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了好事會心生愉悅之情,因為在幫助他人時,會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一個人做了惡事會擔驚受怕,在傷害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三十多年前,母親還在一所小學任教。有一次,母親到糧站買糧,糧站的工作人員多找了五元錢給她。由於多找的錢被夾在購糧證裡,母親當時沒有發現,回到學校後,才發現錢數不對。
她當即返回到糧站,把錢還給了那個粗心大意正心急火燎的工作人員。當時的五元錢,並不是一個小數目。母親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二十元,而我們全家五口人,就僅憑這點工資養活。
糧站的站長認識母親,糧站把表揚信貼在了售糧的窗戶上,學校裡的師生都為母親的善行而感到驕傲。
01
母親為孩子和學生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
學生時代,遇到有困難的人,我都會積極幫助。在路上幫助他人推過平板車,領著老年人過馬路。助人的同時,我的內心也是充滿快樂的。工作後的一次相親,和女方一起逛馬路,恰遇一群孩子放學。
一個男孩子騎的自行車鏈條掉了,我很自然地走過去,把鏈條給安上。男孩子騎走了,我舉著一雙污手,不知所措。
一條雪白的手絹遞到我面前,手絹後面,是一雙贊許的眼睛。
結婚後,我依舊善習不改,將好事做到底。有一回,我去水果市場買葡萄。賣葡萄的中年婦女,多找了十元錢給我。我發現後,馬上還給了她。
她的反應,出乎我的預料:
“兄弟,現在像你這樣的好人不多見了!”
她不顧我的反對,強行又送了一串葡萄給我。以後,但凡我去水果市場,她都會主動和我打招呼,並且和她的同行們說:“這個兄弟是位大好人,他要買你們的水果,一定要在價格上優惠些。”
一雙雙充滿了欽佩之情的友善眼神,落在了我的身上。那一刻,我有一些害羞,但內心卻感到無比的幸福。
02
母親退休後,經常有她過去教過的學生來看望她,好多學生都誇贊母親面目慈祥。我發現,其實不只是母親,那些樂善好施的人,他們的面容都是慈眉善目的。孔子提出過“仁者壽”的觀點,意為“大德必得其壽”。
古語有雲: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指:
積德行善的人家,福祉多。
惡行多的人家,必然災禍不斷。
即便是用科學的觀點來解釋,也是有依據的。巴西一個科研小組,曾對此做過幾十年的深入研究。
他們對品行好和品行差的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
品德高尚的人很少生病,而品質惡劣的人患癌率高過50%,其他類如心髒病、腦溢血的患病率也遠遠高於正常人。
科研小組最後得出結論:
1.有惡行的人,精神長期處於焦慮、緊張之中,造成了身體各項功能紊亂,因而生病率高。
2.而經常行善的人,內心平和、愉悅、滿足,心靈得到了滋養,有利於身心健康和祛病延年。
健康是終生大事,而善行也需要堅持一輩子。
行善是養生恢復的利器,世界是平衡的,你善意的付出最後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身心愉悅身體健康是最大的補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是最好幸福,願你每天行善願你每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