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常常講,修行好比是走路,解悟好比是認識路,我們想走路,如果對於路不認識,諸位想想,他走到哪裡去了?我們看過去祖師大德判一切經,都不外信解行證四大分,就是四大科。而解在行之前,換句話說,不解就沒有法子去證。如果我們要真正想求修證,一定是先求理解,也就是說先求認識路。從此以後再起修,進度一定是很快,而且當中不會有差錯。與那些不明教理、盲修瞎練,當然是不相同。在此地也許有人會提出一個問題,在前面佛曾經說過,「見與見緣,並所想相,本無所有,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這個話前頭佛說過,這是《楞嚴經》裡頭非常重要的話,要常常記在心裡,時時刻刻提起觀照的功夫。佛這幾句話可以說已經把六根、六塵、六識,這個十八界同會歸如來藏性,底下何必還這麼麻煩,還要以四科七大來會歸,是不是嫌累贅?如果諸位要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很好的一個問題,也算是讀《楞嚴經》相當用功。但是諸位要曉得,前面佛說這幾句會歸是說明如來藏性不立一法,這是顯理究竟堅固。
這幾句話比《金剛經》裡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還要說得圓滿,還要說得深入。因為佛在《般若經》裡面只教給我們觀空,《楞嚴經》裡面不但教我們觀空,而且把觀空所以然的道理給我們說出來,實在是太難得。《金剛經》我們讀了觀空,也許會起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觀空?為什麼要應作如是觀?當然你要是徹底了解經義不會有這問題,如果含糊籠統的讀《金剛經》,讀到最後一定會起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這樣觀?《楞嚴》說得好,《楞嚴》講「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我們不就是想要證得菩提妙淨明體嗎?你要想證得菩提妙淨明體,你就得好好的記住,「見與見緣,並所想相,本無所有」,這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說得是比較籠統。這個地方講的見,是能見的見分,緣是所見的相分,說一個能見的見分、說一個所見的相分,後頭還加一個「並所想相」,那就是第六意識以及與意識相應的心所,要記住,本無所有。本無所有是什麼回事情?就是真性,就是清淨法身,就是菩提涅盤。所以,目的是為了顯理,理是究竟堅固,這是前面依據的會歸。
摘自 楞嚴經 (第七十四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