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允許存在絲毫的念頭,這樣才能夠安全抵達彼岸。
阿彌陀佛,大家好。
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的事項,大家可能有所忽略,就是這個“情執”,這是非常重要。
若想了脫輪回,往生極樂也好,還是回歸於自然也好,必須要達到深心徹底的清淨。
猶如《心經》裡面所講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決不允許存在絲毫的念頭,這樣才能夠安全抵達彼岸。

這顆清淨心必須在有生之年,也就是說在臨終之前就得完成,而不是說臨終之後再修。
有的人說,沒有學佛修行的臨終時,用什麼方法超度讓他們了脫輪回?
其實很難。為什麼這樣說呢?
那麼我就告訴你一個答案,問你自己。

我們在有生之年,學佛修行這麼久,心態也沒有靜止,業力也沒有徹底地消除,都是這麼很難做到。
那麼一個沒有學佛,怎麼能夠聞到佛法就能證道,根本就不可能。
只是家人幫助他們,把他臨終時留下的積蓄發心與三寶結緣,或與真正的善知識結緣。

最難突破的就是這個情執,兒孫,夫妻,兒女,父子,等等,這個情執不單純指對他們的愛,其實這個恨怨也是屬於情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對自己有所考驗,用種種的方法來調服一下自心。
或時常檢驗,千萬不要大意呦。

雖然我所說的沒有經典中的術語,但是也沒有離開教義。
《金剛經》裡面所講的非常清楚,讓我們對事相不要有絲毫的掛礙。
塵世間的所有一切都是影像而已,特別是我們的身體也不例外。
經典裡佛告訴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這就明確地說明這些相不是實有,不是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是無相,是永恆不生不滅,有生有滅這都是屬於無常幻像。
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四大和合而致。
何為四大?地,水,火,風,這四種因素。
所以說,被這四大所欺騙了沒有意義。

再有大家一定要清楚,我們的神識,將投胎的時候它先來,我們的身體四大壞滅的時候,神識先走了。
這個神識不隨著身體同時壞滅。
再有我們今生的兒女,夫妻,父子,這都是前世或多生的善緣或惡緣所聚。
有的來討債,有的來還債。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所以說佛再三的叮囑大家,千萬不能做殺生這個行業,對它們的傷害,它們就會做我們的兒孫來討債。

所以說不能做殺業。養殖業也是同等殺業。
這個殺業指對所有的一切生靈的傷害,都屬於殺業。不是說單純指幾種動物,從大到小,這個大與小指形體外觀。
其實何為眾生?就是指內心的念頭。這個念頭沒有大與小。也就是說,這個念頭對外相起到一個決定的作用。
大家一定要了解六親眷屬的由來。既然如此,大家就不必須產生情執的困惑。要轉換成平等慈悲的愛才是。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場游戲而已,千萬不要入戲。
要認清真相,一切皆是了緣而已,無論自身所遇到的善與惡緣都要歡喜接受,這都是自心業力的感召,不能抱怨。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