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嘉言錄》
16.《贊淨土超勝 【書二】五六》
原文:印光法師
迨至大教東來,遠公大師,遂以此為宗。初與同學慧永,欲往羅浮,以為道安法師所留。永公遂先獨往,至浔陽,刺史陶范,景仰道風,乃創西林寺以居之,是為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歲也。至太元九年甲申,遠公始來廬山。初居西林,以學侶浸眾,西林隘莫能容,刺史桓伊,乃為創寺於山東,遂號為東林。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遠公乃與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命劉遺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而慧永法師,亦預其社。永公居西林,於峰頂別立茅室,時往禅思。至其室者,辄聞異香,因號香谷,則其人可思而知也。當遠公初結社時,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屬法門龍象、儒宗山斗,由遠公道風遐播,故皆群趨而至。若終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內,其入蓮社而修淨業,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則多難勝數也。自後,若昙鸾、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昙鸾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作《十疑論》,極陳得失;著《觀經疏》,深明谛觀。道綽講淨土三經,近二百遍。善導疏淨土三經,力勸專修。清涼疏《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自昔諸宗高人,無不歸心淨土。唯禅宗諸師,專務密修,殊少明闡。自永明倡導後,悉皆顯垂言教,切勸修持矣。故死心新禅師《勸修淨土文》雲:“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雲:“參禅人正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雲:“汝若念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禅師《淨土說》雲:“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機。”又雲:“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得非淨業見佛,尤簡易於宗門乎。”又雲:“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證入。”長蘆赜禅師,結蓮華勝會,普勸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賢、普慧二菩薩,夢中求入勝會,遂以二菩薩為會首。足見此法,契理契機,諸聖冥贊也。當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師,住持浙之昭慶,慕廬山遠公之道,結淨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歸依,為之倡導。凡宰輔伯牧,學士大夫,稱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門有數千,而士庶則不勝計焉。後有潞公文彥博者,歷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將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專念阿彌陀佛,晨夕行坐,未嘗少懈。與淨嚴法師,於京師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一時士大夫多從其化。有頌之者曰:“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至九十二,念佛而逝。元明之際,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或為詩歌,或為論辯,無不極闡此契理契機、徹上徹下之法。而蓮池、幽溪、蕅益,尤為切摯誠懇者。清則梵天思齊、紅螺徹悟,亦復力宏此道。其梵天《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誰不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之弟子,作海會之良朋乎!【書二】五六
16.《贊淨土超勝 【書二】五六》
白話譯文:圓濤法師
16.追溯佛法自東漢傳到中國,東晉時期遠公大師就以淨土為宗。起初打算與同學慧永法師一同到廣東羅浮山去,因為道安法師的挽留,遠公大師沒有按計劃成行,慧永法師於是只得獨自先去,到了江西浔陽這個地方,浔陽刺史陶范景仰慧永法師道風,於是創建西林寺請慧永法師居住,這一年是公元377年。到公元384年,遠公大師才來到江西廬山。一開始也居住在西林寺,因為學習的僧侶日漸眾多,西林寺狹小不能容納,於是江州刺史桓伊為遠公大師在廬山之東創建了一座寺院,名為東林寺。到了公元390年7月28日,遠公大師於是和僧俗二眾共123人,結成蓮社,共同念佛求生西方。並且令劉遺民居士將此事寫成文章刻在石碑上,以此證明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誓願。慧永法師也參與到蓮社中。慧永法師在西林寺居住,在廬山峰頂另外修建了一處茅室,常常前往那裡禅修。去過這間房子的人總能聞到異香,因此號稱:“香谷”,慧永法師的道行高深由此可見一斑了。當時遠公大師初結蓮社念佛時有123人,全部屬於當時的法門龍象、儒宗山斗,由於遠公大師的道風遠近聞名,所以紛紛來東林寺念佛。直到遠公最後在世的三十多年內,參加蓮社而精修淨業,最後蒙阿彌陀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多得難以計數。從那以後像昙鸾大師、智者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清涼大師、永明大師等,無不是自己修行淨土法門,並以淨土法門度化他人。昙鸾大師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大師作《十疑論》極力陳述得失;善導大師著《觀經四帖疏》深明谛觀。道綽大師講解淨土三經將近二百多遍。善導大師為淨土三經注疏立說,力勸眾生專修淨土。清涼大師注疏《普賢菩薩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大師宣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從前各各宗派的高人無不是歸心淨土。只有禅宗諸大師專門從事秘密修行,很少明確闡揚淨土宗旨。自從永明大師倡導之後,全部都公開地開示淨土法門,悲切地勸導眾生修持。所以死心新禅師在《勸修淨土文》中說:“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說:“參禅人正好念佛,假如根機或鈍,恐怕今生不能大悟,尚且可以承托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說:“您若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假如不能往生到西方淨土去,老僧我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禅師在《淨土說》中說:“洞下宗的說有門徒,都應該專注於秘修淨土法門,為什麼呢因為念佛法門是修行的捷徑,完全依照大藏經的宗旨,接引上上根器的眾生,同時也能接引中下根器的眾生往生西方。”真歇了禅師又說:“禅宗大修行人已經悟到不空不有之法,仍然矢志不渝地勤修淨業,這不就看出來淨土見佛,比禅宗見佛容易嗎”又說:“是佛是祖,學教參禅,都應該修持淨業,不同法門內在的本質是相同的。能夠入得淨土門,無量法門都能證入。”宋朝長蘆宗赜禅師,啟建蓮華勝會道場,普勸僧俗大眾念佛往生,感得普賢菩薩和普慧菩薩,夢中求宗赜禅師允許他們參加念佛,於是就以二位大菩薩為發起人,召開蓮花勝會。這足以看出淨土法門,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一切聖賢都暗暗贊歎啊。在宋太宗、宋真宗的時代,省常法師住持浙江的昭慶寺,非常仰慕廬山遠公大師的道風,於是啟建淨行社,修習淨業。而當朝宰相王文正公旦首先歸依,為之倡導。凡宰輔伯牧,學士大夫等各級官員,自稱弟子而入淨行社的人有120余人,僧人有數千人,而有文化沒文化的普通人更是多得無法計數。以後又有文彥博這個人,他出任經過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個皇朝,出將入相五十余年。官職做到了“太師”(宋朝官名,三公中最高的官),受封為“潞國公”。文彥博一向歸依信奉佛法,晚年時更加努力地修行向道,專念阿彌陀佛,無論早晚和行住坐臥間,不曾有稍微的懈怠。他與淨嚴法師在河南開封召開十萬人求生淨土法會,那時候士大夫多服從他的法化。有頌揚他的人說:“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文彥博九十二歲壽終,念佛而逝。元朝明朝的時代,則有中峰明本禅師、天如唯則禅師、楚石梵琦禅師、妙葉大師,或者以詩歌的形式,或者以論辯的形式,無不極力闡揚契理契機、徹上徹下的淨土法門。而蓮池大師、幽溪大師、蕅益大師尤其摯誠懇切。清朝則有梵天寺省庵大師、紅螺寺徹悟大師,也是全力弘揚淨土法門。其中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徹悟大師《示眾法語》都可以繼承往聖,開導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佛人果能依他們的言教修行,有誰不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的弟子,作蓮池海會菩薩的良朋啊!【書二】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