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宋理宗的前世因果故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個地方我們就引用一個例子說,因果循環非常可怕。我們看《印光大師說故事》裡面有這一段,「業通三世,熟者先報」,這個業力它是通三世,哪個業力先成熟就要先受果報,因果的微妙跟可怕在這個地方,它成熟以後就必須要受報,非常可怕。受報的時候你會受不了,尤其是惡報,不要說得癌症,比如說空難,像我們前一陣子台北這邊基隆河上空,飛機飛上去,不到三分鐘就掉下來,死了四十幾個人,那多可怕?這是業報的可怕,業報成熟了。空難、車禍、跳樓自殺、溺水而亡、服毒自殺、死在刀槍之下,這都是惡報。所以「業通三世,熟者先報」,成熟了就要先受果報。

  印光大師說,因果的事情,「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這個因還沒有報,那個果報就先成熟了。就像種稻子一樣,「早種者早收」,你先種的稻它先成熟、先收成。就像欠債一樣,「力強者先牽」,你欠我多,我就先拖走,「力強者先牽」。他說,古代有一個人做善事,「臨終惡死」,他做善事臨終還惡死。這是我們一般講的善人得惡報,我以前有講過,惡人得善報,善人得惡報,他各有因緣。善人得惡報,他現在的善行還不能改變業力,以前的惡報、惡因,現在緣成熟,惡報現前,這叫善人惡報。那惡人善報呢?他以前曾經做過的善事,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要還給他這個樂報。他假如不造惡,他這個樂報還會更久。等到他這個樂報享受完了以後,他惡報就現前,叫惡者善報。

  這個人做善事但是臨終惡死,他要消滅他的宿業,「以消滅宿業」,第二生便得富貴尊榮者。他說,印祖就解釋了,他說,宋朝阿育王寺有一個出家人,阿育王寺在大陸是一個很有名的佛寺。他說,有一個出家人他想修捨利殿,他就去見了這個,想到說沂親王很有勢力,他就跟他勸募。結果捐得不多,他非常地憤慨。其實也不用啊,他為什麼要生氣呢?憤極了,「以斧」,用斧頭在捨利殿的前面把他的手砍斷,把他自己的手砍斷,「血流而死」,血流得太多死掉了。

  同一個時刻,這個沂親王生了一個兒子,哭不停。他的奶母就抱著沂親王的兒子到外面去走一走,在裡面走一走,到外面走一走,到那個掛捨利塔的圖的下面的時候,這個小孩子就不哭了,離開了他又哭。所以就干脆把那個圖,捨利塔的圖就卸下來。奶母就把這個圖,大概是掛在那個小孩子的房間,他永遠就不哭了。這個沂親王覺得很奇怪啊,就派人到阿育王寺去問那個出家人。結果一查出來,他兒子出生的那一天,就是那個出家人斷手流血而死的那一天。證明老法師講的沒有錯,你把這個人殺死了,四十九天,最慢四十九天之內,他就去投胎轉世了。

  結果沂親王大概了解了以後,他也感覺到說,這個出家人的死亡跟他有關。所以沂親王就獨力的把這個捨利殿修好。你看,這個因果就這麼錯綜復雜,本來這個出家人還沒有死以前,他跟他募款,偏偏募不到,就一定要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個出家人憤極,用斧頭砍斷自己的手死了以後,沂親王在看到這樣的一個因果循環,然後再來把這個捨利殿把它修好。那一年他的兒子二十歲,宋朝寧宗駕崩,死掉了,沒有兒子,沂親王就把他的兒子過繼給宋寧宗。後來他這個兒子就因為過繼給宋寧宗,接掌帝位,皇帝的位子,做了皇帝,做了四十一年,就是後來的宋理宗。

  你看他前世是出家人,到這一世來的時候,他當宋理宗,他也是一個修行人有積福德,可是因為募款募不到,竟然把手砍斷了,他惡報先現前,後面的富貴榮華在等他。印光大師不贊成這樣,印光大師說,不能求富貴,不能求天人,甚至不能求當出家人,印祖非常反對的,為什麼?因為跳脫不了三界輪回,你就算當皇帝也不過當四十一年,你就要下來了,你還是要死掉,你還是會輪回,你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往生極樂,有什麼用呢?富貴榮華,如露如電,如夢如幻。印光大師又說,如干闼婆城,海市蜃樓,所以如果你因為想修行,或是你當出家人,或是你做善事,想得到來生的榮華富貴這種果報,印祖說,這彷彿拿摩尼寶珠換棒棒糖,那個榮華富貴,皇帝做四十一年,就是棒棒糖,摩尼寶珠就是指明心見性。所以印祖就是很感概的說了,他說,這個出家人的死,他也算是慘死,他為什麼哭不停呢?因為他這個出家人在投胎、出胎的時候,感覺生死無常,人命無常,「使無常哭不止」。這一段寫得很好。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百二十三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上一篇:黃柏霖:虛雲老和尚度化白狐狸
下一篇:黃柏霖:居心忠厚,慶及子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