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微笑是禅,熱情的幫助是禅,無私的奉獻是禅,誠實的勞動是禅,正確的進取是禅,正當的追求是禅…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聰明。這種聰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辯聰----總想抄一點近路,總想舒舒服服就能夠成功。哪有不經過辛苦,就能夠到達光明的境界呢?
·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此岸是在當下一念,彼岸還是在當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修行就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空”是突破、超越、發展、轉變的意思,而不是空無的空;不是消滅一個東西,而是不斷地超越。
·悟,是一種生命的大突破、大飛躍。這種境界,只有通過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夠擁有。
·禅就是生活,以禅來淨化生活,溶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來體現禅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空靈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
·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出來了的人。
·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知恩、報恩是我們學佛、成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客觀世界本來是平等的,但由於我們每一個眾生主觀上的見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主觀世界就千差萬別。
·世界上的事情本來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別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們要離相而證性,這樣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態度,要求我們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見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脫死。
·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當中。學佛首先就是努力做一個好人,希望人生過得更圓滿、更有意義。
·著眼當下、著眼現在,這是我們人生命運轉變的關鍵所在。
·我們不要時常板起面孔想教育別人,而要有一種關愛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每一個人,幫助每一個人。
·智慧的力量在當下一念,煩惱的力量也是在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能夠轉變,並且從煩惱方面斷相續心,從智慧方面連綿不斷地延續下去、擴展開來,那問題就一定能夠得到解決,就能做到內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經常以一種諒解他人的心態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就會減少很多煩惱。
·一切按照因緣果報的規律,這樣才能夠自由,也才能自在。
·不管是解決個人的生死問題,還是解決社會問題和全人類的問題,都離不開我們當下這一念心。
·經常有大願力,我們就不會懈怠;有大慈悲,我們就不會煩惱。
·生活禅應該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覺悟來淨化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生活,超越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不會庸俗化,使我們的生活不會違背真、善、美的原則,不會違背清淨法、善法的原則。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諧。對於所有的生命,我們都應該承認其存在的價值,承認其對我們個人乃至人類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要有一種主動的承擔精神、奉獻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這種主動,就能夠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清淨的生活氛圍、禅修氛圍。
·能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不在法上,而在聽法人的心上。
·在修行的過程中,翻來覆去的拉鋸戰就是精進與懈怠在戰斗,就是道心與偷心在戰斗。什麼叫偷心呢?苟懶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貪圖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辛勤勞作才是真正在培植福報。
·因緣果報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都不是靜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緣果報都是隨生命主體的作用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