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百業經》:(5)春乾摩比丘尼──兩世駝背等流果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傳講 堪布索達吉譯導 (5)春乾摩比丘尼──兩世駝背 等流果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眾多眷屬和尼眾經堂。所居附近有許多戒學較高的比丘尼,她們具足種種神變,經常以各自的神通力到北俱盧洲⑵(Vttara-Kuru)、西牛賀洲⑶(Apara-Godaniya)、東勝神洲⑷(Purva-Videha)、三十三天⑸(Trayastrimsat-Deve)及人間富貴的地方去,帶回各種珍寶與美食。見此,春乾摩比丘尼十分羨慕,心想:我若能象她們那樣該多好呀!她一直琢摩:要學習神通,可是到哪裡學呢?又跟誰學呢?去跟那些比丘尼學吧,她們的嫉妒心強,怕不一定會教我,(師言:釋迦佛時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煩惱,尤其是嫉妒心,無論出家或在家都一樣,故女眾應該認識自己的煩惱,並對症下藥。)若跟比丘學吧,男女眾說話都遮止,更不要說想學竅訣了。(譯者:男女僧眾不許說話,在《百業經》中也有如此教證,並非有人擅自所定。)她天天苦思冥想,終於,她想到了寺院外的六群比丘(Cha-Bagiyabhikkhu)。春乾摩這時暗自高興,覺得:這些惡行比丘既不受寺管轄,又不受戒律束縛,誰也管不了,我可以去跟他們學神通。於是,她就借口供齋與他們聯系。她親手做許多美味飲食好好地供養了六群比丘。然後,她說:“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們傳授我一個神變。”六群比丘對她說:“教,倒是可以。可你要知道,竅訣可不是隨便教人的。按規矩:教竅訣,對方要麼有大的供養、要麼以學術交換、要麼一生中不傳任何人。不過,你嗎?如果三個月內天天以飲食供養我們,再供養每人六種資具,我們可以發心教你一個神通。”聽此言後,春乾摩比丘尼信以為真,便欣然答應了。三個月當中她按要求供養了六群比丘。三個月過後,她對六群比丘祈求:“我的供養圓滿了,該教我神通了吧!”他們很爽快地說:“可以。不過,學神通首先要鍛煉好身體,身體越強壯,神通越容易修出來。”她趕忙問:“那,我該怎樣鍛煉呢?”他們漫不經心地說:“第一天,先站在一個凳子上跳下來,依此類推,到第七天從第七個凳子向下跳。這樣,身體鍛煉得很好了;接下來,第一天從一層樓上跳下來,第二天從二層樓跳下來,直到第七層樓上跳下來,一直堅持下去。這樣,身體越來越好,神變也越來越大,以後,在空中飛來飛去肯定沒多大問題。”然後,春乾摩比丘尼真的去按這個所謂的“教言”去作了,一天、兩天、三天……結果到了第七天,她從第七個凳子上摔了下來,把腰椎骨給摔斷了,成了駝背。她痛苦地對六群比丘說:“你們給我教的是什麼神變?怎麼把我的身體‘鍛煉’成這個樣子!”但六群比丘神態自若,蠻不講理地回答說:“這,我們就不管了,該教你的都教了。”聽到這番話,春乾摩比丘尼生起大嗔恨心。無論在經堂裡還是在道路旁,逢人便說六群比丘是如何如何地作騙,使她成了駝背。(譯者:現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養,然後說被騙了。所以,首先觀察供養之境,極其重要。)眾比丘聽說此事後,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六群比丘作騙於春乾摩比丘尼?唯願為說。”世尊告諸比丘:“此乃前世因緣。現在六群比丘騙了她,往昔也曾騙過她。那是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准備興建王宮,請了許多木匠。這些木匠每天在那些彎曲粗硬的木料上,畫線鑿鋸將木料做得端直平滑,手藝非凡。一位看國庫的駝背婦女見此情景,心想:這些木匠技藝如此高超,能否把我的身體也做直了?那些木料彎曲不直又粗又硬,而我的身體是比較柔軟光滑的,應該更容易做直吧。幾經思考後,她就去對木匠說:‘您們的手藝很不錯,能不能把我的身體做得象木料那樣端直?’這些木匠說:‘按道理是可以。但有個條件,如果三個月內每天供養我們食物,我們就願意。’聽畢此言,這個駝背婦女欣然應允。三個月過後,她對木匠們說:‘已經供養你們三個月了,現在可以把我的身體做直了吧?’這些木匠一本正經地說:‘是,現在可以了。不過,我們作木料是先在上面畫線,再用斧子砍、鋸子鋸,這樣木料就做得端直了。同樣,也讓我們在你身上畫線,再用斧子砍、鋸子鋸,……’聽到這話,那個駝背婦女毛骨悚然,很害怕地說:‘怎麼?用斧子砍?那不就把我砍死了嗎?’木匠們滿不在乎地說:‘那又有什麼辦法?除了斧子砍、鋸子鋸,我們別無它法。’當時,駝背婦女很傷心,但又不敢向任何人言及此事。諸比丘,當時的駝背婦女就是現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們就是現在的六群比丘。往昔他們騙了她,沒滿其願,今世她繼續受騙。”(師言:這是同行等流果⑴。就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親怨若今生不了,則一直生生世世報下去。所以,我們平時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眼覺得很好或討厭,這都是前世的因緣,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
|
|
|
|
|
上一篇:星雲大師:經常做夢有五種原因請對照檢查一下自己
下一篇: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第17講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