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拜師非常重要,一定要具有正知正見,而且證道心同虛空等同,如此的境界方可。
阿彌陀佛,大家好。
我們佛弟子如何拜師?

在拜師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首先一定要對善知識明確地選擇,否則會造成“我眼本明,因師故瞎”,終身遺憾。
學佛修行拜師非常重要,一定要具有正知正見,而且證道心同虛空等同如此的境界方可。
也就是說不但悟道而且必須要證道。這樣子的善知識對我們的引導是准確無誤。

做為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內心是多麼的清淨,沒有任何是非,心量那麼的廣闊,對一切的包容,那種自然的快樂安詳,充滿著法喜。
作為一個這樣子的善知識,他對金錢、物質、名利絕不會有絲毫的貪婪與執著。
因為他們能夠徹底地,認識到了宇宙的真相,所以說他們絕不會對影像的執著。
我們不要對善知識妄加評論,我們凡夫俗子是永遠了解不到聖人的作為。

能夠真正證道的善知識,他們的作為絕不會有絲毫自私自利。自身的一切會完全對眾生的投入。
因為他們有願在先,來到塵世間就是為眾生而來,所以我們必須要對他們的認可,心心相應。
要遵從師父的教導,要發長遠之心,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就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樣。
父母對每個孩子們不會有分別的,做為師父的也不會對所有的眾生有絲毫的分別,都是等同的對待。
一定要緊緊地跟隨,心心相應,努力修學佛法。
師父是希望眾親早日出離輪回的苦海,希望眾親早日修成正果,深心徹底地得到解脫,而不是讓大家陷入輪回的。
眾親要知道,了脫輪回更重要,不是在塵世間怎樣能夠發大財。
有很多人問我師父如何發財?
當然了要想讓自身的福報具足也可以,廣行布施。但是福報再大也是輪回呀,所以說塵世間的獲取不是上策。

最重要的是出離輪回的苦海,不要對影像的癡迷,這顆貪婪的心要學會放下。
有的人說了,我不貪了,都給我兒子了,或家人了。其實這也是在掛礙。只是對自己的一個欺騙而已。
修行的目的是讓內心對影像的放下,而不是對影像的獲取。
師父是教導大家的內心趕緊放下,大家不要誤會不是“放棄”,是內心不要強烈的執著分別。

我們要找到人生的真正價值觀,就是了脫輪回,找到真實的自我。
所以說希望大家要發心修行,不要對修行有所懈怠。
告訴大家,無論任何出身,只要是能夠對事相有所執著,對名聞利養、富貴榮華有所貪欲,這都是屬於迷茫,絕不是一個覺悟的心態。
用此來觀照自心,而不是來觀照他人。學佛修行要時刻對自己的檢驗,對自己的負責。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所以說,這個拜師是非常重要。
1.要是選擇了就長久地跟隨,不斷地深入。
2.對善知識不要妄加評論,我們用凡夫俗子的思維是了解不到聖人的心量。
3.必須要聽從師父的引導,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踏著師父的足跡進行前行。
4.道友之間必須要和合。相互鼓勵,相互包容。修行看誰的境界高,就要看誰能夠包容的多。包容的越多說明經得起考驗。如果包容不了他人,就是說明自己遠不如他人。考試不過關。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