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生哲理》:心寂靜自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心寂靜自在

  心若每天落在是非、有無、來去、對錯你我中,就永遠得不到寂靜,就算不與別人爭論內心還是有诤的,落在這裡就落在世間法中,沒完沒了苦海無邊;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自己造就的不應怨天尤人,如果“都是別人的錯”變成“一切都是我的錯”,那麼從改善自己的那一刻起,就是心寂靜自在的時刻。

  2、友如鏡

  人問:“何為友?” 禅師示:“友分四種:一如花,艷時盈懷,萎時丟棄。二如秤,與物重則頭低,與物輕則頭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遠,送翠成蔭。四如地,一粒種百粒收,默默承擔。” 人低頭見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鏡。

  3、慈悲

  學佛不是我比誰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學佛不是要逃避人世、追求虛無,而是深知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活在當下就是修行;學佛不是要發現外在有一個神,而是發現自己的自心本性;學佛不是茫目追隨,是要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在於慈悲,而慈悲是無分毫傷害的心,一種利他的心。

  4、因念而生

  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執著於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掛礙,就會無所畏懼。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

  5、空靈智慧

  這世上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幾樣東西:造過的孽、受過的罪、流過的淚、花出的錢、得過的病、受過的傷、失去的人,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諸如貪婪、嗔恨、愚癡等一系列的煩惱。假如你丟掉這些“屬於”你的東西,你會發現,你還有一顆空靈智慧的心;你還會發現,你本來就一無所有,你原本就一無所求。

  6、真實

  真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什麼是真實?就是不撒謊、不做作、不違背良心,純乎心性而行。不作假,本身的優點缺點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負也不自卑。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貧於道,知足常樂。不違背良心,所以心無掛礙,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該作則作,不該作則止;所以,沒有妄想和煩惱。

  7、常懷感恩

  待人處世,常懷感恩,有人問:為什麼要對別人那麼好?其實那樣是對自己好,常懷感恩,自然少抱怨與嗔恨,心存正念,往往快樂多了。" 知道要對別人好,是智慧;能夠對別人好,是福氣。

  8、平常心

  人生禍福相依,笑淚交織,得到不必太喜,你擁有一些,必然會放棄另一些;失去的無須過悲,沒有什麼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業的成敗、收入的多寡來定義人生的幸福,它們只是附庸,與幸福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南懷瑾

  9、靠自己

  為人處事靠自己,背後評說由他人。有時我們太在意耳邊的聲音,決策優柔寡斷,行動畏首畏尾,最終累了心靈,困了精神。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即便你一塌糊塗,亦能聽到贊歌。能夠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糾結於外界的評判,不必掉進他人的眼神,不必為了討好這個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上一篇:印光大師:為什麼說生死到來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213-214)
下一篇:《釋迦牟尼佛廣傳》:三、布施品36、經中所說無量布施之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