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鹦鹉立化念佛生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再看下面這個「鹦鹉」,我想這個鳥大家都知道,我們就不解說。但是這只鳥比較特別,這只鳥會念佛,而且牠是立化,而且燒出十顆捨利子。這非常不簡單,這個鹦鹉比我們人還了不起。這裡這只鹦鹉就是韋皋養的,『蓄』就是養。我們現在講這只鹦鹉,在韋皋「西川鹦鹉捨利塔記」裡面節錄。他說,韋皋就講了,他說,前年有人贈給我一只鹦鹉鳥者,「前歲有獻鹦鹉鳥者,曰此鳥聲容可觀」,送的人跟韋皋講,他說,這只鳥的聲音非常地好聽,「聲容可觀」。「音中華夏」,而且牠的音非常接近我們,「華夏」就是我們漢語、漢音,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內地話,標准的華語,牠非常接近華語。「有河東裴氏者」,當時有一個姓裴的這個人。「志樂金仙之道」,「志樂」就是歡喜信樂,「金仙之道」就是成佛之道。

  「聞西方有珍禽」,這個裴氏講,他說,聽說西方有珍禽。「群嬉和鳴,演暢法音」,這就是我們《彌陀經》裡面講,「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以此鳥名載梵經,智殊常類,意佛身所化」,這些鳥都是佛的化身。常狎敬之,「狎」就是溫順。「始告以六齋之禁」,他這個韋皋也很特別,他怎麼教這一只鹦鹉呢?他告訴牠六齋日,六齋日要持午,就過午不食,「始告以六齋之禁」。

  「比及辰後,非時之食」,到時間到,牠就不吃了。而且整個晚上,牠都不看別的地方,「終夕」就是徹夜,「不視」就是不看其他的地方。這有一點跟平常的鳥不太一樣。而且這只鳥牠很特別,牠跟一般鳥不一樣以外,牠「端嚴梵倫」,牠雖然是鳥,但是牠卻看起來是非常有威儀,「端嚴」是非常有威儀。或教以持名,持佛名號,或教牠念阿彌陀佛,曰「當由有念」,然後牠就會跟你念阿彌陀佛。念到後來,「以至無念」。

  「無念」就是什麼?「無念」就是清淨心,「無念」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離一切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一個念,那一個心就是「無念」。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那一念心,就是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頭,無念是離一切相。就是《金剛經》裡面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了,那個念頭就是無念。

  這一只鳥,這一只鹦鹉,教牠念,牠就念。到後來還念到清淨了,「則仰首奮翼」,牠念到很歡喜的時候,法喜充滿的時候,牠就展開兩個翅膀在那邊拍,然後鳥的那個頭,鹦鹉的頭就抬起來,「仰首奮翼」。「若承若聽」,就好像在接受阿彌陀佛的加持,又好像在聽佛號,「若承若聽」。「其後或俾之念佛」,後來,最後「默然而不答」,最後那只鹦鹉就不講話了。诶,這很特別喔,「則默然而不答」,牠最後不講話,念到什麼?念到不講話,就表示這只鹦鹉心清淨了,也就是什麼?牠入禅定了,「默然而不答」。

  「或謂之不念」,有的人說,牠不念阿彌陀佛了,就是可能有人跟牠逗牠玩,他說,诶,你怎麼現在不念佛呢?诶,牠又開始念阿彌陀佛了。如果講到這個地方的話,「默然而不答」,就是「應無所住」。旁邊的人跟牠講說,诶,你這鹦鹉怎麼不念佛呢?人家有說,你不念佛,牠馬上又「即唱言阿彌陀佛」。哎呀,不簡單,這一只鳥,鹦鹉已經契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你在跟牠講,牠也聽得很清楚,牠聽得很清楚那一念心,就是真如啊。聽得很清楚,那個叫「應無所住」啊,念出來就是「生其心」啊,產生那個妙用啊。

  所以你看,主人教牠念佛,牠從有念念到無念。然後就是「仰首奮翼」,就張開兩個翅膀,頭抬起來,像在看佛一樣,好像在承接阿彌陀佛的加持,又好像在聽阿彌陀佛的開示,「若承若聽」。爾後牠繼續念,念到後來「默然而不答」,最後靜下來,不再念佛了。旁邊有人說,诶,你怎麼不念佛?牠又繼續念阿彌陀佛,「默然而不答」,入禅定。「即唱言阿彌陀佛」就是智慧,是定慧等持。所以定,是「應無所住」,慧,「生其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定慧等持。這只鹦鹉已經進入三昧了,相應三昧了。

  「歷試如一」,每一次這樣給牠試,都一樣。「曾無爽異」,從來沒有一次有什麼變化。那麼韋皋就說了,「余謂其以有念為緣生,以無念為真際」。我覺得這韋皋不簡單,他是諸葛亮再來的。但是他對於這個,我們這個一真法界,一乘佛法,一乘了義的,韋皋這位將軍,這位軍人,他已經有相應了。我們說五乘說法,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一佛乘。這個韋皋能講出這句話,也不簡單。

  他說,「以有念為緣生」,「緣生」是什麼?因緣有。「以無念為真際」,「無念」是什麼?剛才講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叫「無念」。所以「無念」就是進入念佛三昧了,就是定慧等持了,真空妙有相應了。「以無念為真際」,「真際」是什麼?真如實際。《無量壽經》裡面講的「真實之際」,《無量壽經》裡面講「真實之際」、「真實之利」。這個真際是什麼?「真際」就是真如,真如之際。所以他就講,「以有念為緣生,以無念為真際」。「以有念為緣生」,就是假有。「以無念為真際」就是什麼?就是中道。所以牠契入中道實相。

  老法師在《地藏經》開示裡面講說,地藏菩薩,這個地藏兩個字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它是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青蓮法師裡面的注解,老法師開示,他說,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地藏二個字就是表我們的心地,它的體是即空,它是真空的。真空什麼意思?就是我們這一念心體是離一切相的,那為什麼叫即假呢?它能生出一切妙法,但是是因緣有,是夢幻泡影,是假有的,所以叫即假。然後能夠契入空有不二,那就是即中。

  所以他這個地方講,「以有念為緣生,以無念為真際。緣生不答,為緣起也,真際雖言,為本空也。」你看,因緣生起來了,這一個鹦鹉,牠沒有再繼續念阿彌陀佛,「為緣起也」。這告訴你妙有,妙有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牠不答?牠告訴你,妙有是假有,因緣所生法。那麼真如實際,雖然牠又唱一句阿彌陀佛出來,牠本空。所以緣起是妙有,本空是真空,「緣生不答,為緣起也,真際雖言,為本空也」,真如實際,雖然牠念這句阿彌陀佛,但是牠真正的本體是真空。

  「每虛室戒曙,發和雅音,穆如笙竽,靜鼓天風,下上其音,念念相續,聞之者莫不洗然。」他說,這只鹦鹉,牠唱了阿彌陀佛聖號,唱到後來是怎麼樣呢?在這個房間裡面,「虛室戒曙,發和雅音」,唱出來像那個,非常優雅的這個音出來,就是「發和雅音」。那種肅穆就像那個,就是一種樂器叫「笙竽」。靜的時候像天風一樣,聽到的人都非常地肅然起敬,聽這只鹦鹉在念阿彌陀佛。

  就在那一年的七月,這個是韋皋記載的,就在那一年的七月,牠突然間,「猝爾不怿」,就是不講話,沒有喜悅的感覺。就這只鹦鹉,牠已經知道牠要捨報了,牠要離開主人韋皋了。所以牠就「猝爾」,牠突然間就是沒有很喜悅的感覺。「七日而甚」,而且七天之內都這個樣子,而且愈來愈密集。後來知道牠將要離開了,於是主人,養牠的這個主人就拿起引磬,「乃鳴磬告曰」,這個主人就拿起引磬,告訴這只鹦鹉說,「將西歸乎?」他說,你要往生西方了嗎?你看,動物也有靈性,動物也有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牠們也有見聞覺知啊。

  你跟牠講說,「將西歸乎?」你看,牠的靈性已經念佛念到,這只鳥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最少功夫成片以上了。所以這個主人就拿個引磬,告訴牠說,「將西歸乎?」他說,你要往生了嗎?你要往生西方了嗎?「為爾擊磬」,我幫你打引磬。「爾其存念,每一擊磬,一稱彌陀佛」,他就跟牠,告訴那個鹦鹉說,我每打一次引磬,你就念一聲彌陀佛,阿彌陀佛。洎至十擊磬,引磬打到第十聲的時候。這個實在是很神奇,很神奇,非常奇妙,這動物在跟你表法,這鳥在跟你表法。哎呀,這個不簡單,牠是示現的。引磬打到第十聲的時候,「而十念成」,十念念完以後,「斂羽委足」,牠就把翅膀收起來了,「斂羽」就是把翅膀收起來。「不震不僕」,牠也不把翅膀打開,牠也不倒下去。這一只鳥就表法,牠這立化喔,牠不把翅膀打開,牠也不倒下去,「不震不僕」。「奄然而絕」,忽然間就往生了。

  韋皋記載說,按照佛經上說,「按釋典十念成」,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裡面,「十念必生願」,「十念成往生西方」,他說,一定往生西方的。又說,「得慧者殁有捨利」,然後韋皋又說,又記載說了,他說,假如往生者,他有得到大智慧的話,燒出來一定有捨利,「得慧者殁有捨利」。「知其說者」,就像經典這樣說。「固不隔於殊類哉」,他說,經典這樣記載,其他異類呢?就是不是人呢?會不會也這樣呢?「固不隔於殊類哉」,就是那其他異類可不可以這樣呢?

  「遂命火以闍維之法焚之」,「闍維」就是佛家裡面講的荼毗大典,就是我們現在民間講的火化,叫「闍維」。就告訴人家,叫人家拿一把火,准備要火化這只鹦鹉,「遂命火以闍維之法焚之」。「余燼之末」,等到燒完以後,火化完以後,這個鹦鹉鳥的灰燼,果然有捨利十余顆。這裡講說是捨利十顆啦,但是韋皋寫的這本記載,就是「西川鹦鹉捨利塔記」,這裡面記載,它是說,有捨利十余顆,「炯爾耀目」,非常地亮,「炯」就是明亮。

  按照經典上記載,如果是真的捨利是打不破的。「瑩然在掌」,拿在掌中,手掌中,非常地清澈,「瑩然在掌」。「識者驚視」,大家看了,大家都很驚訝了,哎呀,鳥可以燒出捨利出來。「聞者駭聽」,聽到的人也受到震撼的說,怎麼可能鹦鹉會燒出捨利呢?「鹹曰」,大家都說,「苟可以誘迷利世,安往而非菩薩之化欤?」他說,假如說可以利益眾生的話,那麼這一只鹦鹉的示現,難道不是菩薩顯化的嗎?「安往而非菩薩之化欤?」

  「時有高僧慧觀」,當時有一位高僧叫慧觀法師。「常詣三學山,巡禮聖跡」,常到那個地方附近有個三學山,去巡禮聖跡。「聞說此鳥」,聽說這一只鹦鹉火化燒出十余顆捨利。「涕淚悲泣」,這位慧觀法師痛哭流涕,請以捨利於靈山用陶磚,他就請求給他請一顆捨利,他供養在佛堂,用陶磚,就是用陶去做的這個甕,裝在裡面,把它建塔,來表彰這一只鹦鹉的這樣的一個示現。韋皋記載時間在什麼時候呢?唐貞元十九年,公元八O三年八月十四日記載的。這韋皋記載的,應該不會假。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七四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黃柏霖:諸葛亮後身的故事
下一篇:黃柏霖:蠢動含靈皆有佛性,蟲蟲聽話不吃蔬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