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諸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還是得要繼續,作為真正的修學者,必須要把內心的一切,有所掛礙,執著,煩惱,分別,妄想的心徹底地斷除。
萬法當體本空,放下即是。就這麼簡單,自然,這麼點事。
所以說真正的放下就是自在,快樂,無煩無惱,無憂無愁。
自身的煩惱,都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是什麼樣子的心態能夠創造出煩惱呢?

1.愛慕虛榮,欲望的貪婪。
2.情執心。情執包括,愛與恨。
3.自私自利,思維敏捷,心態復雜,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4.心量狹小,性格古怪,傲慢嫉妒,心態歪曲,偏激。

這都是鼠目寸光的表現。把自己給自己局限封閉了,只能在一個小的范圍,被圈圈套住,所以自身感覺非常非常累。
作為一個智者,他們的內心,是無框框的,沒有任何的局限,所以就自在快樂,無欲無求,一切順其自然。

大家要注意,有一個關鍵的條件必須要身行。但行“好事”,就是用一顆慈悲,善念的心去身行,所以說才能莫問前程。
也就是說,自己的發心只要是正能量的,這樣子的心量,來出發點,利益一切他人及所有的眾生。
這樣的心態,請大家放心,不用去考慮自己的果報如何,如是因,如是果。

作為一個覺悟者,必須要認識到因果關系,這樣的事實。
既然這個果報都是自然所形成的,如影隨形。我們同時也就不必要妄想,分別,執著,掛礙,煩惱,這都是多余的。
只要是能夠掌握了這樣自然規律,有因有果。我們也不必須望山捉影,欲望紛紛沒有絲毫的意義。

福報,不是自己憑空想象的,也不是憑空而來的。福與禍都是自心創造的。
如果望山捉影,憑空而得,這是屬於逆天而行,違背了自然程序,這與惡因惡果性質不同(惡因惡果是屬於自然規律的范圍內),所以大家對此要有所區別。就要受到自然的懲罰,這就是災禍。
要是按照自然的程序,有因,有果這樣子,善意務實地創造,一切就會一帆風順。這就是真理。

心量的大小,能決定自身的福報。心量越大,正能量就越足,心量越狹小,就越歪曲。
要想了解自心的心量大與小,邪與正,善與惡,查看自身的果報,就一目了然。
自己所受的果報就是你自心的影子。所以說,用不著去找先生算命啊,相面啊,改名,缺“五行”等等,這都是沒有絲毫的意義。

師父直接告訴你吧,很簡單,我也不收任何的費用,也不欺騙大家。
缺啥?就是嚴重的“缺德”。
作為一個人啥都可以缺,就是這個德行不能缺。德行是做人之本。若是缺了德還能成為人嗎?為什麼形成了畜生道?
我們更應該相信輪回,六道輪回是非常可怕的。

我們大家無論是學佛修行的,還是未學佛修行的,都要對因果與輪回做一個詳細,深刻地去了解與認識。一步失足千古恨。
一定要用智慧來創造我們美好的人生。一定要學會用一顆慈悲的心去善待一切。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必須要具有一顆廣闊無量的心量,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必須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就不至於迷茫,能夠把事情處理的更圓滿。
好了,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