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第24講1、往生兜率天;2、第一義;3、四正斷等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本講內容:1、往生兜率天;2、第一義;3、四正斷;4、未生令不生的不善;5、菩薩道的加行;6、頓根菩薩;7、四十六種魔;8、六度菩薩行;9、四種魔境;

  有位同學在筆記中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他說聽了課後,覺得學佛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他因為多看佛經,知道了一個方法,他自己成為“偷懶法”。怎麼偷懶呢?他也不想往生西方,路太遠了,也不想往生東方藥師如來世界,那也是不容易,干脆上生兜率天,到彌勒菩薩的國土去。兜率天是欲界天的中心,一切准佛們,在下生成佛以前,即十地菩薩,等、妙二覺最後身,都是在兜率天為天主。兜率天還屬欲界,有飲食男女之欲,同人世間一樣,只是境界不同。

  但兜率天有彌勒內院,彌勒內院裡絕對清淨的,我們剛聽過的《瑜伽師地論》,就是彌勒菩薩在彌勒內院所講的經典,是無著菩薩以定力上升到那裡,夜裡聽課,白天再下來記錄,據說這部書是如此完成的。現代一般學者,尤其是歐美學者,都不相信這類事,認為這本書是無著菩薩的。這問題我們不去討論。

  很多大菩薩們,都發願往生彌勒菩薩兜率天,等到下一劫開始時,再跟彌勒菩薩下生,到這個人世間度人。

  這位同學看到了這本經論,不錯,是有這條捷路。往生西方淨土,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生兜率天只要你信願堅定,只要你做善事,發願往生就行了。發願往生,跟隨彌勒菩薩,將來一塊再下生到這個世界,就像阿難和捨利弗跟著釋迦牟尼佛一樣。古代如無著菩薩,近代如太虛法師,還有幾年前在汐止肉身不壞的慈航法師,乃至過去大陸上的許多在家、出家人,都是發願往生兜率天,下生跟著彌勒菩薩聽課學道。

  這個方法很對,而且這位同學能發現《大正藏》裡頭《佛說觀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經》,可見他蠻用功的。禅宗祖師有兩名話:“螞蝗叮上鹭鹚腳,你上天來我上天”。等彌勒菩薩下來度人的時候,跟著他下來,做他的弟子,這個辦法很對。

  現在繼續上次的《現觀莊嚴論略釋·一切智品第四》:

  於佛等境起微細實執系縛,修禮拜等,雖是福德資糧之因,而能對治不信等,然是菩薩道之所治品,以是彼歧誤處故。

  這就是說我們修持的人,對於佛境界不能執著,起一點微細的執著,就會障道了。

  拜佛很重要,尤其學密宗,第一個條件要先拜佛,先叩十萬個大頭再來。我當年學佛,說信就信,說拜就拜,地上什麼也不鋪,早晚必定叩一百個頭,規規矩矩,如孔子說“祭神如神在”。拜佛時,覺得佛就在前面一樣,如果說還發不起這個心,連拜佛都懷疑,這是你罪業深重傲慢。學佛的人不能不拜佛,“君子有三畏:畏大人,畏天命,畏聖賢之言。”人要找一個怕的,如果沒有一個東西在心中令你起恭敬心,就是敬心生不起來,心也當然不會專一。

  尤其是學佛學道,自己檢查自己,如果恭敬心沒有發起,想上路是很難的。所以學大乘佛法,先要學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一一要去做,敬“他”就是敬自己,這些理由很深。不過修到最後,要一切放下,佛的境界也不能執著。

  說勝義谛難通達者,以唯是究竟內智所證,遮遣見色等之名言量所能知故。又勝義谛說為不可思議,以名言量不能了知從色等,乃至佛不共法,是世俗法性,其究竟實性唯是聖根本智所見故。

  勝義谛就是第一義谛,也就是形而上的那個本體。這個道很難了解,不是言語表達得出來的,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內在智慧脫離了物理世界,更在名詞學理的范圍以外,將這些都破除以後,才是第一義谛,所以禅宗不立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佛說不可思議?這一句話是對那個見道的本體而講,因為那個本身是無言語文字可以形容的,也不是從物質世界的知識可以了解的,這個是佛說的不共法,超過了一切事實的法性。如果你見到了這個本體實性,你就是聖人了,有成聖人的根本智。但對於凡夫來講,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形而下的東西則是可以思議的。

  謂諸有漏緣起,皆非實有,唯由執著習氣所變現故,譬如夢事。

  世間一切的事情,都是有漏的因緣和合,有漏之因的緣起法都是假的,如夢如幻,都是由於第八阿賴耶識的習氣所變現出來的。比如大家打坐,所有的境界,不管你感覺到空也好,光明也好,清淨也好,乃至千奇百怪的現象也好,都是阿賴耶識種子所生。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相都要空完,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一種現象,都是阿賴耶識執著的種子習氣所變,都是假相,不是真實。

  許多人問打坐的各種現象,實際上是多余的,若把教理研究通了,曉得這些都是過程,哪怕成了大阿羅漢,六種神通都發起了,也只是阿賴耶識習氣種子的發現而已,不是究竟,也不是道。這個道理要搞通。若搞通了,有許多境界過程,用不著懷疑,並且曉得下一步又要變化了,都會變去的。

  上次有同學問,打坐一閉起眼睛來,前面有許多幻境,這些幻境哪裡來?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引發的。本來是眼神經疲勞所變化出來的,再配合下意識,就以為這個是鬼神,那個是魔。其實哪裡有魔!魔也是你自己造的,都是自己習氣所變化,這個道理要認清楚。

  《現觀莊嚴論略釋·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之一:

  此中分三,隨順聲聞弟子所有一切智相,隨順菩薩所有道相智相,一切相智不共相。初者謂以慧觀察有漏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之別相,及觀察無常苦空我皆真實空之共相,安住正念,即四念住,其自性謂緣身受心法四事,各修別共二相。念慧隨一之入道現觀,為入四谛之取捨而修也。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善已生令增長,未生令生之四正斷。

  這段告訴我們修行初步,第一要觀空,觀無常、苦、空、無我。先從小乘的四谛上修,但是任何修行皆離不開四念住(見三十七道品)。

  這裡最重要的地方在這一段最後:“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不善就是惡業,我們要仔細檢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習氣裡有壞的念頭,必須自己能截得斷,這是修行的初步,這也就是行願。還沒有生起的壞念頭,要防止它生出來,這句話要注意,真是修行人,看到這句話都會發抖,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平常沒有壞心眼,那是因為它還沒有發出來。即使最善、最好的人,在好極了的時候,也會起很壞的壞心眼,自己都檢查不出來,這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看過去宋、明理學家的資料,在做善事的時候,同時也做了很大的壞事,自己做了都不知道。所以行善培養功德,要最高的般若智慧,不是那麼簡單。有時你覺得自己很嚴肅、很端正,實際上天天在做壞事。行願就有這樣難!任何人一點主觀的知識,一點點學問,自認為是對的,但以根本智一照,往往有最大的壞念。所以,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是最難的。

  “善已生令增長,未生令生。”我們以心理學的立場檢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個念頭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個真正嚴格檢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個念頭是真正的至善,多數不過是糊裡糊塗過日子而已。不要說行為中有善事,連至善的念頭都沒有起來過。你說,我在念佛啊!那是無心念,一邊念佛,一邊六根還到處亂動。即使你能念佛念到專一,那只能說是修持法門而已,並沒有真正升起善的福德資糧,有這樣嚴格。所以大家隨便講禅宗,什麼宗,一分功德沒有升起,你想進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如果心理上轉了一分,升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會跳進一步,這是很呆板的。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這麼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進步,善根沒有起來,善功德根本沒有培養過,如何進步呢?所以“善已生令增長”,自己檢查出來自己真有某一點善業,已經生根發芽了,要使它增長;至於還沒有生起的,未生令生。上面所說的這些是四正斷,三十七道品中稱四正勤,也就是我們必須努力去修持的行為。

  這一段通通講三十七道品,來不及多講,自己要仔細研究。

  初聚立於資糧道,次四聚立於暖等四加行位,聖道支立為見道,菩提分立為修道。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要修行,顯教所講三十七菩提道品缺一不可。這就是行門,自己要隨時嚴格地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這個具備了,才是學佛的基本。初步聚立於資糧道,你的修行本錢才算有了。如果自己的思想、行為,馬馬虎虎過去了,沒有配合自己真正的善行在做,資糧道就不夠。換句話說,你要修行,要證道,你的資本也就沒有!這與做生意一樣,沒本錢談什麼?再說,你修行離不開善行這個資糧道,立了資糧道以後,才談得到做功夫。打坐修證那是四加行,所以由打坐作四加行的修持,進一步就會悟道——聖道支立為見道,見性根本之道,所謂明心見性是見道,見道以後修道——菩提分立為修道,最後大徹大悟。這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個程序。

  修行的心行基本沒有建立,一來就想走高的路子,走上上道。認為自己已悟道,何必再參禅打坐,這樣枉然浪費一輩子的人太多了。自己並不檢查自己,有沒有發起善心?資糧道有沒有充沛?

  學大乘道要注意,這是講菩薩道的四加行道——暖、頂、忍、世第一法,同打坐功夫配合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三《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之二:

  大乘加行道根本智,於所緣境破除實執,名於勝義不住色等。於能緣心破實執,名於色等勝義不加行而於真實義加行,色等實空之真如甚深,諸道之法性難測度,諸行相之法性無量。通達此五之加行是就加行自體而分。

  學大乘道的四加行,功夫與見地配合起來更難。彌勒菩薩怎麼說呢?大乘道的根本智——明心見性,見到空性是根本智。小乘的根本智偏空,中乘道的根本智偏空起一點幻有,大乘的根本智即空即有。所以心經上的四句話:色即是空——小乘羅漢法門,空即是色——緣覺法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菩薩法門,所以修持做功夫的程度不同,所達的程序就不同。因時間來不及詳講,只能大概提一下。

  現在要講大乘道的根本智。於所緣境破除實執,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就是我們所緣的境界。乃至你打起坐來,觀想有菩薩出現,或光明出現,乃至身上三脈七輪通了,都是所緣境。要破除實執,不住色法的境界,離開物理的世界,乃至於心理的境界,要空掉一切。

  這段中間一句要注意:色等實空之真如甚深。諸道之法性難測度,諸行相之法性無量。

  色法就是地水火風,包括物理世界的一切。物理世界本來是空的,但它是即空即有。所以色等實空之真如本體,與心物一元這個本體的道理,是非常深的。你證到空性,悟了道,不一定能夠轉這個“物”啊!所以心能轉物,談起來容易,功夫真正證到,是很難的。所謂諸道之法性難測度,是說一切法的自性本體,是不可思議的,無法用思想來揣度的。

  “諸行相之法性無量”,注意,一切菩薩行,心裡頭所起的慈悲喜捨的行相法性無量無邊,有各種法門。孔孟之道也是如此,都是叫你對人起恭敬心,所以對於任何人不要輕易下斷語。很多高深的菩薩化身,他有“秘密行”,外表看起來是這樣,他內心不是這樣,你搞不清楚,隨便下斷語,早就犯下口過,那個口過犯得很重啊!有時候招來地獄果報,你不要以為自己看清楚了,看清楚,談何容易!任何一點小過都是有因果的。

  通達此五之加行是就加行自體而分。

  通達上面這五種加行,還是依加行做功夫本體來分別的。

  又資糧道鈍根菩薩智,於真空性多起驚恐。

  有些人天天想打坐求空,功夫到了,真的空境界來時,反而害怕了,這就是鈍根菩薩,也是因位上的菩薩,還沒有證到果位。我們沒有真正修行經驗的人不知道,有人用功真正達到空的境界,真會害怕。武俠小說中所謂的走火入魔,就是鈍根菩薩。

  由是初業菩薩之加行故,須大劬勞,要經長時乃能成佛,名劬勞長久之加行。

  這一類鈍根的菩薩,只好不走頓悟的路子,一定要走漸修的路子,慢慢來,一下給他來個空,他會害怕,如果福德資糧又不夠,有時候就發瘋了。一發瘋了以後,馬上就走入阿修羅道、鬼道裡去了。將來諸位在座的菩薩接引人時,雖有本事使人證入空性,但都不能隨便做。接引人是很難的,你要觀察他的福德資糧,前生業報功德,想辦法使他妄念澄清一下就行了。如果很快讓他見空性,馬上出問題。等於窮小子不能一下使他發財,一有了錢,他的煩惱、痛苦就來了一樣。所以接引人要觀察根器。這種初級的菩薩,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成就,這種菩薩的加行,就叫劬勞長久之加行。

  大乘加行道暖位,由於空性成就無畏,名得授記之加行。

  到了大菩薩的暖位,什麼氣脈、明點,這些都不必談了,因為這些只是達到暖位的初步而已,真到了暖位,這些已經不在話下了。菩薩道的暖位,已經超越了這些。這個時候,由於證到空性成就,得無畏智。所以這種地步的加行,就叫授記之加行。

  大乘加行道頂位,勝出於暖,聽聞受持般若等,故名不退轉加行。

  由於般若證空性,般若包括五個范圍,第一個“實相般若”,實相就是本體、真如、見道。第二個“境界般若”,般若有般若的境界,得了般若智的人,悟了道能夠通達一切境界。第三個“文字般若”,文字自然通達,高明了。第四個“眷屬般若”,真正大智慧成就的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等善行都會起來。第五個“方便般若”,一切教化的方法都懂了,而且自利利他,都有他的方便,這就叫作般若。心經與《金剛經》的重點,是講實相般若,彌勒菩薩說的道相智及根本智,都包括在實相般若中。

  大乘菩薩的頂位,超過了暖位,已經得般若成就,所以叫不退轉加行。

  大乘加行道忍位,由遠離二乘作意等障礙法,故名出離加行。

  大乘道到了忍位,已經跳過了小乘聲聞緣覺境界,所以這個階段的加行,叫出離加行。

  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為見道正因常修法,故名無間加行。

  大乘道的世第一法,為真正成佛的見道正因。常常修這個法,所以叫無間加行。不斷地努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超過了不退轉地。

  大乘見道,是大乘道無漏法所依,故名近大菩薩提加行。從二地至七地智,速能成辦法身果,故名速疾證大菩提加行。第八地智,是普於三種種性轉法輪之淨地智,故名利他加行。

  八地菩薩以前,所有的見地,修證,還只是自利。八地以後,才能包括利他之行,還沒有到成佛之果。如此等等,彌勒菩薩把修行的次序功夫,統統告訴我們了。自己要多作研究。

  修定的時候,《楞嚴經》中談到五十種魔的境界。現觀莊嚴論中告訴我們,有四十六種魔境界。

  當知諸過失,有四十六種。

  若於加行生住圓滿隨一留難之魔事,是加行過失相界。從未入道乃至七地,修加行之過失有四十六種魔事,依自違緣有二十種。

  修行有時會碰到障礙,這些障礙就叫魔境界。比如你打坐坐得好,突然家裡有事,或者感冒生病了,障礙多得很。不修行的時候,什麼事都沒有,越修行,事情越多。因為福德資糧不圓滿,所以障礙重重。在四十六種魔境界中,其中有二十種是依自違緣而來,要特別注意檢點。

  所以佛法是要我們隨時檢查自己,隨時提高自己的警覺,差一點都不行。所謂正與邪,佛與魔,有時候連一線都不隔。彌勒菩薩在這裡,分析得清清楚楚。

  這四十六種魔道的境界,主要是就見解而言,並不是像一般所講的有個魔,或有個鬼的那種魔的觀念。

  由於色等轉,盡疑惑無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這一句偈子非常重要。學佛的人有一個重大的測驗,就是我們這個色身轉了多少,自己有數。如果色身的業力還在粗重的范圍,輕安沒有發起,縱然你的境界再好、見地再高,你的什麼無念清淨啦,見到空啦,都是假的,靠不住。而且大家的功夫多半是瞎貓撞到死老鼠,如隔日發寒熱病一樣。今天發寒,明天發熱;今天好一點,明天又掉了;過兩天又撿一點回來,忽然又不對了。像打擺子一樣,一陣冷一陣熱。都靠不住,因為色身的業力沒有轉。但是,由於色身轉化的原故,沒有了疑惑,這個時候,安住善法,才得自利利他,才足以為人師。

  於他行施等,深義無猶豫,身等修慈行,不共五蓋住。

  修行人要自我測驗,自利利他。一切善行,都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等六度萬行做起。其實這當中,任何一點都很難做到,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你有十塊錢,布施兩塊錢容易;你只有一塊錢,布施一塊半才難。佛經說:富貴發心難,貧窮布施難。不過真布施的人多半是窮人,因為世界上只有窮人比較同情窮人,自己不窮就不了解窮人的痛苦,所以真正的菩薩心腸,是在這種地方。

  行、施等都是很難的,這些道理很深,不是一般隨便說說而已。見義就要勇為,毫不猶豫地做去,要修最慈悲的行為。學佛基本要學慈悲,可是沒有人真發起慈悲行。不要說行為,心理轉變都很難,這個功德不圓滿,空性不會見得透徹,這也是呆板的道理。

  不共五蓋住,貪瞋癡慢疑為大五蓋,真修行的人,決不能與五蓋並存。你是佛,就不是魔;你是魔,就不是佛。兩者不能通融的。

  摧伏諸隨眠,具正念正知,衣等恆潔淨,身不生諸蟲。

  隨眠煩惱跟著你,纏著你,使你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好像在睡眠中一樣。要把這一切心理煩惱摧伏,五十一位心所發出來的作用還很多,都要一一摧伏。

  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要注意衛生,像菩薩們,都打扮得很漂亮,除了頭陀以外,在家菩薩都是莊嚴其身。

  心無曲杜多,及無悭吝等,成就法性行,利他求地獄。

  心裡無邪曲,要行頭陀行。並且要有利他之心,同地藏王菩薩一樣,犧牲自己,專門利益他人,敢向地獄去度眾生,地獄眾生不度完,寧可不成佛。要有這個精神才可以學佛。

  非他能牽引,魔開顯似道,了知彼是魔,諸佛歡喜行。

  《現觀莊嚴論》講四十六種魔境界。實際上魔對我們哪有辦法!魔絕對魔不了人,是我們自己把魔騙了來。我最近作了一首詩:

  一燈丈室念初平  夢裡江山倍有情

  八萬龍天齊問訊  大千世界步虛聲

  欲堅道力憑魔力  自笑逃名翻近名

  去住無由歸不得  舉頭朗月又三更

  真想考驗自己的道力,要憑魔力。所以彌勒菩薩也說,魔開顯似道。真正的魔道很厲害,幾乎完全同佛法正道一模一樣,有時候假的往往比真的還真,所以往往魔道與佛道很難分別,這個要靠智慧。

  由此二十相,諸住暖頂忍,世第一法眾,不退大菩提。

  把這二十種不同的路子搞清楚了,你才可以開始打坐修行,才能做到安住於暖、頂、忍、世第一法裡。再進一步,四加行修成了,才能夠到達不退轉,大徹大悟的境界,證得大菩提。

  下面這一節,仍在盡量的簡別魔境,魔智與道智的差別:

  此處之四魔體性,五蘊魔謂五取蘊。煩惱魔謂三界一切煩惱。死魔謂不自在而命斷。天魔謂障礙修善之他化自在天眾。

  魔境的性質有四種。

  第一種自己本身的魔最厲害,就是我們生命帶來的“五蘊魔”——色受想行識。今天感冒,明天發燒,這裡痛,那裡癢,這就是色蘊魔隨時在障礙你。色蘊不轉,感覺上的不舒服,都是魔境界。這五蘊魔是五取蘊。

  什麼是五取?就是十二因緣當中的取,是你在執著自己,我們有這個生命,把這個身體執著得很厲害,原因是由我見、身見來的,都是要自己活得長久,五取蘊就是魔。

  第二個是“煩惱魔”,就是一切心理狀況,一切心理、思想都是魔。

  第三個是最可怕的“死魔”,隨時威脅你,他要你的命,你就隨時會死。學佛的人能脫離了生老病死的有幾個?這是什麼道理?這裡頭是個大問題。要跳出生死,來去自如,自己絕對可以做主,除非有道有功夫的人才可以做到。比如曹山祖師,徒弟要他多留幾天,他就多留幾天。再如儒者羅近溪也是一樣,都有破除死魔的本事。所以說死魔不自在而命斷,你自己做不了主,它幾時來,那個功能就幾時到,你立刻就要走。當你能做得了主時,始知我命不由天。這不是吹牛的,要定力,要功夫才辦得到,自己這條命,才的確可以不由死魔所支配。

  第四個是“天魔”,這是外來的,障礙你修善行,今天這個世界都是魔境界的世界。換句話說,被物質文明迷惑的,也是魔境界,這些都是他化自在天天魔的變化。

  這些魔境,如果以禅宗的一句話來表達,更簡單明了:“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倒起不起是煩惱魔。”任何一個念頭,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天魔。整天腦子昏昏沉沉的,則是陰魔。

  由彼等能障不死涅槃故名曰魔。

  佛法所說的魔,就是一切能障礙你證得涅槃之道的境界。

  小乘證見道位,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注意,修行打坐,做四加行功夫,只要證到小乘果的見道位——念空,念頭真正到達空的人,就是於三寶所獲得證信,的確見到真空了。以這小乘偏空之果,也能降伏了粗分的天魔,不一定要證到羅漢境界才降伏天魔。只要念頭一空、一定,證到這一點,就可以降伏天魔。

  得有余依涅槃時,永斷一切煩惱,故降伏煩惱魔。

  達到有余依涅槃時,身心皆空,完全清淨,雖然是有余依涅槃,阿賴耶識根本也沒有斷,但是,已經可以降伏一切的煩惱魔。一切妄念不起作用,就是煩惱魔斷了。

  若證俱解脫阿羅漢,能加持壽行,得自在故降伏死魔。

  道家經常講長生不老,有沒有這回事?學佛的人一聽就斥為外道。亂批評!佛經上也告訴你有這回事。證到大阿羅漢果,壽命可以自己做主。比如佛經裡頭有句留形住世,佛吩咐四大弟子,迦葉尊者、羅睺羅尊者、賓頭盧尊者、君屠缽歎尊者等,受佛授記留形住世,等待下一劫彌勒佛到來。

  有一種方法可以請賓頭盧尊者來。從前在普陀山、九華山、峨嵋山的叢林下常會有這種事,有錢的施主們來打千僧齋,供養一千個和尚吃一餐素齋,再送每人一塊銀洋。和尚一聽打千僧齋,老遠都趕了來,吃一餐好的素齋,又可拿紅包。這時候,我們這位大師兄賓頭盧尊者會來,他來時沒人知道,不過他走後會告訴你,證明佛法是真的,只是過後才讓你知道。

  你只要好好修行,證到了解脫阿羅漢果,能加持自己的壽命,可以得自在,你愛走就走,不走就留下,降伏了死魔。這個魔最難降伏,真不容易,要得到阿羅漢果才行。

  所以大家問我:怎麼樣叫報身成就?做到能降伏死魔,當然報身就成就了,做到這樣才能祛病延年,任何疾病都能去得了。

  證得無余依涅槃時,盡滅惑業所感有漏取蘊,降伏粗分五蘊魔。

  達到無余依涅槃的時候,粗分的五蘊魔降伏了。

  方才我們介紹的是小乘的修證次第,現在讓我們看看大乘的情況。

  大乘證得不退轉相,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達到不退轉地,就是得到真空生妙有不退轉智時,那些粗分的天魔境界,可以降伏了。

  得八地,已於無分別智得自在故,降余粗分三魔。

  一直修到了八地,得到了無分別智,才能降伏粗分的另外三種魔境。

  微細四魔者,謂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細蘊魔。

  到了大乘境界,除了降伏那些粗分的四種魔境之外,還要注意檢查、降伏那些細微的魔境。

  什麼是微細的魔境呢?無始以來,我們思想生命的無明習氣的根,得了道以後,配合生起了意生身,可以出陽神、出陰神。如果這些陰神、陽神不是大徹大悟後生起的,而只是夾帶了一種欲望,由一種希求心而生的,這個意生身,就是微細的蘊魔。

  大乘菩薩道的魔境,微細得讓你分辨不出來。當然大家修持還不到這個境界,不懂得真正的意生身,那是菩提道的成果,法報化三身成就。重點在: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這個意生身就是微細的五蘊魔,換句話說,也是由我見我執來的。人捨不得自己,空了不干,總要抓住一個幻化之身。

  無明習氣地,即微細煩惱魔。

  人的根本無明,連自己都不知道,只要最後一品無明習氣還在,就有“微細煩惱”。隨便講頓悟,什麼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如果拿教理來講,這正是無明習氣的煩惱魔。注意,所以說“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別說你做不到,即使你做到了,你還見不見?說不見,你在昏沉中——煩惱魔;說見,你早有一個見了;你說我兩樣都不是,那你是什麼?向上一路請你道來,道不來,按下水去,這是船子德誠禅師的教育法。

  所以古代的大禅師們,通宗的,一定是通教理,自己對自己檢查得非常深入。既然你通宗,悟了,悟了你就懂,佛境界無所不知,你還有不知的,那就不算悟。儒家都講了,“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何況出世法學佛呢!

  不可思議變化生死,即微細死魔。

  剛才講大阿羅漢才能了脫生死,破了死魔。什麼是死魔?即使你活上五百年或一千年,還沒有破了死魔,還在變易生死中,只是把分段生死拉長,仍要受變易生死所左右,屬於微細死魔之中。

  微細兩字要注意,你自己都不知道,檢查不出來,假定這個檢查得出來,你的般若智慧就成功了。佛者覺也,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是。自覺很不容易,自己的心理煩惱等等,起了一點點都要能夠知道。

  欲超彼三魔凡能作障之法,即微細天魔。

  在修行的過程裡,凡是使我們不能跳出前面這三種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的所有障礙,就是微細天魔。比方說時代的變化障礙了你,不能修了,這些就屬於天魔引起的。乃至自己造作出的環境,障礙了自己修道,也是天魔的關系。這些境況,無形中把你拉到另外一面去。

  降伏微細四魔,是法身功德。故降伏微細四魔與成佛同時也。

  這裡要特別注意,降伏自己內在非常微細的四種魔,是靠法身的功德,在成佛的同時,才能徹底降伏微細四魔。說到這裡,我要問大家一句,禅宗的破三關、大徹大悟又是什麼情形呢?對這些經典沒有研究,不要隨便講悟,真正的悟與這裡所講的情形是相同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四《頂現觀品第六之二》:

  是對治修所斷種子之能治種類大乘隨現觀,即修道頂加行相,界唯在修道。此說修道菩薩,由加行與根本二門入超越等持,謂俱滅盡定等次第定。

  大乘修定的方法:

  先修往上順行與下還逆行二相之獅奮迅三摩地為加行。

  順行,由凡夫而到達聲聞、緣覺。由人道而修天道,天道而修聲聞道,由修聲聞道而修緣覺道、菩薩道,節節向上。

  什麼叫獅子奮迅三昧?獅子要吃動物時,兩腿一蹦,出了最大的力量,最快速的動作,形容成道頓悟。獅子奮迅三昧,是大乘頓悟的路子。

  次乃進修超越等持之根本故。

  頓悟了,見道以後才開始修道,修道是超越等持定慧的力量。

  其修根本時,先從初靜慮直往滅盡定。

  修根本的時候,先從初禅開始,連貫的四禅八定都不能缺少,都要修到,直至滅盡定。

  全無超越修一返,

  在這當中,修大乘道的,由初禅到四禅八定,最後修滅盡定。理是頓悟,功夫是漸修的,一步一步不超越等持,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走。說自己悟了,結果功夫沒有到,你騙誰?欺天乎!

  次於八定間雜滅盡定而修一返。謂從滅定起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仍入滅定。

  其次,修成功以後的人,見道以後修道,功夫也到了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功夫隨便你玩耍,或者兩腿一盤,馬上進入滅盡定,等一下境界又進入初禅去了。下面就告訴我們隨便玩耍。

  《楞伽經》也說,大乘菩薩悟道以後修道,到家了以後,十地菩薩有時也到初地菩薩境界隨便玩玩。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一件事,經典上講,佛入定無所不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時,一切色,一切音聲,如掌中觀庵摩羅果,看得很清楚,佛都知道。但是有一回,佛在恆河邊打坐,一大隊馬車經過,聲音吵得弟子們都坐不住了,結果他老人家還在那裡打坐入定,等他出定的時候,張開眼睛一看,咦?怎麼旁邊路上都是泥巴、馬蹄印?佛是不是入昏沉定去了?當人入初禅定的時候,螞蟻叫都聽得見,怎麼佛聽不見呢?這個道理說明了什麼?在佛就不是昏沉,不是無明;在凡夫絕對是昏沉,絕對是無明。悟了道的人,由初禅到九次第定隨便挑,一切得自在;沒有見道,沒有修道成就的時候,縱然入定,全是自己不能做主,都叫做打妄想、造業。

 

上一篇:化永法師:自學心得點滴 大年茶話 話(化)個緣
下一篇:淨空法師:學習切忌好高骛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