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5月25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極樂法會的第五天,跟大家簡單講解學佛修行人必須要過的三個關。如果沒有過這三關,不可能到達彼岸,也不可能獲得成就。
第一關是出離心。什麼叫出離心?若想在相續中產生出離心,需要怎樣的修行,之前都已講過。第二關是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若要圓滿菩提心,需要怎樣的修行,之前也已講過。
今天是第三關,即空性見。見即見解,見解很重要。我們都有想獲得涅槃、超脫三界的願望,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見解——空性見,不可能成功。
首先要有普度眾生的願望。若要度眾生,就要具備相應的能力,不是誰都可以普度眾生的。只有修成佛了,才有這個能力。雖然有想成佛的願望和想法,但若是不行持六度,也不可能實現這個願望。
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智慧叫六度,也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彼岸的意思,彼岸就是空性見。如果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的攝持,這一切都不能成為波羅蜜,比如布施就是布施,但不是布施度。現在很多人也在做布施,但是沒有這種智慧的攝持,所以不可能成為波羅蜜。
即使布施再大,供養再大,也解決不了痛苦和煩惱。無論是做上供下施的過程中,還是之後,可能會摻雜很多的煩惱和痛苦,將來結果時也是同樣的。這是一種有漏的善根,所以還是離不開煩惱和痛苦,因此智慧很重要。
剛才我們是以做布施為例,持戒也一樣。表面上持戒了,很精進,對自己也很嚴格,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離開煩惱和痛苦,將來結果也是一樣的,所以智慧很重要。同理,安忍、禅定也是一樣。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都是為了智慧。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講,所有的善根和布施,都是為了智慧,就是此意。若沒有智慧,都不能成為波羅蜜。如果不能成為波羅蜜,就不能對治煩惱和痛苦。若是這樣,即使表面上做的再多,還是在輪回,都屬於世間,都離不開煩惱和痛苦。
若有智慧的攝持,才能成為六波羅蜜,才能對治煩惱,解決痛苦。
智慧就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空性見就是證悟空性。
大家都在講空性,都想證悟空性。證悟空性的方法有兩種:現量和比量。除了特殊人之外,一般情況下,都是先有比量,再有現量,如果沒有比量,不可能有現量。
大乘佛法尤其是中觀裡,講了很多邏輯,通過這些邏輯去推理,就能把空性的真理推理出來,但這只是相似的,也叫比量見。然後再打坐,也就是禅定。主要是這時候打坐、禅定。漢地很多學佛人,都特別喜歡打坐、禅修。按道理,這時才有資格打坐、禅修。
有比量見了,已經有專注的地方和對境了,然後再打坐、禅定,通過禅定的力量,心慢慢就能定下來,能進入狀態,此時才能在相續中產生真實的定解——現量見。
現量見其實就是諸法的究竟實相,它是不可喻、不可言的,是遠離言思的,不能說、不能想。能想的、能說的就不是真理,因為真理是超越的境界。比如《心經》裡講的是超越的境界,一切法都不例外。佛法裡經常講,一切法尤其是有為法,都總集在五蘊中,五蘊包含一切有為法。
《心經》也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一切有為法都不離這樣的真相——遠離言思,怎麼想都是不對的,怎麼說都是錯誤的。所以,當時蓮花生大士去見西日桑哈上師的時候,西日桑哈上師也沒有給他講什麼,就念了一些“吽吽哈哈……”等咒語;還有達摩祖師到漢地的時候,也是一句話沒講,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成就了這種真理,是不可想、不可說的,是超越的意思。
我們通過禅定的功夫,可以有相似的見解,就是有比量見,但這是知識,不是真正的智慧,智慧還沒有產生。只有通過打坐,通過禅修、禅定的功夫,才能產生智慧。就如同我們要到達太空,必須要坐航天飛船,運用航天技術一樣,坐普通飛機無法到達。用普通的方法不可能產生智慧,必須通過禅定功夫才能體會真理。此時如同啞巴吃糖塊一樣,他已經嘗到了糖的味道,知道味道是甜的,但是說不出來,以此比喻真理也是無法言說的。
是不是見性了就不會說話了,成啞巴了?不是。剛才說啞巴嘗到了糖的味道,但是不會說,同樣的道理,證得了真理無法言說。能說出來的就不是證到的,言思都是分別的,想出來的也不是真理,不能想。所以,菩薩入定的時候,叫根本慧定,是沒有任何分別的,這就是先比量見,然後再現量見。先在相續中產生相似的定解,再產生真實的定解,這是有過程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程序或者次第,總想著見性,想嘗試那種境界,是不可能的。
空性是不可思議的,就是不可喻、不可言之意。我們通過觀察量觀察就能了知,一切法都找不到它的本體。平時我們講輪涅一切法——無論是清淨還是不清淨的,都不離空性。中觀也分很多派,比如自續派、應成派,但是他們都有共同的五大邏輯,其中一個叫緣起因,通過緣起因就可以分析。
龍樹菩薩在《根本慧論》裡主要用的就是緣起因。輪涅一切法是空性,緣起之故。沒有別的,都是緣起。現在我們要分析什麼是緣起,之前也給大家講過,一切法都是依緣而生的,這個緣包括因緣,就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果我們以勝義谛的觀察量觀察,因緣和合而生其實就是沒有生。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裡面用的是金剛屑因,直接破生,講了自生、他生、自他而生、無因而生都是不合理的,除了這四種生以外,沒有其他生的方式了。
沒有生是不是就沒有了?也不是。因緣和合就產生了,怎麼依因緣和合而生呢?如果以觀察量觀察,就是沒有實實在在的生,如果有實實在在的生,我可以告訴你怎麼生——要麼是自生,要麼是他生,要麼是自他而生,要麼是無因而生,但是仔細觀察,它是不生。
自生好理解,即靠自己生,但是已經存在了還要生,就會無窮無盡地生,而且靠自己怎麼生自己啊?自己怎麼能對自己產生“生”這種作用呢?肯定是不合理的,生的定義就是之前沒有的,後來產生了。
自生說明之前已經有了,後來還要生,就會無窮無盡地生,這是不應理的。很多人會想他生是可以的吧?他生也是不可以的。如果我們研究的對象——這個法,是實有的,實實在在存在的,它就不能有變化,它一變就沒有了。
我之前給大家講過,實有的定義,就是看它有沒有永遠存在,有沒有永遠不存在。兩個實有的法之間是沒有關系的,也是不可能發生關系的,如果發生關系就是觀待法,不是實有法。如果它有變化,也不是實有的;如果實有就不能有變化,不能觀待他法,這樣就只能存在它一個法,其他任何法都不能存在。
如果有他法,自他是觀待的,就是觀待法,就不是獨立存在的了。獨立存在就是除了它不能有其他法,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這是獨立的,是不應理的,所以說他生也是不合理的。
比如《入中論》裡講的,若是他生,就會有黑暗裡也能產生光明,意思是如果沒有發生關系也能生,就是誰都可以生誰,可以隨便生。這樣一來,黑暗裡也可以產生光明。黑暗和光明二者是相違的,有光明不可能有黑暗,有黑暗不可能有光明。
我們首先要懂得“實有”的定義。“實有”的定義是我們執著某法時的狀態,比如我們執著“我”,認為昨天的我,今天的我都是一個我,沒有想到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也不是昨天的我。若是真有這樣一個我,而且這個我,不管是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後天的,一直都是一個,就是一個常有的我。
認為“我”不是觀待他法的,“我”是獨立存在的,執著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說是這樣的觀點。假如有變化了就不叫實有法了,這個變化可能很難產生。我們經常講,這個變化即看似有,一觀察的時候就沒有,它怎麼變呢?如果它存在就不能變,不存在也不能變。這也是一個緣起,不好說。
剛才說,不觀待是不可以的。若是不觀待,獨立的兩個法之間是不可能產生關系;如果是觀待他法就不是實有,就是緣起了。如美和丑是觀待的,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丑。
如果前後有變化,就不是實有法。看似有變化,一經觀察卻沒有,我們經常講顯而無自性,它怎麼變?如果它存在不能變,如果它不存在也不能變。那它是怎麼變的呢?是緣起。剛才說的,不觀待是不可以的,若不觀待,獨立的兩個法之間是不可能產生關系的,若是觀待它法,便不是實有,而是緣起了。
觀待,比如說丑和美是觀待的,沒有絕對的丑,也沒有絕對的美,是觀待它法而安立,是緣起,不是實有的。若有一個實有的法存在,它不能觀待,是恆常的、獨立的。
也許有些人會想:當我們執著的時候,並沒有特意這樣想。但是你執著時,就是這樣一個心理狀態,你就是這樣執著的。如果你懂得這是無常的,昨天和今天的我不一樣,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是一個相續,相續是心的一個分別念,若是不觀待,它們是兩個實有法,互相之間是不能產生作用的,不能成為因和果。所以,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如果是他生,黑暗能生光明,光明也能生黑暗。
自生不合理,他生也不合理,自他生肯定也是不合理的。如果是無因而生,那任何時候都可以生,一切法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都可以產生,若是這樣,則一切法都會變成恆常的,這是不應理的。任何一種生的方式都不合理,就是不生了。
我們觀察宏觀世界肯定是虛幻的,微觀世界亦如是。比如說佛教中小乘的有部和經部,是在微觀中觀察這些物質和精神,並不斷地分割。如果無窮地分割下去,也有過失。他們最後留下了極微塵和剎那心。極微塵是物質世界中最微小的物質單位,是一個不能再分的微塵。他們認為極微塵及剎那心是為了形成這個世界而必須存在的一個基礎,這樣才可以形成世界。其實這兩個都是不存在的。我們以智慧去分析,若是存在,還可以分,如果不能分,就不存在了。
唯識宗講的遠離能取所取的剎那心也是如此。因為是勝義谛的,超越的心識,其實也是不存在的,是他們自己安立的而已,也是不合理的,不可成立的,現在科學也證明了這些。
科學家們是在有物質存在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所以他們是不會明白的,但是他們研究的結果,我們如果去理解,講的就是空性。量子力學講的是真空,真空是物質經過不斷地分解最後沒有了。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中有中子、質子,但質子並非最小的單位,還有離子、微子,繼續再分解,就變成一個能量了,而繼續分解,能量就沒有了。
科學家們也講真空,但是空並非沒有,而是有個零點的能量,這個能量不以任何一個物質的形式存在,僅僅是一個能量,一切都是以此為基礎形成的。他們認為有這樣一個能量場存在,這個能量遍滿虛空。
按照我們的理解,其實沒有能量,這就是緣起,因緣和合就產生了。它是怎麼產生的?如果仔細分析,並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根本是不可能成立的。緣起就這樣,因緣聚合就產生了。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是自生?他生?自他而生?還是無因而生?都不是,都不合理的,剛才我們分析過。
有些剛接觸佛法的人,可能不太明白這些道理,如果詳細地去研究,長期用心去領會,一定能明白,能了知。
能量可能通過運動或偶然產生,如果繼續分析就沒有了,再分析即是零點能量。量子力學還講了一個意識。分別念參與了,才是確定的狀態,之前是不確定狀態。我們所說一切,有或沒有,好或不好,都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念假立的,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不分別時這個狀態是不確定的,一分別就確定了。
現在科學證明了這種真理,諸法的究竟實相,我們通過科學研究的結果,也能證明和了知。但這是不可思議的,當你超越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明白和感受,之前是沒有辦法徹底明白和感受的。
為什麼說是空性呢?它是性空,不是空,性空和不空是一體的。性空,法不空,那法是不是存在了?不是,不能這麼說,空不存在了?也不是,存在與不存在都是我們言思的范疇,所以都不是。
不存在的意思,它是一個超越的境界,經常講“平等是佛,分別是凡夫”,一分別就成凡夫了。平等就是佛,最終的境界就是無分別的狀態。一般顯宗中觀裡講顯空不二,不二法門就是顯空不二,顯而無自性——顯現上有,自性上沒有。這個法到底有還是沒有?都不是,都不能說;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因為是超越的,這就是空性的意思。
通過邏輯推理了知了、明白了,這就是剛才講的比量的、相似的真實的空性見。顯宗密宗還是有區別的。顯宗裡主要強調的是體,不是相;不是顯現而是本體。它抉擇的是空,這個空不是一個單空,它也是有顯現的;但是顯宗裡沒有說顯現在究竟上也是清淨的。而密宗這個時候就不講顯空雙運,它講明空不二。明是光明,光明就是清淨的意思。
我們修儀軌的時候,很多儀軌都是讓你當下成佛,就在清淨剎土,你就是佛,是這樣的修持方法。都講不能往外求,往外求就是外道。密宗就不往外求,一般密宗講,這就是清淨剎土,你就是本尊,你就是聖尊;即自己所在的地方直接就修成了清淨剎土,自己直接就修成了聖尊,它是這樣的一個修持方法。
它這個時候強調的是,顯現上有不清淨的,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清淨;心清淨的時候,都是清淨的,都是清淨剎土,都是聖尊。我們的儀軌裡有,一切有色有形的都是佛身,一切音聲都是咒語,一切念頭都是覺性。這也是清淨的意思,當下一切都是清淨的。
有人還說密宗怎麼怎麼樣,其實密宗這叫不往外求——佛的清淨剎土不在別處,就在當下,自己所在的這個地方就是清淨剎土。比如我們修阿彌陀佛也是這樣,你現在所在的地方,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剎土;你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佛。不用去別處找,在自已身上修這個聖尊——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這種修持方法就是明空不二。
我們將來修大圓滿時講覺空不二,就徹底沒有分別念了,這個時候覺性就顯現了,只有覺性沒有其它的了。這個時候沒有心,只有覺性,沒有心也就是沒有分別念;沒有分別念,就是沒有分別的心了,這個時候真心就出來了。真心就是覺性,一切的顯現都是覺性的光芒,都不離覺性,這個時候是這樣的。
萬法是心,但這個心不是分別的心,而是真心,是無分別的心。無分別的心就是覺性,本具的覺性。但這個覺性也是不離空性的,這個時候是覺空不二了,這是最高的境界了。以顯空不二、明空不二、覺空不二這些見地,才能真正地、永遠地對治煩惱、擺脫痛苦。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沒有這些見解,不可能去掉煩惱,也無法擺脫痛苦,就更不用說成佛了,所以這些都很重要。我們現在設有聞思部,聞思部主要是通過推理的方式,先讓自己的相續產生相似的定解,然後通過禅定的修行,最後產生真實的定解。
我們的實修部,主要是消業積福,最後通過上師的指點、竅訣,就會明白、產生定解,然後再修行,就可以證悟了。大家都有機會,主要看自己能否精進修行,懂得珍惜,如果不懂得珍惜,不精進,都沒有機會,都不可能成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緣分,精進修行,讓自己今生——在這一生中就能獲得成就。最好是成佛,最差的臨終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在那裡繼續修行,迅速獲得成就。這個成就是獲得佛果、成佛。
山下的居士也是一樣,雖然都是在家修行人,事務繁忙,這點我們能理解;但是我也講過很多在生活中、工作中修行的方法,希望大家珍惜,把這些方法都運用起來,也是可以獲得成就,可以解脫,可以成佛。
在家修行人要抽出很多時間,跟山上的出家人一樣的修行,肯定有困難,但是有很多在生活中、工作中修行的方法,這些方法你們要好好運用,把自己的生活、工作變成修行,也能迅速獲得成就——想成佛就能成佛,想往生就能往生。
山上的出家人,已經把頭發剃了,披上了法衣,這表示已經跟世間告別了,出離了世間,就要專心修行,應該用自己所有的精力、時間、生命的全部來修行,這樣才能獲得究竟的成就。
出家人除了修行沒有其它事,已經告別了世間,與世間分離了,不能再回頭了。若還去搞世間的事,就是錯誤的,這樣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修行人。即使在寺院,天天跟大家在一起學修,但心裡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放下,即使身出離了,但是心沒有出離,是不會成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精進起來。
生命本來就是無常的、脆弱的,就像狂風裡的一盞酥油燈,隨時都會熄滅,而末法時期的生命尤為短暫,沒有時間了。所以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就要精進起來,這樣才有希望。
“明天吧,下次吧”,不能這樣拖,拖說明沒有修好無常,這樣的人很難真正獲得佛法。今天主要講的是第三個關口——空性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