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句經》:教學品第二原文和白話譯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前言

  《法句經》

  尊者法救(撰)維只難(譯)

  《法句經》(梵文 Dharmapada ),是從佛經中錄出的偈頌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

  法句,或譯法跡。法,是佛弟子所行與所證的。跡,是形跡,足跡。依足跡去尋求,可以得知所到的地方。引申此義,聚集多「名」,能因此而圓滿的诠表意義,即為句(此如中國所說的「筌蹄」)。

  《法句經》教學品第二 (原文)

  二十有九章。教學品者。導以所行。釋己愚闇得見道明。

  咄哉何為寐  螉螺蚌蠹類

  隱弊以不淨  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創  心如嬰疾痛

  遘於眾厄難  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  為仁學仁跡

  從是無有憂  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  是為世間明

  所生福千倍  終不墮惡道

  莫學小道  以信邪見  莫習放蕩

  令增欲意  善修法行  學誦莫犯

  行道無憂  世世常安  愍學攝身

  常慎思言  是到不死  行滅得安

  非務勿學  是務宜行  已知可念

  則漏得滅  見法利身  夫到善方

  知利健行  是謂賢明  起覺義者

  學滅以固  著滅自恣  損而不興

  是向以強  是學得中  從是解義

  宜憶念行  學先斷母  率君二臣

  廢諸營從  是上道人  學無朋類

  不得善友  寧獨守善  不與愚偕

  樂戒學行  奚用伴為  獨善無憂

  如空野象  戒聞俱善  二者孰賢

  方戒稱聞  宜谛學行  學先護戒

  開閉必固  施而無受  仂行勿臥

  若人壽百歲  邪學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進受正法

  若人壽百歲  奉火修異術

  不如須臾頃  事戒者福稱

  能行說之可  不能勿空語

  虛偽無誠信  智者所屏棄

  學當先求解  觀察別是非

  受谛應誨彼  慧然不復惑

  被發學邪道  草衣內貪濁

  曚曚不識真  如聾聽五音

  學能捨三惡  以藥消眾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脫故皮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谛解義  雖困不邪

  稊稗害禾  多欲妨學  耘除眾惡

  成收必多  慮而後言  辭不強梁

  法說義說  言而莫違  善學無犯

  畏法曉忌  見微知者  誡無後患

  遠捨罪福  務成梵行  終身自攝

  是名善學

  《法句經》無常品第一 白話譯文

  譯文

  教學品大意是:指引人們如何行動,消除人們的愚昧昏庸,從而看清真谛的光輝

  什麼叫做昏寐不清?即是蝦、螺、蜯、蠹之類,隱身於不淨之處,沈迷昏惑全性保身。(一)

  何處再有被砍斫致傷的可能?心中煩惱便痛苦不寧。遭遇眾人所遭之厄,全部都因昏眠所致。(二)

  思想但不放縱無度,行仁之事隨仁之跡,如此便可了無心憂,時常咀嚼涅槃的真意。(三)

  努力學習正等正見,正等正見乃世間明燈。它將使你得到千倍於常人之福,永遠不墮罪惡境域。(四)

  不要學習「小道」,從而信仰邪惡之見:不要學習放蕩,致使增添欲望意念。(五)

  認真修煉佛教的法則,誦讀經法莫要雜亂:修道行事便無憂患,世世代代永遠平安。(六)

  勤於學習統攝身心,時常謹慎所思所言:如此這般可致不死之境,邪行滅盡人生得安。(七)

  不是正當切勿學習,此乃有益正當之思:如若已知何為正當之念,人生煩惱即可散滅。(八)

  明白佛法可利身心,這便已經踏上善境;知道增進善的行為,便可稱上賢明之人。(九)

  開初明白道義之人,習學「滅」道加固這一知覺能力:努力消除自恣之心,使自恣之心滅少殆盡。(十)

  這一努力目標可以強固人生之本,這一學習方式能使人中道而行;從此角度理解佛法意蘊,必將使意念、行動合宜適中。(十一)

  學道必先制伏其心,然後方可統領善惡之念,廢除貪瞋癡恚等世俗之情,這便是上等得道人。(十二)

  學道之時,如果未得朋輩之人,又未獲得益友之輩,寧願獨處堅守善德,絕不與愚偕居。(十三)

  樂於嚴守佛戒學習道行,哪裏還要什麼伙伴?獨守善德便無憂愁,猶如曠野大象自在無憂。(十四)

  戒與聞二者俱善,哪個更好?只有守戒方可使聞見有所著落,應該笃實學戒並且踐行。 (十五)

  學道必先護守「戒」德,關閉心意方可堅固,施福但不要輕意受報,努力踐履戒律不要停頓放松。(十六)

  假若有人壽至百歲,學習邪道心志不善:不如生命只活一日,聚精會神接受正法。(十七)

  假若有人壽至百歲,供奉香火修煉異教邪術,不如片刻禮敬(佛法),堅守戒律之人其福無比。(十八)

  能夠執行的便說可行,不能執行的切勿空語:虛偽而沒有誠信,智者必將拋棄這種德行。(十九)

  學道應當先求理解,觀察首先要明辨是非:接受了真谛應教誨他人,達到智慧的境界不再陷入迷惑。(二十)

  披頭散發習學邪道,外著草衣而內藏貪濁,蒙蒙懵懵不識真谛,猶如聾子傾聽美妙的音樂。(二十一)

  知覺人生大道可捨塵世三惡,以此消去人生眾多毒怨;雄健之人超度生死之苦,猶如蛇蛻舊皮愉快輕新。(二十二)

  學習佛道而且多聞(佛法),堅持戒律,而不犯過之人,今生來世兩世見譽,心中所願皆可有得。(二十三)

  學習佛道但孤陋寡聞,持守戒律,卻又持守不完全之人,今生來世兩世受痛,從而喪失本弘誓願。(二十四)

  學習佛道途徑有二,常常親近多聞(佛法)之人,依照真谛解釋人生要義,即使偶有困惑但也不會偏邪。(二十五)

  (田中)稊稗妨害禾苗生長,太多欲望妨害習學大道;芟除各種惡念,人生收獲必豐。(二十六)

  反復思考然後再說,說話言辭不要強硬霸道,佛法與道義之學說,言語之中切莫有違!(二十七)

  善於習學大道之人不會違犯任何戒律,(他們)敬畏佛法明曉忌諱;剛見萌芽事態便知成熟之情,謹慎小心沒有後患。(二十八)

  遠離拋捨世俗的罪禍與幸福,努力地完成清淨之德行:一生到老自我約束,如此便可謂之善學。(二十九)

  原典

  教學品第二二十有九章

  教學品者,導以所行。釋己愚暗。得見道明。

  咄起何為寐①?螉螺蜯蠹②類。隱蔽以不淨,迷惑計為身。(一)

  焉有被斫瘡?心而嬰③疾痛。遘④於眾厄難,而反為用眠。(二)

  思而不放逸,為仁學仁跡;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三)

  正見⑤學務增,是為世間明。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四)

  莫學小道,以信邪見;莫習放蕩,令增欲意。(五)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六)

  敏學攝⑥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七)

  非務⑦勿學,是發宜行。已知可念,則漏得滅。(八)

  見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建行⑧,是謂賢明。(九)

  起⑨覺義者,學滅以固。著滅自恣,損而不興。(十)

  是向⑩以強,是學得中,從是解義,宜憶念行。(十一)

  學先斷母⑾,率君二臣⑿。廢諸營從,是上道人。(十二)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⒀守善,不與愚偕⒁。(十三)

  樂戒⒂學行,奚⒃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十四)

  戒聞俱善,二者孰⒄賢?方戒稱聞,宜谛⒅學行。(十五)

  學先護戒,關閉必固,施而無受,力行勿臥⒆。(十六)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⒇受正法。(十七)

  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不如須臾敬(21),事戒者福勝。(十八)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22)。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十九)

  學當先求解,觀察別是非。受谛應誨彼,慧然(23)不復惑。(二十)

  被髪(24)學邪道,草衣(25)內貪濁,蒙蒙不識真,如聾聽五音。(二十一)

  覺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二十二)

  學而多聞,持戒不失,兩世(26)見譽,所願者得。(二十三)

  學而寡聞,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本願(27)。(二十四)

  夫學有二,常親多聞;安谛(28)解義,雖困不邪。(二十五)

  稊稗(29)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二十六)

  慮而後言,辭不強梁(30),法說義說,言而莫違。(二十七)

  善學無犯,畏法曉誋,見徵知著,誡無後患。(二十八)

  遠捨罪福,務成梵行(31),終身自攝,是名善學。(二十九)

  注釋

  ①寐:睡著了為寐。

  ②螉螺蜯蠹:各種隱於不乾淨地方的蟲子和軟體動物。螉,《辭源》上有螉縱,概指牛虻;蠹,隱於本質內的一種小蟲;螺蜯,即田螺河蜯之類軟體動物,外有硬殼。

  ③嬰:通櫻,擾亂。

  ④遘:遇上。

  ⑤正見: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之因果,審慮諸法性相有漏、無漏之慧見,為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

  ⑥攝:統攝、管束。

  ⑦非務:不是正當的事情。

  ⑧建行:即直行。建,立也、直也。

  ⑨起:開初、初始。

  ⑩是向:倒裝句,向是。承接上文,「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意思。

  ⑾斷母:制伏其心。母,即指心。見《法句譬喻經》同品。

  ⑿率君二臣:君,心也。心為人身之主,故曰君。二臣,即善惡之念。見《法句譬喻經》同品。率,統領。

  ⒀獨:獨處。

  ⒁偕:同行,一道走。

  ⒂樂戒:以戒為樂,是佛教抵制世俗誘惑的手段、方法之一,主要是限制人們有所不行,有所不欲,有所不取的訓誡、規定、條文等。

  ⒃奚:疑問代詞,為什麼。

  ⒄孰:哪一個。

  ⒅谛:真谛、真理。此處作副詞,努力地、笃切地。

  ⒆臥:躺下,引申為停止。早期佛教十分注重宗教實踐的連續性,持久性。

  ⒇精進:努力地向前邁進。

  (21)敬:禮敬、虔誠。此處指對待佛教禮敬。

  (22)空語:謊稱。

  (23)慧然:即指達到慧的境界。某某樣子,某某狀態曰然。

  (24)被髪:即披髪、散開頭發。

  (25)草衣:以草為衣,意指穿得很破。

  (26)兩世:今生、來世。

  (27)本願:佛及菩薩在未成正果之前為救眾生所發的弘願。

  (28)安谛:依照真谛。

  (29)稊稗:田中之類似禾苗之野草,生命力特強又善吸收營養。

  (30)強梁:強硬,霸悍。《老子》上說,強梁不得好死。

  (31)梵行:即清淨之行。梵,即古印度語中的「梵摩」的簡稱,意謂清淨。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用完美的內心與這個不完美的世間和諧共存
下一篇:印光大師:念佛人為什麼不可以自殺求往生?(167-170)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