎來吃我了。我在夢裡著急,跑啊跑啊,一下子醒了。一摸身上,背心都濕透了。老虎真的來吃我了嗎?沒有,根本沒有!我是在夢中覺有老虎來吃我了。有沒有老虎呢? 根本沒有! 一點兒影子都沒有! 認為老虎來吃我了,這絕對是我的一個錯誤認識,這是第一條。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固然沒有老虎真的來吃我,可你不能否認我做了一個老虎來吃我的夢,這夢還是做了。釋迦佛用這麼一個很精彩的比喻,告訴我們面對一切的事情、有為法,要作夢觀。兩個方面:第一夢是有的;第二我們對夢作了一個極端錯誤的認識,那個認識是沒有的。

  一切有為法是因緣和合,眾緣所生,是緣起的。這個緣起的法是有的。但是沒有的是什麼呢? 沒有的是我們這些凡夫對本來是緣起的、是因條件而生的無常無我的法上強加的一個自性,就是那麼一個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獨立存在的常一不變的東西。而你加上去的這個自性,佛說根本沒有!就像我在夢裡覺得老虎來吃我一樣,這種見解、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這種見解、認識是錯誤,也不能否定事物的存在,事物的相續,事物的緣起。這就是真俗二谛。真谛是自性無;俗谛是緣起有。佛法講空,空什麼?佛教中的空絕對有它特定的意義。空的是自性,空的是我們對事物的錯誤理解、錯誤認識,而不是空的事物本身。我做了個老虎來吃我的夢,我所要否定的是把夢的內容當作真實這個錯誤認識,但這個夢還是做了。所以佛教空的是錯誤認識而不是事物,這叫“破見不破法”。

  有人說佛教講無常,那有沒有常? 成佛涅盤了是不是常? 什麼是佛? 佛,全稱是佛陀。佛陀是印度翻譯過來的譯音(Buddha)那麼譯意是什麼呢?就是覺者,覺悟的人。有人問佛教是不是有神論? 難道佛教是無神論嗎? 佛教是無神論。佛教不承認有一個第一性的主宰的神。佛教所認為的佛陀不是第一性的神,不是一個造物主。佛陀是覺悟的人。覺悟了什麼?覺悟了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相。

  那什麼障礙了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實相呢? 就是我們在一切由因緣所生的法上所執著的自性見。也恰恰是因為對世界有這種錯誤的認識,我們才生死輪回。我們之所以在三界生死輪轉,就是因為我們不認識真實。比如說我,從小一點點長起來,個頭在變,相貌在變,腦子裡邊的知識學問在變,待人處事的方式在變,最後我還要生病、變老,總之我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種種的變化。雖然我處處都在變,但我總覺得有個不變的。什麼不變?我,沒變。生下來的那個是我,媽媽給我起個名字。到死的時候還是我死了,那個名字底下有一個不變的東西。佛教認為這是非常錯誤的見解。其實沒有那個不變的東西,這就叫無常。

  有人又問了,沒有一個不變的東西,那到底誰在生死輪回呀? 這是個大問題。輪回的概念不是佛教所獨有的,是釋迎牟尼佛創立佛教時借用佛教產生之前的其它思想學說中的一個概念,但是對於人為什麼會輪回的理解佛教是獨有的。佛教講一切事物僅僅是因緣和合。不承認有一個輪回的不變的我,好像一個不變的東西在不停地“搬家”一樣,這不是佛教的輪回觀。

  佛教是講兩個方面——真谛與俗谛。從俗谛上說,世界是緣起的,是有因果的。從真谛上說,世界是無我的,沒有一個自性,沒有一個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獨立存在的、常一不變的東西。這是佛教對輪回的真正的理解。

  所以佛教講佛陀是覺者,覺悟的人。可是在有神論的宗教中,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我們是被造的。信仰的結果是因主而得救,神與人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但佛教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覺悟,也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佛。這是佛教跟其它宗教很重要的區別。

  所以真谛與俗谛講自性無,講緣起有,講一切法是空。空的是什麼? 空的是我們在緣起法上的錯誤認識,但是緣起法本身是有。這個有就像我做了一個老虎來吃我的夢,這個夢是有的。所以《金剛經》講要作夢觀。《金剛經》下面講要作幻觀。在佛經裡邊屢屢有這樣的例子,說在印度有一類幻化師(可能就是現在的魔術師)。他准備很多材料,磚瓦呀,草木呀,再讓弟子們在台上表演。大家就看見:台上出一頭大象在走。台上有大象嗎?根本沒有! 認為有個大象在那兒走絕對是你的錯誤認識。但是不能否認這套魔術表演還是有的。所以要作夢觀、作幻觀。一切法如夢,一切法如幻。

  我們無始劫來所熏習的常見,最不可更改的錯誤見解,就是認為有一個自性、不變的東西。

  真谛與俗谛是兩條真理:一條是勝義的真理叫真谛;一條是世俗的真理叫俗谛。佛法的正見首先是二谛圓融見。什麼是有? 諸法因緣所生,俗谛是有;什麼是無? 我們對因緣所生的無有自性的法上強加的自性是無!二谛圓融見是佛法的正知見。

  講俗谛,是講有的一面,緣起有,世間宛然因果相續;講真谛,是講空的一面,自性無,不承認有一個不變的東西。所以既是因果相續的,這中間又沒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如果構造一個函數來表達這麼一種思想的話,那這個函數應該是點點連續,點點不可導。它點點連續,因果相續;它又點點不可導,不可微,求極限沒有常數——這是佛教的二谛圓融見。

  講二谛圓融就是要對治我們眾生的兩種邪見。第一叫“常見”,就是認為有一個自己決定自己的、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的自性。我的形態、模樣什麼都可以變,但是骨子裡有一個我,那個不能變。佛教認為這是極端錯誤的見解。首先要破。用真谛的自性絕對無來破這種常見。但是一講自性絕對無,有人又倒到另一端去了——“斷見”:否定因果。本來世間是緣起的,這種緣起宛然相續。佛陀為破斷見講俗谛,而二谛圓融見才是佛教圓滿的見解,叫“不常不斷”。

  但是佛陀也講斷見與常見兩個固然都不對,可是在你接受不了的時候,與其落斷見不如落常見。佛陀講:寧讓眾生墮常見如須彌山,不能如入斷見、空見如芥子許。佛法的正見是二谛圓融見,既要了解自性空,又要明了因果相續。佛法是以緣起幻有,破有邊的常見;以自性本空,破無邊的斷見。

  現在所談的這一切,都是從凡夫境界上說的。凡夫總是錯誤地認為因緣和合的法上有個自己決定自己的、不變的、常一的東西。佛說根本沒有!這叫破見。但是佛教破的不是事物本身,事物的因緣相續還是有的。佛破的是我們對有為法、對事物上所起的那種實在的執著,這種實執根本就不存在!

  從二谛的理論中,我就引申出在實踐上對覺悟人生與奉獻人生的理解。

  從真谛上講,觀一切法自性本空,就是以般若來修智慧資糧;從俗谛上講,觀諸法因緣所生、因果相續,就是以我們的悲心來修福德資糧。佛陀是兩足尊,是兩種東西具足的尊者。哪兩種東西啊?智慧資糧與福德資糧。修智慧資糧就是時刻地觀諸法本來是空。修智慧資糧就是時刻觀一切法空,修福德資糧就是觀一切法因緣所生、因果相續。相對應的修智慧資糧是修大乘六度的第六度——般若,所成就的是佛的法身;修福德資糧是修大乘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所成就的是佛的報、化這兩種色身。法身、報身、化身三身成就才是圓滿的。

  《金剛經》裡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偈子是對治我們眾生的自性見,偏重於真谛說的,是讓我們因佛陀的這一段話觀諸法的空性,證空性而得法身。佛的色身依法身體性而顯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的每一相、好都是佛陀在因地裡發了無上的大願,經過多生累劫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而成就的。

  佛教徒見佛的相、好,就要念佛的功德,很多參禅的人不拜佛,是偏執於一端。禅宗,側重於智慧資糧,是引導著我們見空性的一個法門,講要起疑猜: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懷疑。懷疑什麼?懷疑錯誤的見解。人總覺得什麼事情都懂,什麼認識都對。佛說都錯了。所以人要懷疑。其實根本的錯誤太多了,佛說眾生的錯誤我若一劫、一劫余都說不盡呢。最根本的錯誤就是執著於自性,執著於有個我。懷疑不起,不破除多生累劫所熏習的錯誤見解,怎麼能見空性?

  而阿彌陀佛的往生法門,側重於俗谛,是從佛的果德上,從佛陀無始劫來所修行、所成就的福德上說的。觀阿彌陀佛的相、好,思念阿彌陀佛因地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佛陀的每一相都是其因地的功德所成就的。所以要以信字當頭,信佛的功德。信念一定要堅定,才能修彌陀法門。

  從真谛上說,有智慧而不住生死,這是佛陀的智慧,是般若。曉得凡夫生生死死是因為不認識世界的真實,執著於一個自性而捨不得撤手。我們背離了真實因此墮入了輪回,這種正確的見地就引發我們生起堅固的出離心,不會沉溺於醉生夢死的人生。從俗谛上說,有悲心而不住涅槃。這個世界是因緣和合的,我們自己覺悟了,但是要看到還有那麼多的眾生不覺悟,不曉得這個道理啊。我們要發願,度眾生,讓大家一起覺悟、一起成佛。這是發起廣大的菩提心。前者,有智慧而不住生死,發起堅固的出離心,就是覺悟人生;後者,有悲心而不住涅槃,發起廣大的菩提心利益眾生,就是奉獻人生。覺悟人生,這是佛教頂天的一面;奉獻人生,這是佛教立地的一面。

  我常給朋友們提醒:“每個佛教徒都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釋迎牟尼他老人家說了一個什麼道理,是老子、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耶稣、穆罕默德、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牛頓、愛因斯坦……所有這些思想家、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沒有說過的。而正是因為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樣一個與一切外道不共的道理生起了信心,才會信仰佛陀說的教法,才是學佛。

  (文章選自於曉非《二谛與三性——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與人間佛教》,有改動,未經本人審閱)

 

上一篇:星雲大師:《為高考祈願文》 祈願學子金榜題名!
下一篇:獨尊湛現:愛慕虛榮與情執心,對我們人生是最大的傷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