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群比丘在討論「幸福是什麼?」的問題。有人認為擁有財富和榮耀就是幸福;有人則認為滿足感官樂趣才是幸福;也有人認為品嘗美食才是幸福。
正當他們討論的很熱烈時,佛陀來了。佛陀告訴大家說:「比丘們!你們所說的那些喜樂無法使人解脫輪回生死之苦。在這世間上,幸福快樂的來源是:佛陀降臨世間,有機會聽聞奧妙佛法以及僧眾們和諧相處。」
對於幸福的探尋,是一個讓人深思但又無從定義的話題。每個人的生存標准不同,價值觀也不同。我們每日起早貪黑的忙碌,或許有人為了生存、有人為了更多的財富、有人為了穩固在社會中的地位、有人為了名譽背後的虛榮、有人為了獲取內心中追求的一種莫名依賴感等等。種種的忙碌讓我們以為,在對於既定目標追逐的過程中不斷的自我鼓勵,等待最終結果的時候即是幸福。
或許這是一種抽象籠統的表述。那就微縮至一個個世間看似幸福的瞬間。一個新生兒的誕生;一家人期盼孩子學有所成後收到理想院校錄取通知書;苦讀之後求職成功;努力奮斗後的升職加薪;一對相戀已經的情侶步入婚姻的殿堂;相依為命的夫婦期盼佳節來臨時兒孫歸來歡聚一堂;久病痊愈開始健康面對新的生活;從挫折中挑戰自我振奮精神後邁出新的一步等等,這些或許可以定義為屬於每個人的幸福。
有人喜歡粗茶淡飯的平淡,有人喜歡鮑魚龍蝦的奢侈,但是世間的一切無論如何去追逐和定位,終歸是不究竟的。緣聚時可以促成一個看似滿意的結局,然而世事變遷後的無常即是緣滅散盡的常態。我們過分注重前者而忽視後者。所以對於我們給予幸福的定義,終歸還是小樂之後的大苦。
佛陀說:「世間的喜樂無法脫離輪回之苦」!此話很真切也很現實。輪回中的一切只是短暫的聚合,悲喜交加的一幕幕重演只是讓我們處於輪回中的角色有所微調而已。我們過分執著於生而畏懼結束,患得患失的心理在哪怕獲得一絲幸福的甜蜜後也會相伴惆怅。如果我們有緣分和福報聽聞佛陀所傳授的「苦、集、滅、道」,以及對於輪回之苦的詳述,慢慢滲透生活點滴中對於無常的理解之後,內心從容淡定面對一切時,無大喜無大悲的中庸之態或許是另一個高度的幸福。
試著重新去體味和理解生活中的點滴,將佛法教理的無常觀滲入衣、食、住、行的每一刻、每一個對境,無所謂好與壞,初始無法坦然,漸漸對治內心起起落落後歸於平靜的成長,這種收獲是一種不驕不躁的雅致,因為當我們在尋找未知的自己時,那種邂逅是驚喜而又熟悉的獲得。對於世間一切盲目追逐後的幸福定義是狹隘的,此種假象只是下一個輪回的因而已。
有輪回就必定有痛苦。如果重新定義幸福,那或許是當佛陀降臨在這個世間,告知我們輪回之苦的真相,我們有緣聽聞,依靠正行福德具足的清淨僧團傳法教授,依理修行,乘佛法之舟,游離苦海而到達了脫生死自在而能大樂無苦的究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