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太橋旦曾堪布:學佛了,就跟普通人不一樣了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了,就跟普通人不一樣了嗎?  


  文:太橋旦曾堪布

  學佛,是讓我們跟普通人不一樣,比普通人更了不起嗎?還是越學佛越普通、越平凡?我的看法是,學佛要達到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我說的普通,指的是心態,把自己看成普通人。普通人的心態是很平常、不造作的,沒有太大的架子。

  普通人沒有很多錢,所以不會歧視、侮辱沒有錢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很偉大。

  普通人地位不高,所以不會看不起沒有地位的人,不會很傲慢。

  普通人學位不高,沒有很多學問,所以不會覺得自己非常優秀,不覺得自己跟平常人不一樣。

  他的心態比較單純,跟別人相處時很隨和。兩個普通人做朋友,相處是非常舒服的,因為你也是普通人,我也是普通人,沒有高低、貧富、貴賤的分別。

  一個貧窮的人,跟富有的人做朋友很困難,一個地位高的人,跟一個地位低的人做朋友也很困難。比如說,如果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好一點,地位高的人不認為對他好是真心的,懷疑這是有求於他。

  普通中的普通,和普通又不一樣,是普通人做不到的。比如說,普通人很單純,單純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是天真了,這個天真不是傻傻的天真,而是有智慧的天真、單純。  

  我們學佛之後必須做一個接地氣的人。普通人是接地氣的。

  很多有錢的人、地位高的人,有很多成見,認為自己很優秀,自以為是。他們覺得自己不普通,所以高高在上,不可能做接地氣的事情,比如為別人做飯、打掃衛生。

  我們學佛之後,不可以這樣,不然我們學佛就學錯了。有些人認為自己是佛弟子,所以高人一等,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佛陀在所有人之上,不等於我們佛弟子在所有人之上。佛陀成佛了,所以在所有人之上;我們還沒有成佛,所以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在所有人之上。

  佛陀在修行的路上,一直做到普通中的普通,所以達到了至高無上的果位。普通中的普通,我們在很多成就者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比如成就者巴珠仁波切的故事。

  普通中的普通

  有一次很多人請求巴珠仁波切傳法,他答應了。那時交通不方便,他走路過去,剛好碰到一個母親帶了兩三個小孩去求灌頂。

  巴珠仁波切穿得非常簡陋,就像乞丐一樣。他們結伴同行,巴珠仁波切看到母親帶著那麼多小孩很吃力,就幫她背小孩,為小孩做飯,去河邊取水。

  他知道他們去向巴珠仁波切求灌頂,但是他從來沒有告訴他們:“我是巴珠仁波切。”

  我們怎麼知道巴珠仁波切沒有透露他的身份呢?那個母親心裡打算:“這個人雖然像乞丐一樣,但是人很好,把我的孩子照顧得那麼好,我如果向他求婚,很可能他會答應的。”

  那個母親明明知道巴珠仁波切是很偉大的成就者,所以去巴珠仁波切面前求法,如果她知道他就是巴珠仁波切,她怎麼敢想這些事?

  到了傳法的前一天,巴珠仁波切對那個母親說:“我有別的事,先走一步,你們慢慢來,我們還要見面的,到時候我還要好好照顧你們。”

  到了傳法的那一天,那個母親看到,原來法座上的巴珠仁波切,就是路上一直陪伴她的乞丐!她內疚地想:“尊貴的巴珠仁波切在路上照顧我的小孩,有時候給小孩擦屎擦尿,可能都弄到嘴裡去了。啊呀,我是不是很大的罪人?”然而巴珠仁波切對他們母子格外地照顧,給她很多酥油、食物。

  從巴珠仁波切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普通中的普通。他做的這些事情,是普通人做不到的。他是那麼地無私、慈悲,那麼地接地氣,真心誠意地照顧他人。

  如果我們每個佛弟子都做到這樣,不信仰佛教的人對佛教徒會有很好的印象。然而很可惜很多佛弟子沒有做到,佛法那麼偉大,我們卻沒有做到佛法教導的那樣無私和慈悲。

  我們作為佛弟子,一定要做到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我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做起,哪怕是很小的事,只要能幫助到別人,就不要袖手旁觀,要當成自己的事一樣來做。巴珠仁波切就是這樣,一路上把那個母親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所以感動了那個母親。  

  那麼,什麼樣的狀態比較接近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就像偏僻地區的農民,相對而言內心比較清淨、單純,沒有那麼多的染污,我們達到這個狀態,再慢慢回歸到三歲、四五歲小孩的狀態。

  小孩的心態是非常天真單純的,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小孩的天真單純是缺乏智慧的天真單純,和我們學佛之後的天真單純不一樣。

  學佛是一種教育,教育我們怎樣從迷惑中覺醒,培養我們的智慧。培養了覺醒和智慧的人,不是傻傻的天真單純,而是有智慧的天真單純。

  為什麼佛教特別喜歡蓮花?蓮花是清淨的,卻恰恰長在淤泥裡,不長在淨土裡。蓮花長在淤泥裡,意思是我們佛弟子要接地氣。哪裡有痛苦,哪裡需要幫助,我們佛弟子就在哪裡出現。

  就像巴珠仁波切,他傳法之前,需要做很多准備,一直到傳法的前一天,那麼多天他陪伴著那個母親和小孩。有時候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孩蓋的衣服太薄,他把自己的衣服給小孩蓋,自己忍受寒冷的痛苦。這就是普通中的普通,普通中的偉大。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瑪爾巴大師。

  平凡中的平凡

  瑪爾巴大師住在一個村子裡,有妻子兒女,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村民們都不知道他是大成就者。

  密勒日巴尊者來拜見瑪爾巴大師的時候,瑪爾巴大師正在田裡耕地,密勒日巴尊者問他:“請問瑪爾巴大師住在這裡嗎?”

  他回答說:“我一會兒帶你去見他,你幫我耕地吧。”

  後來他讓密勒日巴尊者蓋各種形狀的房子,說是為他的兒子蓋的,實際上是為了幫尊者消除罪業。

  瑪爾巴大師給其他弟子傳法的時候,有時候密勒日巴尊者偷偷溜進去,也想求法,瑪爾巴大師發現了,就大發脾氣,把尊者趕出去,說尊者沒有任何供養,所以不能求法。

  實際上瑪爾巴大師這樣做,是因為尊者的罪業還沒有清淨,瑪爾巴大師還不能給他傳法。雖然瑪爾巴大師內心中完全是為了尊者著想,但他嘴上從未說過一句表白自己的話。

  瑪爾巴大師內心中對弟子的慈悲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他外表上的言行卻是再普通、再平凡不過了。這就是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學佛之後,如果別人感覺我們怪怪的,那我們就是學錯了。我們越學佛,越要平易近人,越包容、無私,能夠接納別人的批評。

  有些學佛人,對持咒、打坐、誦經、燒香拜佛特別認真,可是別人批評一句,都接受不了,這說明他學佛沒有學好,說明他太看重自己了。佛法不是讓我們更加看重自己,而是減少對自己的看重。  

  有些人沒有學佛的時候,在家裡做飯、打掃衛生,特別勤快,一旦學佛了,一直呆在佛堂裡拿著念珠持咒,家裡做飯、打掃衛生的事情都不做,認為自己是佛弟子,不需要為別人打掃衛生、做飯,這個觀點與佛法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越學佛,就越需要為別人做飯、打掃衛生,越需要為他人服務、讓他人歡喜,這才是學佛之後我們應該具備的素質和品德。

  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慢慢培養這些素質和品德,把我們學到的佛法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我們學佛之後,主要是觀點改變了。

  比如說,沒有學佛之前,在公司我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會管別的事情。離開公司的時候,如果燈沒有關,我們不去關燈,覺得關燈不是我的責任,有個地方髒了,我們也不會打掃,覺得打掃衛生是別人的事情。

  學佛之後,我們的觀點就不一樣了。不管是不是我們的責任,如果離開的時候燈沒有關,我們覺得不關燈,電費越來越高,對大家不利,不如我去關掉,這樣對大家都好。看到辦公室很髒,我們想:我身強力壯,可以去打掃干淨,為大家做一件好事。

  學佛之前,如果公司裡別人讓我們做一件事情,我們會埋怨:為什麼讓我做這件事情?學佛之後,我們會想:這是個好機會,做這件事對我有幫助,也能幫助他人、讓他人歡喜,我很願意做。

  學佛之前,我們有很多功利的追求。學佛之後,我們沒有任何功利的追求,只要對別人有幫助,我們就去做,別人看得見看不見,老板看得見看不見,都不重要。

  學佛之前,如果我做一件事情,其他員工沒有做,我希望老板看到,希望老板提高我的薪水。這就是世間人的一種功利的追求,是自私的。

  佛法裡強調的是無私,無私地奉獻、無私地付出。學佛之後,我做一件事情,比如打掃辦公室的衛生,老板看到沒看到都沒關系,老板給我提不提薪水都無所謂。因為本來這件事情就是好事,是我應該做的。我這樣做了,大家很歡喜,我成為一個無私奉獻的榜樣。

  如果在一個公司裡,你也做到無私,我也做到無私,大家都做到無私,多麼好啊。如果能做到這樣,就是我所說的“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上一篇:什麼是佛教中的安般守意法門
下一篇:錢財方面的因果很驚人,不可不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