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只有念經夠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調整心思、沉澱心思是修行中重要的項目,以下是相關師兄姐分享

  分享一、開始遵照師伯與師姐的話,每日至少靜坐一小時,直覺第一次自己應該連三十分鐘都坐不住,沒想到還能夠不煩躁地坐到五十分鐘。迄今體會到靜坐的優點是精神變得比較好,思慮變得比較清楚。通常早上會莫名臭臉的我,心情明顯地變得比較愉快。心識沉澱與澄淨方面,還沒有很深的感受,應該是需要量的累積到質的轉變才能明瞭,期待靜坐時間久了,有另一番體驗。

  分享二、其實一開始師姐要我們靜坐的時候,因為不熟悉,所以我總是偷懶,一星期只靜坐一百初頭分鐘,但後來因為近來一直在考教甄,准備也不是非常順利,師姐一直提醒我要靜坐,因此心靜不下來時,我會儘可能讓自己靜坐或閉眼,不去想太多考試的事情,一切隨緣。

  雖然一直在備取,但是我知道自己也有在進步,這次的正取,其實很意外,剛才校長與我聊天,她說其實今天的音樂老師沒有選擇我,是教務主任要選我的,為此我很感恩,也知道自己還有太多不足需要學習改進,而最重要的是心性的提升與修行、渡眾。

  分享三、跟著大家學習佛法,誦經、持咒、分享心得,迄今也有三個月的時間了,對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之法、修十善、斷除貪、嗔、癡、煩惱及分別心、放下執著、廣渡眾生離苦得樂、去妄顯真、明心見性,乃至究竟涅槃,這些道理都知道。

  但是,真正吸收、了悟多少為所用,靜坐禅定時便知分曉!

  分享四、發現另一個黑暗的我時候,讓我很害怕!因為那是過去的我,現在不是這樣的!師姐一直鼓勵我要多靜坐,我在靜坐中才發現,我以前都處於用腦袋不斷想事情,思緒很多很雜,因此增長了黑暗的我(使他更猖獗),會讓我更加用以前的方式去看待事情、有時會無明。

  這段時間的靜坐,心中有比較平靜,個性有比較定,也不再總是有惶惶不安的感覺,最大的收穫是睡眠時間雖然少很多,精神和元氣卻是倍數增加;寫到這裡就很感激師伯和師姐的督促及鼓勵!也要感謝那些干擾,祂們是促使我不得不認真精進的動力!

  1.可以的話我每天從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中抽出一個小時靜坐,但跟其他師兄姐的經驗一樣不會有睡眠減少的感覺,精神都不錯;之前都是睡前靜坐,可是會太想睡,常常靜坐到東倒西歪,所以這幾天改早上起床後靜坐,感覺上就不會那麼想睡,也比較容易靜下心。

  2.以前自以為思緒敏捷和伶牙俐齒是優勢,後來才知道這樣浮動和攀緣的心助長了自身黑暗面的習氣,引來更多的干擾讓自己苦不堪言,這兩個月來透過靜坐和反覆誦持《金剛經》還有讀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我覺得對於調整自身的心性有很大的幫助,常常提醒自己「心無所住、不住於相」,期許自己可以更精進和發大菩薩心,跟各位師兄姐一樣幫助更多的人。

  3.現在覺得傻傻的做很好,有太多多馀的想法反而心會浮動到不行,而其他師姐的經驗給我很大的幫助,原來不斷的誦持《金剛經》和靜坐是要降伏其心,跟阿伯說的「心定意靜擾自清」殊途同歸 。(敘述結束)

  只有唸經夠嗎?當然是不夠的!唸完經後還得要解行並進,需照經文意思實踐,斷惡修善,自淨其意。如何自淨其意?就得要自己參透了。可以透過靜坐,過程中可以做一天的省思、昨日的省思,幫助自己知過、改過;再進行觀想火焰燒身,最後什麼都沒剩下,告訴自己不要執著;接著放空、沉澱思緒......等,要讓心靈澄澈,這都需要時間訓練。

  建議把每天靜坐加入修行之中,因為除了要消除業障,更是要消除自身累劫以來的習氣,靜坐是一個好方法,但這需要您體驗過後才知道,建議您務必一試。最後引用憨山大師的〈觀心銘〉作結,希望您早日體悟到高僧大德修行的心要: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

  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

  圓同太虛,具含眾妙。

  不出不入,無狀無貌。

  百千方便,總歸一竅。

  不依形氣,形氣窒礙。

  莫認妄想,妄想生怪。

  谛觀此心,空洞無物。

  瞥爾情生,便覺恍惚。

  急處迴光,著力一照。

  雲散晴空,白日朗耀。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

  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覺,覺即照破。

  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善惡之境,隨心轉變。

  凡聖之形,應念而現。

  持咒觀心,如磨鏡藥。

  塵垢若除,此亦不著。

  廣大神通,自心全具。

  淨土天宮,逍遙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

  熟處若生,生處自熟。

  二六時中,頭頭盡妙。

  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上一篇:44位中外博士談佛教,所有人都震撼了
下一篇:相由心生,相由心變;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